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把“运动”插入我们的日常作息表里,但其实若想要健康的身体与良好的体态,我们更需要视运动为“必需品”。

Q:运动的资历有多长?(就撇开断断续续的那段时间吧)

从小,曾是运动员的爸爸就会带我跟哥哥去公园玩或是户外踏青,还只会爬行的阶段就开始登山健行了,可以说运动资历从 1 岁就开始了吧!

小学是田径队员,还喜欢跟爸爸跟哥哥一起打棒球,国中整天打篮球,高中更是沈迷于篮球之中,到了大学为了在篮球运动中更上一层楼,开始去健身房重量训练。

基本上从小到大生活中,运动是生命中的长青好友,基本上没有哪段时间是缺乏运动的。

目前三十岁,运动资历约莫三十年!

Q:那些曾经说服自己放弃运动的理由有?(多荒诞都能理解的)

“今天好累,书上说,若很累时,我们需要的是休息,不是运动。”

“今天起床后好累,今天跳过一天也没关系吧!一周七天总要给自己放假一天”(结果放假日就会如雨后春笋那样,一天两天又三天)

“今天一直打哈欠,如果这样的状态运动,受伤的机率好高呀!为了保护身体,最好还是赶快回家休息吧!”(然后回家开始上网,也没有早睡,隔天再次一样的循环,但确实,完全不运动就不会有运动伤害的可能了)

与惰性妥协,总找理由自我安慰,奸诈的大脑对于我养成运动习惯,占有举足轻重的阻碍地位。

我需要的是去审视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而不是减少我的运动次数!


图片|Photo by Joe Ciciarelli on Unsplash

Q:咬牙决定持续运动的原因?

每次早起做完一小时的瑜伽后,都充满了能量与精神,甚至浮躁的心、隔夜的情绪、未竟之事带来的压力,时常可以在一小时的瑜伽过程中,有了新的感受与诠释,除了身体的运动外,心灵彷佛也被按摩过了一轮。

而放弃掉早晨的瑜伽环节,总会落入一股空空的缺失感,虽然多了些可以睡觉的时间,但是整天的状态总缺少了些能量,而心的状态将处于一阵一阵的躁动中。

中断运动习惯,反而使我的生活状态变得不稳定,因此偶尔作息不稳而导致跳过上午的瑜伽环节,也会在一天之中找时间补齐一日中必要的垫上身心关照。

推荐阅读:不一定只能做重训!八个简单瑜珈动作,有效增加肌力

Q:尝试过哪些运动?正在持续做的有?

棒球、跑步、篮球、羽毛球、壁球、重量训练、飞轮、徒手健身、瑜伽,人生每个阶段都拥有不同的运动型态,似乎在每个阶段的不同状态会对应到相应的运动。

离开大学后,体重曾经飙升到 102 公斤,藉由重量训练与跑步,瘦回了 73 公斤。

这两年,因为时常感受到自己的状态时常很浮动,尤其打完篮球后,往往没有感受到运动后多巴胺分泌的愉悦感,伴随的总是竞技运动后的得失心失衡。

偶然间听到瑜伽是身心协调的一种“运动”,便开始尝试瑜伽。

虽然瑜伽教室中总是充满着与我不同生理性别的人群,在逐渐深入瑜伽世界后,我也逐步减少篮球运动在生活中的比重。

直到现在,每日一小时的早晨瑜伽已经成了我的日常习惯,而为了因应我四处流浪的生活型态,健身房的重量训练也转化成可以在家中徒手实践的伏地挺身与核心训练了。

同场加映:【W 运动教室】久坐久站很疲劳?三个动作强化核心

Q:给想要坚持下去的运动新手三个建议

1. 找到适合自己当下的运动型态,不要去羡慕或是尝试模仿他人。没有完美的运动,只有适合自己的运动,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套,就可以充分享受运动了!

2. 找到合适的运动外,还要找到合适的运动程度,一次设定太高的运动目标,将使自己抗拒再次运动。设定有些挑战但又不至于让自己退缩的目标,看着自己的运动成果一点一滴进步,将成为培养运动习惯非常有效的激励!

3. 可以找一个比自己更加自律的朋友当做自己的教练,明确订定自己的目标,授权对方协助自己养成运动习惯,并彼此协调出自己可以接受的奖与罚。在习惯养成初期,外在驱力是很有效的!

你会喜欢:【开始运动吧】每天十五分钟,比一周强迫运动一小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