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太多、房间太乱,常常成为情绪失控的原因,其实可以透过极简的方式,让环境因素降到最低,就让我们跟着本文一起学习淡定不抓狂的极简生活。

极简生活运动:简单,淡定,不抓狂

任何形式的混乱都是情绪导火线。太多东西,太多选择,太多计画,太多资讯和太多想法都会让身心不堪负荷,将我们推向崩溃边缘。

一旦空气中或地板上的球过多,我们就会感受到压力,就算这些球暂时不需要我们注意,或是和我们的生活没有直接关系,都还是会慢慢侵入我们的意识,夺取我们的感知。

极简生活能让你变得更冷静,更不容易被激怒。虽然许多人把极简生活和“让东西更少”的断舍离概念连结在一起,但这个概念并不仅限于此。你还可以透过以下方式来缓解压力,改善焦躁不安的情况:

  • 定期删减必须处理的选择与决策
  • 整理行程,减少自己要做的事
  • 减少接收的资讯量
  • 冷静与集中思绪

整理:打扫杂乱的生活环境

整理家里、减少环境杂乱是个不错的起点。周围的东西越少,需要处理的垃圾就越少,你会更容易在需要的时候找到东西,也能有更多的钱花在真正想要、需要的事物和经验上。

就算没有处理这些垃圾,光看就会让你备感压力。市面上有许多关于清理杂乱的书籍和网站,选一个喜欢的照着做吧。

同场加映:房间乱,是心很乱的体现?“杂乱”比你想像的更容易成为情绪导火线

选择:太多选项并不会帮助你做出最好的决定

过多选择和决定是生活中另一个主要的混乱与压力来源。不得不做出太多决策会造成两大问题,导致我们疲惫不堪,进而引燃内在的情绪。这是第一个选择悖论。

我们认为自己在面对多种选择时一定会选择最好的选项。错。选择越多,我们就越怀疑自己的选择,开始思考是不是应该选其他选项,最终对结果感到不满。解决这个问题的诀窍是要懂得满足,听起来好像很厉害,实际上不过是判断、决定某样东西够好罢了。

大多数情况下,“够好”比“完美”更好,因为完美并不存在,追求完美只会把自己搞疯而已。

第二个问题是决策疲劳。一天中必须做出太多决定,甚至那些看似简单或不重要的决定,都会耗损心力,让我们筋疲力尽,增加未来决策的难度。

我们的前额叶皮质目前还没演化到能长时间不断运转,所以会变得疲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发现自己呆呆地盯着冰箱放空,完全无法决定晚餐要煮什么的原因。

除了整理家里,丢掉不要的东西外,不妨考虑一下,限制自己每天必须做出的选择与选项数量。方法如下:

注意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可能会和孩子意见相左,陷入选择战,并限制选项范围。

选一种款式的儿童练习水杯、一双运动鞋或一种口味的果冻就好,只要孩子没意见,就继续维持相同的选择。把孩子抽屉里非当季的衣服拿出来,丢掉那些把你搞疯的书籍或玩具。不过这只有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才能这么做,所以抓紧机会好好享受吧。只要不会让你抓狂,形形色色的物品是能为生活增添乐趣。

尽量放手让别人决定。

让孩子或育儿夥伴自行决定他们生活中那些你不在意的选项。每个人都渴望自主管理自己的生活,特别是孩子,他们几乎整天都得听父母的指令做事。

孩子还小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决定那些你根本不在乎的事,比方说要穿绿色或蓝色内裤?先练钢琴还是先洗澡?想去潘娜拉面包店还是加州披萨厨房?

随着孩子逐渐成长,请放手让他们做出更多决定,自行承担后果。总之不要再把家庭生活中的责任全都揽在自己身上。

在有压力时别做选择。

你很难在感到疲倦、急忙出门或被烦人的孩子缠住、无法脱身时做出决定,所以最好事先拟定计画,以备不时之需。

你可以在周日晚上、周二上午,或是有十分钟可以呼吸和思考时想好本周菜单,叫孩子在晚上先选好隔天要穿的衣服。试着注意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一再陷入选择或决策困境,看看能不能腾出一段比较平静,又没有压力的时间来解决问题。

用“规定”取代“选项”。

制定规则,有需要的话可以挂在墙上或记下来。我们家里有一条“周六禁止使用萤幕时间”的政策,这条规定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表示我和我先生不必浪费宝贵的周末时间和精力,去争论女儿到底能不能看《芭比之梦幻豪宅》(Barbie's Life in the Dreamhouse)卡通影集的问题。

规则是全家人都要遵守,不是只针对孩子而已。

有次我邀请一个妈妈来学校参加晚会,对方很有礼貌地婉拒,说她平日晚上都不出门。我完全不觉得被冒犯,反而还对她这种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与清楚且尊重他人的表达方式印象深刻,并从中获得许多灵感和启发。


图片|Photo by CDC on Unsplash

事情太多:你的行程会把你搞疯

绝对会触发情绪的第三个混乱来源是“做太多事”。生活中有太多小事、义务、课外活动和其他计画,长期忙碌不仅不利于你的身心运作与整体幸福,更会对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

他们需要的休息时间就和你一样多,也可能会用跟你一样的方式来回应压力,也就是大崩溃。以下是一些简化行程的建议:

