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要怕别人不懂得珍惜自己,会用“物化”的概念来看待人际关系,其实都源自于“没自信”。

在年轻女性的烦恼中,有一个最常出现在情窦初开的女性世代中,可以称是万千少女的烦恼:“如果男人太容易得到,是不是就不会懂得珍惜?”

总是听到父母告诫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叮咛不可以随便跟别人发生性行为,彷佛性爱过的女孩子,明码标出的价值就会减损,变成一个“便宜”的货物了。

其实不单单是性行为,连答应是否约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都会被告诫不可以轻易表现,要矜持、再三显示出考虑的样子(纵使早就想把对方扑倒吃掉了),这样才会给别人一种价值很高的感受。

而男性其实也有自己“该装的矜持”,不可以太早显示自己的在意,要装得冷酷一点,表达自己情感时也需要收敛三分,表现出太在意就“太娘”了。

感受呀、情绪呀、多愁善感的那一面都需要抛弃,因为那些不属于社会鼓励的典型男性的特质。

另外,有一个概念则不论性别、性向,都是许多人在意的:“不可以比对方爱得更多,不然就输了。”关系中需要计较爱的多寡,计较爱的平衡,只能对方比自己多,不可以投入比对方更多的爱,不然也将成为那个关系中“比较便宜”的那一个。

便宜的概念从何而来?

便宜的概念是源自把人物化的想法,人不再是个人,而变成是个由外在标注价值的商品,而这样的概念在近来很红的 PUA(Pick-up Artist 搭讪艺术家)概念中发扬光大。

真实的自己在这样的 PUA 的概念中是被忽视的,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尽量把自己包装成一个万分迷人的商品,去吸引自己评估为高价值的另一个商品。

这同时也代表,在 PUA 的概念中,人们真实的样子是“便宜”、低价值的,只有符合 PUA 理论的样子才是迷人、有价值的,“真实”在 PUA 的主要概念中是缺位的,为了建构迷人的虚拟外表,欺瞒、乔装与自我保护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依循这样的概念,在关系中,人们害怕自己成为一个被他人评估为低价值的商品,而可能被社会抛弃。

美籍德裔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在其着作〈爱的艺术〉中说道:

“ 我想做一笔交易,那我既要考虑从社会价值的角度出发,对方值不值得我追求,也要考虑基于我的一目瞭然的实力以及潜在的实力,对方会不会看中我。

这样当男女双方感觉到在考虑到他们本身的交换价值的情况下,已经找到市场上所提供的最合适的对象,他们就开始相爱。

在这笔交易中,如同购买地皮一样,对方的有发展前途的潜力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一个商业化占统治地位以及把物质成功看得高于一切的文化中,事实上是没有理由对下列事实抱有吃惊的态度:人与人之间的爱情关系也遵循同控制商品和劳动力市场一样的基本原则。”

而害怕被成为“便宜商品”的背后,可以看到显示出自己真实样貌的恐惧笼罩着。

我们害怕我们不能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害怕我们不够像主流社会中的迷人商品的样子,害怕对方看自己真实的样子不愿意接纳我们。

“如果对方知道我很喜欢做爱,会不会觉得我很淫荡?”
“如果对方知道我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会不会嫌弃我脏?”
“如果对方知道我其实早就喜欢他了,会不会因为有人自己送上门而应付我的感情?”
“如果对方知道我是个心思纤细的男性,会不会因此觉得我不够 man?”

我们所担心的、极力避免的,真的不会发生吗?

