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工作貌似分离,其实密不可分,因为它占据了我们三分之一的时间,因此重视“工作的选择”,是人生的必备技能。

文|陈韦丞 职涯规画/生涯谘询师

本系列第一篇:转职是一件好累的事:如何规划长远的职涯发展?
本系列第二篇:“兴趣、能力、价值”属于你的生涯金三角,你都想清楚了吗?

处理完职涯实际面,这篇想要探索的主题是生涯意义的层面。

想要找到有意义的工作、有使命感的工作、有价值感的工作,甚至找到天命和天职,是不是真的很困难?其实有许多理论和工具,都是想要用来回应这方面的问题。

生命三角形:工作观、自我观、人生观

工作观

是我们对于工作的看法。透过内在与外在三角形,我们已经对工作有完整的了解,接下来仔细谈谈自我和人生的部分:


图片|作者提供

自我观

自我观要谈的是: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在现在的生命中,我们是否已经成为自己也会喜欢的大人了呢?还是我们不晓得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很多人会陷入自己和别人的比较,进职场之后又更明显:A 比我帅、B 身材比我好、C 比我有钱、D 学历比我高、E 买了一台名车、F 上个月刚买房,家人还帮他付头期款!

更别说和主管同事之间、明里暗里的攀比,在感觉获胜的那一瞬间开心了片刻,然后又自己发现这是一种虚无的喜悦、如同烟花般短暂。继续回到无限比较的轮回当中。

很多人问我该怎么改变比较心态,心理学的方法有很多,但我想要介绍的一种方法是:找到你想要成为的自己。

为什么会和其他人比较?比较其实可以是一件中性的事,许多事情都透过比较而了解差异、了解定位;藉由比较,很多人让自己更有动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恰如其分的健康比较,并不会带来太大的问题。但就坏在比较过度,失去自信、影响心情。

为什么一直和别人比?因为我们没有明确的比较基准和目标。理想的目标是和期望的自我比较,努力朝向自己喜欢的模样前进。简单来说就是自己跟自己比,但又要如何做呢?

在生涯谘商的领域中,生涯建构大师 Savickas 研发了一系列的问题,透过这些提问,从我们喜欢的人物角色开始,提炼出我们想要成为的自己。学习了原始的题目,之后我自己在应用的时候,又融合了叙事、焦点解决、NLP 的技术,让问题角度变得更丰富。

这时代很多人说要做自己,但会不会有一种可能是:大多数人其实也不清楚自己想要成为怎么样的自己。导致最后追逐的是其他人说服他的目标,活在一种假象的追逐当中。

你想要成为的自己,是从你灵魂的声音中,提炼出来的答案。不是其他人的意见、不是从其他人那里继承的主张。专业的谘询师可以协助你拼凑碎片,加速描绘出自我图案的过程。

如果我们现在的生活,和过去的自我脱节、和未来向往的自我脱节,此刻的生命被切割独立出来,和过去与未来毫无相关,活在此时此刻的我们,当然会觉得非常迷惘、毫无动力。因为你现在过的生活并不是你自己。

我跟一些来访者谈的时候,通常是大家工作最痛苦的时期。为了工作,很多过去的兴趣和喜好、未来想做的梦,全部都舍弃了。只剩下现在一天八小时、十小时的工作。我就会请他们重新开始接触那些,单纯喜欢的人事物。

当我们重新找到自我和现在生活的连结,才会重新换发生机,找到能量和动力

人生观:生命故事

我们想要如何写下自己生命故事下个章节的剧情?目前生活中的不同层面,是否还有想要提升的目标?除了工作以外,其他面向有没有也让自己满意?

