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每十年,都会有如青少年转大人般地蜕变,望向迎接 30 岁、40 岁的我们,要如何变得越来越喜欢自己⋯⋯

文|小川叔、图|台湾广厦出版集团

成熟,就是变成自己讨厌的大人吗

如果人生每十年进行一次回顾和总结的话,11~20 岁,我的人生关键字是学习和尝试;

21~30 岁,我的人生关键字是得到和追逐;31~40 岁,我的人生关键字是获取和扩张。

那么,我给 40 岁之后的十年关键字是:失去和放下。

我是一个天生悲观又自卑的人。因为知道自己的问题,所以在长大的过程中我非常努力去调整自己,尤其是针对我的性格弱点,不断尝试去训练自己改变、突破。

比如,当我决定要适应这个社会的规则时,我丢掉了书架上的小说和我年轻时读的东西,换成了激励人心的成功学和提升职场技能的书。

这些书,的确很无趣,但我确定这可能是我将来必须走的一步,我只能提醒自己,与其被动接受,甚至被迫接受,不如早早调整心态,化被动为主动。

30 岁时,我因为工作的变动带来了升职加薪的机会,但坦白说,那时候的我过得并不快乐。

在开始学习当个主管之前,我曾经有一段时间内心非常纠结,不知道是要坚持自己的个性,还是逼迫自己改变。

我其实是个不爱社交的人,不爱说一些我觉得有点虚伪的话,包括向老板敬酒、句句都在捧老板⋯⋯,可是后来我开始带团队,有了下属,也就有了无形的责任感,尤其是当大家都那么做的时候,即使会觉得别扭,好像也不得不表现得像个“善于社交的人”。

我记得有句话说:“我们终将成为自己讨厌的人。”我曾经对这句话特别反感。

我那时心里想的是,如果一个人够强,哪还需要随波逐流?

但后来我清楚地感觉到,我似乎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挟持着,也做了很多随波逐流的事情,我记得当时的我开始厌恶自己,而且越来越向往过去更年轻、更锋利、更不熟悉人情世故的自己,我感到好迷茫,于是决定去接触心理学,阅读关于心理学的书籍,参加一些心理谘商师的讲座。

因为在我看来,成长里的困惑,没人可以给我答案,我要做的,是跟自己和解。

渐渐地,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为什么我们终将成为自己讨厌的人?

也许只是因为视角不同,我记得有部电影叫《狗十三》,里面那个年轻女孩,她的每一步成长都带着痛苦。

但是后来我想,真正的成熟,不是把你自己留在那个年纪,不是永远保持那份无法被人伤害的纯真,而是在跨越这种疼痛之后,你学会从更多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

当你不再把目光只放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你或许就能明白自己的改变;当你能够接纳自己正在逐渐成熟的事实,你或许就能肯定自己的改变。

真正的强大,不是因为害怕改变而拒绝一切,而是在你接纳了改变之后,还能找回自己的初心。

我们不可能一直停留在 16 岁,在父母的保护之下任性生活;我不可能凭藉自己的棱角,死抱着“这就是我”的态度和全世界为敌,假装坚强地过生活。

以前,我害怕被世界同化之后,变成那种我最看不起的成年人。现在我才明白,真正与世界的对抗,是当你瞭解了成年人的世界,明白了成年人的责任之后,还能给自己的纯真留一块地方。

这块纯真,是你靠自己的收入和时间去支撑的,不是靠父母的补贴、他人的鼓励来维持的。


图片|Photo by Radu Florin on Unsplash

我把 30 岁当作自己改变的起点,31~40 岁这十年,我拼了命地获取和扩张,这对我像是一种弥补,是一种要把自己整个都豁出去的感觉,为了消除我内心里的自卑,而能够活得更有安全感,活得更有尊严。