我们担心的、极力避免的,根本上是“自己真实的样子不符合社会主流期待的”,所以才要努力包装自己。

然而,两个物化商品结合形成的关系,难道可以产生真实的交流吗?关系中被迫持续地包装自己,彼此扮演本来就不是真实的样子,将会带给关系非常沈重与不自然的氛围。

我们越是担心、恐惧自己的价值不够吸引他人,我们越将自己物化得彻底。

同时,越像件商品的同时,我们就如同我们想像中地越像个商品可以轻易取代。彷佛在开端时可以快速地让彼此陷入商品迷恋中而埋头遁入关系中;

然而那些迷人的包装总有一天会被拆开,或是在包装被拆开前,有件包装得更加迷人的商品将取代掉自己了,两个我们害怕的事实——被遗弃、取代,都会无情地择一发生。

延伸阅读:流出私密影像、勒索恐吓:当所有人都将女性物化,问题不会消失

担心被人看得便宜的想法,投射于自己认为自己是个便宜的人

不矜持、太随便而被人看得便宜的想法,实际来源于“自认自我真实的样子是便宜的”,而不是源自于他人。

当我们担心自己是否是个便宜的人时,与我们是否当时有对象、对象是谁无关(不论是否单身、对象是谁,往往我们都会有相同想法)。

而相同的情况下,有些人可以接纳自己的伴侣拥有我们认为便宜的特质,也不认为伴侣是个便宜的人,因此,这样的想法,最有可能的就是源自我们内心对自己真实样子的贬低与不接纳,觉得“我们自己很便宜、太 easy”。

也就是,当我们不接纳自己,甚至贬低自己的价值时,我们便开始有了少男少女的烦恼们,烦忧着如何避免让人看到自己认为便宜的那一面。

并非我们的伴侣因太容易得到而不珍惜我们,而是我们自己先看扁自己的价值、不珍惜自己的独特性,把我们的本质当作一个没价值的商品。

而伴侣只是把我们的想法演绎出来罢了。我们将会吸引用“我们看待自己价值的方式看待自己”的伴侣,不多也不少。

如何重塑自己的心理建设?

1. 告诉自己在做出任何决定后,不要因为自己曾经答应过了,因此感到自己价值下降了。一个人的价值是多方面的。

2. 在几次互动后,避免认为一定要和对方建立何种特定关系。建立实质关系需要考量许多方面。如果双方不合适、不喜欢,因为一些外在的观点强求自己进入关系中,未必能获得幸福。

3. 更重要的是,避免在发生过任何行为后“自暴自弃”,比如放弃双方彼此尊重、自愿的原则,或是发生不尊重的行为。因为每一次相处都和第一次相处一样重要,在发生任何行为前,都需要认真考虑自己的是不是愿意、伴侣是不是值得信赖的对象、有没有触碰到底线等等。不因为你已经曾经答应过,就好像可以“更便宜”地让对方随意对待。


图片|Photo by Ava Sol on Unsplash

如果对方和你说,你都曾经答应我了,为什么这次不可以?

一定记得告诉对方,自己的甚至对方的每一次都和第一次一样重要,都和第一次一样值得被彼此尊重和珍惜。

此外,如果你担心自己不够矜持就很难找到中意的伴侣,那么可以和信任的朋友或谘询师聊聊这个话题,听一听那些不在意“传统矜持观点”的人是怎么想的。

而且,现在已经有许多人遇过了并不在意传统矜持思想的伴侣,可以多关注这方面的例子,并大声告诉自己:

“自己价值与外在的观点无关!只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有关!”

越是接纳自己真实的样子、独特的面向的人,越是散发出迷人的气息,也将吸引到真实接纳自己样子的伴侣。

纵使将可能会有一段探索与发酵的时间,毕竟接纳自己独特样子的伴侣,势必也是同样接纳他自己独特样子的人,这样的人,在社会中实属少数。

但这些等待将可能使自己不再担任关系中的被物化的商品,而有望活出独特的自己,在关系中展现真实的样子而不委屈妥协,是件极其幸福的事呀!

最后,不论我们是主动、被动的,阳刚、阴柔的,我们可以勇敢地活出自己的样子,依循自己的本性绽放,不因为主流想法要自己矜持就矜持,也不因本篇文章好像说开放比较好就勉强自己开放,那都将落入自我物化的窠臼中。

我们谁都不是谁的资源或商品,我们都值得像一个完整的人一般地,被温柔对待!

同场加映:燃烧的女权诉讼者!纪念 RBG:请为你的女儿打造一个更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