关乎人生的意义、人生整体的圆满,常常是进入职场一段时间的人,后续想要寻找的目标。

一个人的动力、使命感、意义感、价值感,很可能跟他的生命故事有关。曾经让我们很痛的故事,可能会成为我们后来最想说的故事。

有朋友说我很幸运,那么早就找到自己喜欢的道路。我确实是幸运的,但从刚开始思考未来到终于确定,也花了十年时间。这十年中,我每天还是读书、还是工作,但依然怀抱着心中的迷惘生活。

我很明确的知道这些不是我有热情的事,但又不晓得我有热情的事物在哪里?难道我要继续做这些事情来生活吗?我是一个非常需要目标的人,但我却服从一个并不那么认定的目标生活。

面对心中的质疑,我毫无头绪。这似乎是一个太过困难、太过庞大的问题,因为完全不了解该从何着手,只好回到日常的读书和工作中,持续逃避心中的困惑。

有时候人选择忙碌,其实是为了逃避一些,他不想面对的问题。

延伸阅读:人生的“逃避有用”哲学:别让现实困住你的梦想

热情、天赋、使命、召唤⋯⋯这些可能隐藏在我们曾经的痛苦中

直到阴错阳差踏入这个领域为止,长久的迷茫才拨云见日。最让我痛苦的方向迷茫问题,成为我现在的工作。

因为曾经受困十年,所以我知道没有方向的人多么痛苦,多么想要找到一个自己可以认定的方向前进。于是对我来说,帮助别人寻找方向,成为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许也安慰了过去的自己。

而且我也发现,我们的痛苦当中,隐含了许多线索。每个人的生命中,都经历大大小小的辛苦的困难。有些是来自于外界、环境和他人,但有些可能来自于自己。

什么意思呢?

我们越有天赋的领域、越重视的领域,通常越敏锐、感受力越强。

对于艺术非常讲究的朋友,看到丑陋的设计就会难以忍受。有些人对于他人的情绪非常敏感,甚至想要回避人群,我也曾是如此。因为太容易感染情绪,我曾经回避了心理师的路线。对他人情绪太敏感的朋友说,他下班之后只想躲在家里一个人独处。

除此之外,我很向往一切美好的感情,不论是爱情、友情、亲情。我对于爱和情感太过敏锐。可以感受到情感是否真实、是否深刻,所以面对现实总是感到失落,曾经完全封印内在的感受。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没有感觉的人,这样我就不会失落了。

但是这些因为对情感非常向往而衍伸出来的痛苦,并没有在我选择回避的时候,这份渴望就消失无踪。直到我理解这正是我的天赋、我的追求,才开始接纳自己的模样,开始面对真正的自己。

我们以为这些痛苦是诅咒、是我们的问题,但也许正是因为我们有天赋、或者我们很在乎,所以明明经历一样的事件、看见一样的事物,我们就是比别人反应更强、比别人难以忍受。

面对生涯迷茫的问题,很多人可以忍受、或是做出一个实际的决定。但我却总是想要找到真正有热情和天赋的事情投入,不断寻找、不断钻研,甚至因为思考这些而痛苦。但这就是属于我的天赋、我的独特风格、我的故事。

你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故事了吗?你过去的故事有哪些剧情呢?你喜欢那些、不想要哪些?在生命的下个章节,你会想要怎么进行这个故事呢?

不要放弃写故事的权力。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作者、自己电影的导演,当我们重新拿起笔来、握住自己的选择,就能开始创作未来想要的剧本。

同场加映:我很努力,但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找到人生方向的四个步骤


图片|Photo by Markus Winkler on Unsplas

后记

关于整体职业生涯规画的动态系统架构,这系列的三篇文章:〈转职是一件好累的事:如何规划长远的职涯发展?〉〈“兴趣、能力、价值”属于你的生涯金三角,你都想清楚了吗。〉,终于告个段落。内容已经逼近一万字了!隐者是不是要写书呢?也算是吧,近期准备着手整理一些经验,然后也持续精进这方面的能力。

虽然系列内容很多,但也不过就是在几个小时内写下来的。为了兼顾理论架构、逻辑脉络和案例,需要花比较长的篇幅。

如果大家有职业生涯谘询方面的问题,欢迎来找我谘询喔!最近因为疫情缘故,很多人已经在思考下阶段的职涯了,来访者大量增加。

希望能在这个人心惶惶的时机,陪伴大家走过这段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