这十年间,我的薪水翻了好几倍,我说话渐渐有了自信,我的存款数字从让自己安心到让自己安定,我从纠结要不要结婚,变成考虑要不要一个孩子。

我要谢谢自己的判断力,让我知道我内心的障碍以及可能面临的挫折。感谢那时迷惘的我,及时地寻求心理学的协助,提前为未来的自己想了很多解决办法。

然后,我就 40 岁了。

越接近 40 岁,我越能感觉出我的身体发生了变化,最大的变化是白头发开始增多,从我的头顶和鬓角两边开始快速蔓延;

再来是笔记本使用的频率增加,你也可以说我学会了清空大脑的方法,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有些事不赶快记下来,我真的会转瞬就忘。

所以,我养成了在床头放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的习惯。睡前想到什么,就立刻写下来。

当然,体力也大不如前。过去熬夜一个晚上,睡一觉就补回来了,现在就算睡三天三夜都觉得不够。晚上十一点前如果不睡觉,再晚一点就难以入眠了。

我曾经有长达一个月的时间,不管几点入睡,都会在淩晨三点半醒过来,找不到任何原因。

刚开始的时候,半夜醒来还可以继续睡,后来有整整一个星期,醒来后就睡意全消,只能眼睁睁看天慢慢亮起来。

我非常痛苦,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忧郁症,因为有人说忧郁症的症状之一就是失眠。我也开始大把大把地掉头发、脾气变差、身体循环系统和代谢也逐渐出了问题。

种种讯号都在提示我:我正在变老。

延伸阅读:四十岁的关系进阶题:爱在你心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你知道 U 型曲线吧?在看似下滑到最低点的时候,其实也就是开始往上的时候。

我把 40 岁当作 U 型曲线左边从最高点向最低点滑落的开始,接下来的十年,我预见自己会开始失去,失去的可能是金钱、地位、名誉,也可能是健康、家庭、亲人,我会看到生命流逝的整个过程,会体验云霄飞车从顶点开始往下滑的过程。

至于什么时候会是最低点,我并不知道⋯⋯我有些焦虑,于是开始想一些解决办法。

我开始学习整理,比如,我每个月找出自己不再需要的衣物,转送给一些网友。这些二手衣可以成为别人需要的东西,真好。至今我已经连续十六个月都这样做。

我希望自己逐渐学会不固执地拥有,或者说是不去囤积。

我也开始阅读一些关于服装搭配的书,尝试不同的穿衣风格,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并且固定下来。

我给自己的新目标是三百六十五天不买衣服,然后定期把自己的服装搭配拍照上传,就像是一本记录我个人穿搭风格的相簿,目前已经完成了超过一百八十天。我想看看如果要维持基本的生活,我到底需要多少件衣服。

推荐阅读:Handsome Lady|《机智的医生生活》蔡颂和:不急着去哪里的四十岁,是人生最好的时候

我开始关注父母的健康状况,定期带他们做健检,每个月帮他们存点医疗保险金。

我也开始希望解决自己心里的恐慌,希望能获得内在的平和,甚至还去了七、八次教会,想看看宗教信仰是否可以帮助到自己。

我开始思考自己拥有什么,哪些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当我确定了之后,就会更加去关注。

在保证基本生活的前提下,我尝试让自己习惯失去。渐渐地,我领悟到失去带来的不是缺乏,而是你可以更专注在真正重要的人事物。

我还买了一些谈论 40 岁的书,其中松浦弥太郎的《给 40 岁的崭新开始》让我受益良多。虽然每个人处理焦虑的方法不一样,但至少松浦的一些做法对我很受用。

40 岁,对我来说依旧是新鲜的体验,没有经历过,自然会战战兢兢。我做了那么多准备和自我练习之后,现在心境上终于能比较平和了。

接下来的十年,对我来说也许是自我提醒:提醒自己注意健康,提醒自己关注更重要的事,提醒自己不忘初心,提醒自己享受当下。

我想,我会逐渐喜欢上接下来的自己。

同场加映:这个工作适不适合现在的自己?给你的“职场健康”检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