最近因为赋闲在家的关系,也蛮多不同产业的朋友跟我约了“聊聊”,其中有些像是非正式的谘询。

 

前后有三个不同产业领域的朋友,都跟我提到类似的计画“我们希望组一个小团队,主要做两件事--设一个网站/部落格产出与我们产业有关的内容,并且经营此一主题的社群。因为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社群行销经验后我们发现,精准且具有沟通效果的内容需要我们自己持续的产出,才可以达到与使用者/潜在消费者沟通的目的,再透过社群的持续互动循环,我们才可以为自己培养一群稳定且逐渐成长的客源。”,通常讲完话之后,朋友都会把眼光望向我“老查,有机会邀请你来帮忙组成这个团队吗?”“我?为什么?”“因为你有在写部落格/拍照,加上也了解社群经营,感觉很适合来做这件事”

 

我是否适合先暂且不提,不过从这样的现象里我看到的是:够敏感的企业主或行销人员已经察觉到,“内容”会是社群媒体时代中相当有价值的资源,值得投资以取得竞争所需的差异化与优势。

 

而有一次跟某本杂志的副总编辑“聊聊”时,谈到他们对于杂志数位化的尝试与现况,他进一步问我“对于杂志的数位化,你有什么想法?”我说“除了现在的“新刊数位化”之外,你们其实还可以尝试活化你们累积数十年的内容资料库”“我们的确有这些长久累积的内容资料库,但是要怎么样才算是你说的“活化”呢?”“举例,最近三星的话题开始热门起来,固然你们也许新刊也会做专题报导,但是如果把你们过往曾经做过的三星相关报导迅速的编辑成一辑数位“特刊”,以一个不算高的价格透过虚拟通路贩售,相信会有一定的销售量。而除了与新闻或话题有关的主题之外,还有各种主题像是“行销”、“业务技巧”、“人物”、“企业传记”...都可以用这样的方式给“特刊化”,这个作法你需要的是特别有一位编辑专心的来编,因为那跟你们现在的杂志编务应该是分开的。甚至你们可以开放资料库权限给某些领域的专家来编,你们再跟他透过分润等方式让他得到合理的报酬,如此就可以让这件事规模变大且不需要扩大人力编制”“其实你说的这种作法,我们一些同业已经用实体的方式在做(就是便利商店或大书店经常看到的 99 元特刊),也证明是有市场的,看来是可以思考的模式”“我认为主题的挑选的眼光与敏感度与编辑与功力会是成功的关键”我这么说。

 

(补充:本文发表后,数位出版的专家傅瑞德大大在 FB 留言中提到:“除了版权之类非技术性的问题之外,其实做数位版也没那么难,但前提是前面的编辑出版阶段完成之后,档案要以“下一手还有人要用”为考量来整理保存;否则无论后面要运用的是纸本或数位版,都一样麻烦。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刊物里面有几百张图档,但前一手美编是“以自己看得懂为原则”来帮档案命名(没有任何命名规则,而且很多是中文档名),丢在同一个档案夹里面,后面一手的美编每要用一张图,就得大海捞针一次,可能做完一篇文章就崩溃了。这些小地方,都得实际做过才知道,但碰到的时候多半也已经没办法回溯改善,只能花力气硬干,但往往就没有下一次了。”,这是非常重要的实务面提醒,特别加注在此)

 

我认为,“内容力”即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能力,原因是,在我们每天的社群互动中,非常大的一部分就是“内容”与“资讯”被分享而流动的过程,内容就如同航行在社群之海流之上的船,有好的船才可以乘载你或你的企业、产品、服务等讯息到你希望到的地方。 会是什么样的能力?我想也许可以分成以下几种--

 

创作:原创内容当然是最具差异性,独一无二的。如何可以透过书写、影像甚至影片等达到传达品牌/产品/服务讯息之效果?过往的品牌或企业也许依靠“与既有的内容生产者结盟”的方式(像是广编稿、部落格置入、聘请写手...),不过可以预期这项能力将会慢慢需要回归到企业内部,才可以用有效率/持续/精准/够深入的方式长期的与顾客和潜在消费者进行持续潜移默化的互动。

 

编辑:除了一般含义中的编辑工作外,需要特别被强调的是选题的能力以及具有对于读者需求的理解,随着新闻、趋势、社会现象、群众心理、领域的发展与消长...如何运用已有的内容资料库或是与创作者配合产出新内容,以及为内容做好的包装,都会是编辑力发挥的领域。

 

策展:与编辑不同的是,策展者思考的将不只是内容,甚至包括主题(可以是无中生有的题目)、形式(实体或虚拟)、场所、人,各种呈现方式与体验等都会是策展人可以去运用的“内容”,甚至可以这么说,策展人会是在“发展主题”、“整合资源”、“创造体验”等方面发挥其价值。

 

 

好消息是,因为创作工具的普及化(连智慧型手机都可以作为创作工具了)、社群网路的连结性与传播力,只要具有创意、保持观察与思考,实际去尝试与执行,透过“计画 Plan”、“执行 Do”、“检核效果 Check”、“调整 Action”的 PDCA 循环,加上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兴趣、爱好、特质与经验、知识,培养属于自己的内容力并不困难,套句周星驰电影的对白“只要有心,人人都是食神”,是的,你也可以。

 

 

 

 

掌握趋势脉动

〉〉社群经理必须具备的十个特质

〉〉六个在社群网络中胜出的小秘诀

〉〉社群网站 Q&A,战胜社群的第一步

 

本文转载自 INSIDE

图片来源: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