不要因为你可以就答应。

就算没有理由,还是可以礼貌婉拒生日派对或家长聚会邀请。如果愿意,你可以主动安排一场小朋友游戏聚会来弥补,但也不一定要这么做。

以大局为重。

安排行程时请查看本周或本月还有哪些计画。时间看起来还好吗?如果要安排大型活动,或是你已经忙到不行,请格外谨慎,好好思考一下新增的行程内容会不会造成你的负担。

孩子的课外活动不要排得太紧凑。

根据经验,每周安排两次活动就好。你选一个,孩子选一个。

你不需要每次练习或排练都在场陪孩子。

你可以安排共乘,送完孩子后就去办点事、喝杯咖啡,让自己放松一下。

你的行程会随着孩子成长而改变。

虽然你现在暂时无法完成每一件事,但是几年后,你能做的会更多。

看开点,就放手吧。

你现在没办法完成每一件事。如果你周复一周不断顺延本周老是未完成的待办事项,或许是时候把这些事移到“孩子搬出去后就能完成的事”的清单上面,会比较妥当。

资讯太多:你真的不需要知道每一件事

我们生活在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不必要、充满矛盾或令人难受的消息都会让你感到困惑、无法专心,进而增加你的压力。你可以先试着做出下列改变,再检视一下自己的想法:

选择一到两个新闻来源,每天看个两、三次就好。

我每天开车去学校时都会听广播新闻;我有个朋友每天早上都会 看报纸。如果你不得不看电视新闻,请保持冷静,不要被这些二十四小时轮播的消息影响。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使用社群媒体。

下次滑手机、轻触萤幕时,请注意一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你有觉得更快乐,与世界的连结更紧密吗?还是感到焦虑、困惑、恼火或是被激怒呢?考虑到社群媒体的本质,这些反应都很合理;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看到完美的父母照片、某人英年早逝的消息,或是烂到不行、可能隐含着过时或错误资讯的标题,触发了你的情绪。

我不是说你应该停止使用社群媒体,但如果这是你的导火线,请仔细思考、注意一下自己登入的时间,减少使用的频率。我身边有些朋友确实完全放弃社群媒体,而且对结果也非常满意。

慎选自己接触的资讯。

我女儿最近问我F开头的脏话是什么意思。我说我可以告诉她们,可是一旦这个字出现在她们的大脑里,她们就永远不会忘记,甚至某天可能会不小心说出来。

而且,如果在学校里说出这个字,即便她们不晓得背后的含义,还是会被叫进校长室,跟校长好好聊聊。经过一番争执,她们决定还是不要知道比较好。我之所以分享这个故事,是因为成年人也是如此。

不要阅读和观看那些你不希望出现在大脑里的东西。不想一直担心别人会做出什么可怕的事,那就不要看《法网游龙:特案组》(Law & Order: SVU);想摆脱国内政治纷扰,那就把深入探讨政治人物的新闻杂志放下。

虽然不能保证这么做一定能消除你心中的焦虑或沮丧的想法,但这是强而有力的第一步,可以从这里开始改变。

想法太多:你的大脑需要放松一下

最后,你必须要清理思绪,简化脑中的想法。即便你打算彻底清洁环境,最后还是会败给自己的想法。

你可能会在突然被懊悔、担忧、怀疑或混乱的思绪淹没时,做些像是擦柜子之类的无害行为;也许你能找出引发这种想法的触发因子,可能这种想法莫名其妙,不晓得从哪里冒出来。不管怎样,这种精神动荡都会增加你的压力,让地雷膨胀变大,提高你对孩子抓狂的机率。

虽然你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但你可以选择如何回应自己的内心,祕诀就在于注意思绪陷入混乱的主因。你是在令人不快的记忆中四处游荡,想像那些永远不会发生的事,还是用毫无助益的方式来批判自己或孩子?你可以解释一下自己的想法,而非只是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吗?你能提醒自己那些想法不是现实,不需要一直去想吗?

“我们不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想法”这件事可能会让你觉得很混乱,但是只要多加练习,概念就会变得更清晰,执行起来也会越容易。

提倡正念的人认为,想要拥有一个更平静、更快乐的生活,就要培养自己了解内在心神絮叨的能力,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些技巧非常重要。

重新调配意识与思维的能力对我来说是一个扭转局势的关键;每当我发现自己在沮丧或困惑中挣扎,我都会唱歌、计算呼吸的次数,或提醒自己当妈妈很辛苦,但我有能力应对这些挑战。所以你也可以做得到。

除了许多关于正念和冥想的好书外,你也可以参考我的有效策略,摆脱毫无助益的思绪回圈:

  • 专注于手边的事(“边做边讲”的方式非常有效)
  • 唱自己喜欢的歌
  • 数到八、八十八或两者之间的某个数字,然后再从一开始
  • 背自己喜欢的诗或笑话
  • 重复诵念祷词或真言
  • 学习冥想。练习注意自己的想法,做出选择,不让自己深陷其中
  • 找出值得感恩的人事物

延伸阅读:我参加了 10 分钟冥想运动,21 天后拥有更多的自由

无论你选择什么想法,你的心智仍会不断徘徊游荡,创造出一些疯狂的回忆、幻想或莫名的恐惧,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会无时无刻不断思考各种想法。

你无须紧张或试着控制思维,重点是要记住,你随时都可以退后一步,观察自己在想什么,决定是否要继续保留这些想法。你的意识会出现细微的变化,影响力却非常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