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亲近的人,越难说出心里话,很多亲子关系往往就在这样的状态下,渐行渐远⋯⋯

Q:女儿最近的言行荒腔走板,严重失控,让我很烦心。她动不动就会对同学脱口“你去死”,还会恶狠狠瞪同学。如果我纠正她,她就一脸厌恶。好意提醒她说:“同学如果这样对妳,妳也会不开心吧!”她却蛮不在乎反驳说“我无所谓”。我该如何让她自我收敛呢?

我们会在什么样的心情和心理状态下,对人恶言恶语呢?

当我们开心快乐、满怀喜悦的时候,是绝对不会对人展开毒舌攻击的;多半是在愤怒、悲伤、害怕这类负面情绪涌现的时候,我们的言语才会变得偏激。

此时,我们深埋在心底,没能说出口的话,应该是“再多关心我一点!”“为什么不能理解我的感受!”。

爱抱怨的人、喜欢对下属大小声的上司、老是斥责孩子的父母,心中最深切的期待是“希望有人可以理解我的感受”,可以说,他们是利用愤怒和不满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只是结果常常适得其反。

请回想你对人大发雷霆、歇斯底里的背后,是否其实是在呐喊:“为何你都听不懂我的话?”正因为太渴求对方的理解,所以才情绪狂飙,愤怒失控。

无法将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对方,一再受到漠视,不被理解的怨怼则会油然而生,任谁都会在内心高高筑起铜墙铁壁,拒绝与外界沟通,也不愿再受到任何伤害。

只是即便如此,我们的心底依然纠结,也不知该如何瓦解这道心墙,所以想要找人为自己打开僵局,于是用偏激的言行试图引起他人注意,藉此向人求助。


图片|Photo by Georgy Rudakov on Unsplash

倾听孩子的呐喊与求救

“没有人比我更痛苦了!”

“我人生中没有一件事顺心如意!”

“总是要我忍耐,我如今已经忍无可忍了......”

那些认为自己受尽委屈,而变得充满攻击性的人,要瓦解他们的心墙唯有深入了解其需求,才能真正解决他们荒腔走板的行径,而我从那些充满攻击言论的人口中听到的是,他们在背后透露出“帮帮我”的迫切心声。

我身为家中三个孩子的老么(上有兄姊),父母尽管不是存心故意,但仍会有意无意地拿我和兄姊比较,让我在成长过程中饱尝自己的理想遭到否定的沮丧难过,所以我很能够同理那些利用粗暴言行“讨拍”的孩子。

如今想来,父母并没有学习如何当父母的使用说明书,他们为了称职扮演自己的角色,也是拚了命的摸索、跌跌撞撞地走过来。可是孩子怎会懂得大人的软弱无助,总以为父母就是不可挑战且完美的存在。

孩子被父母忽视、否定的成长经验,迫使他渴求大人关心、理解和注目的心理需求愈来愈强烈,最后甚至不惜用叛逆的言行举止吸引父母关注。

让孩子知道“我无条件爱你”

当孩子的言行失序,父母能做的就是真挚地面对孩子。

比方说,肯定孩子、理解孩子、信任孩子、拥抱孩子,先让孩子知道你爱他,然后再来纠正他的言行也不迟。耐着性子听孩子与你分享今天发生的事、开心的事、讨厌的事、和同学相处的事、有兴趣的事。

总之,对于只懂得用粗声粗气讨人关爱的女儿,你要用心去理解她。

孩子都会本能地想要讨父母夸赞,希望得到肯定和理解。父母若愿意理解孩子这样的心情,他们的心墙也会逐渐松动。

对孩子说好话,化解怒气和对立

为了改变孩子的言语和态度,父母平时说话就该讲究自己的遣词用字,尽量“口出莲花”。什么是“口出莲花”呢?

就是开口说“能引发共鸣、余韵不绝”的好话。

“你的努力爸妈都知道”、“爸妈好喜欢你”、“你真是爸妈的心肝宝贝”

等这些话听在耳里,暖在心底。用美丽的话语灌溉孩子,父母的爱也会日渐暖进孩子的心底。这样做,无论大人小孩都会愿意用更坦诚的态度,互相表露自己的真感情。

此外,父母的潜意识会透过态度、神情、行为等,向孩子发送讯息。

就以开关门来说好了,习惯粗暴甩门的父母,是在潜意识中对孩子传达“任意粗暴对待人、物和自己都无所谓”的讯息。

身为父母的人,如果抱持着“父母应该和孩子一同学习成长”的认知,就会懂得不时反躬自省,而这也是孩子的道德教育起点。

总之,想要陶冶孩子的心性,得从父母的自觉做起。无条件的关爱,能拉近渐行渐远的亲子关系。

延伸阅读:面对懒躺在家没有人生方向的孩子,该怎么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