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生命中的魔法师,我们需要的是擦亮双眼,回顾一切,然后发现那些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物”。

自从社群网站和新媒体的时代来到,“注意力”成为竞相争夺的资产,大家都在研究怎样让人在网站多停留一秒,如何让人多看你一秒、多按一个赞、多一次播放⋯⋯

这世界有一票人正在钻研让你成瘾的机制,要你开机就开机、要你赞就赞、要你不睡就不睡,大口吞食你的光阴。

有一门表演艺术是专门靠操控观众的注意力来吃饭的,此即魔术。

构成魔术的机制很多,但引导观众的主意力是最为关键的。

你是否曾被魔术师搞得一头雾水而在夜里还在辗转反侧思考着,到底魔术师何时干走了观众的手表?一张牌何时被塞到老远的玻璃杯下底下的?什么时候铁杯里又跑进一颗球了?魔术师什么时候把胡椒罐打穿实心桌面的?

其实,很多关键的细节都是大辣辣地发生在你面前,却因为你着眼于其他地方,而眼睁睁地被你错过了。

理性但不服输的人喜欢归因于道具手法,浪漫的人认为是魔法,但最让人不愿相信的真相是,有些人就是能够控制你,他们能操弄你的注意力于无形,让你注意那些他们要你注意的。

换个角度,魔术师可以操弄观众的“无法注意”于无形,于是,那小小的一个暂且被你忽视的空间(甚至包含时间),就是“脏活”发生的地方。英文称之此专业技能为“Misdirection”,来使观众注意力被“引导”到错误的地方。

只是在魔术中,你错过的是真相,且能换来了一场奇迹的体验;但在人生中,那些占据与剥夺了我们眼光的物事,让我们错过的却是时间与生命。


图片|Photo by Johnson Wang on Unsplash

我想谈一部前阵子的迪士尼动画《1/2 的奇迹》,里头的主角有着心心念念的眼光,而片中主角从执迷已久的眼光中跳脱与顿悟的那段书写非常漂亮。

主角是个和哥哥相依为命成长的孤儿,而从未谋面的父亲成为主角最大的缺憾,他多想当个有爸爸的孩子,哪怕一个晚上也好,他对父爱充满美好的想像于是向往;

而他的哥哥,在父亲病逝的那一刻因为缺少了勇气而选择不和爸爸说再见,则从此带着懊悔遗憾;兄弟俩在父亲缺席中种下了各自的灵魂阴影,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人。

奇迹发生了,父亲如梦般回来了,但只有下半身,为了得到父亲的全身,他们要去找一颗宝石。为了得到父亲的全身,他们带着半个父亲踏上寻宝之路。

两人因为个性迥异而在路上打打闹闹、吵来吵去,只为了获得魔法宝石。越靠近宝石,主角越近“父”情怯,他列下一张他想要父亲能陪伴他一起度过的“待办事项”清单,那是一个人对圆满家庭与美好父爱的想像。

只是,当他越接近宝石的那一刻,越发现需要与父亲共度一晚以弥补遗憾的人是哥哥,毕竟哥哥和父亲真实地相处过,他的灵魂深处更一路被没有勇气说再见的缺憾所折磨至今。他质疑了,这关键的魔法降临之夜,是否要让给哥哥?

当主角的眼光跳出执迷的那一刻,魔法发生了。

主角在迷惘中看着想和父亲一起做的“待办清单”,赫然发现清单中每一项,哥哥都在长大的路上陪伴他做过了!

原来,当他满怀期待地追求生命中注定缺席的父亲时,却忘了这一路真实陪伴他长大的家人——哥哥。

有时候,我们埋怨的那个空的房间并不真的是空的,只是我们把身边的陪伴当成理所当然了。

原来,真正的宝石并不是一颗神秘石头,而是一路相伴的哥哥。原来魔法不是偶然稀有如烟花般的奇迹,而是那些始终存在却被排拒于眼光之外的天地山水。

魔法发生于我们调转目光的那一瞬顿悟,而我们就是魔法师。

同场加映:家的魔法《阿拉丁》:不再是王子救了公主,而是我们能一起成长

当社群网站为了背后庞大的利益使我们的注意力成为争相取得的商品时,当我们的注意力被魔术师证明是如此脆弱时,我们还能在这股争夺中,全身而退、重整眼光、找到幸福吗?

更遑论,除了这些人为的操作外,有只更大的隐形的手在牵引着我们前往的方向甚至信仰,那可能是来自于原生家庭的、体制化的、潜意识的各种制约,让你产生特定的价值观与着眼点,甚至在当今,演算法已帮你匡限了你可见的框框。

我们都想看向大海,却以为大海就是演算法为我们筛选出的那一隅之地。

为何一辈子追求要赢的人们,要等到丧失生命那一刻才发现一无所有?为何在认识了所有的人之后,才发现丢失了朋友?

为何每五分钟都要上网确认一次又被世界多少人喜欢的时候,却牺牲了当下与身旁?为何总在鞠躬尽瘁时,才想起爱的人早就说过的那一句“你已经很棒啦”?

为何总得在找到宝藏时,才惊觉错过了真正的宝藏?为何要在气力放尽时倒下,才看到原来今夜有星光、为何总在山穷水尽之日,才发现漫漫长路上最美的片刻是离家时的拥抱⋯⋯

你会喜欢:【女人迷儿说工作】不要穷忙一辈子,错过了自己

但愿,我们都不用在丢失了珍宝后才发现真正的宝藏在哪,更不要陷在遗憾的懊悔太深太久之后才发现,其实走错过路也真的还好。

通往幸福的路上,谁没失去过导航?

在路上了就好,眼光对了就好。

共勉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