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集《正常人》里看似相异的两人,其实异常地相似,他们的故事在这里向你娓娓道来⋯⋯

文|Miss S

何谓正常?何谓不正常?

所谓正常,不过是符合体制下的一种形容;而所谓不正常,或许只是与框架偏离,但却显得自由,怪得独特。

梅黎安,成长于富裕家庭,但却从未感到被爱;康纳,出生于劳工阶层,与人和乐为善,却总在迎合别人眼中的他。

这是由爱尔兰作家 Sally Rooney 所撰写小说改编而来的同名影集——《正常人》,剧中男女主看似出身差异大,但实质上却十分相似,都在追寻爱,是个渴望被爱,以及渴望得到认同的成长故事。

梅黎安细腻而脆弱,总将自己包装得丝毫不在意,面对一个个新对象,抱持着实验精神。她以为只要足够痛苦,只要无限满足对方要求,最终就会得到爱,但这样的感情模式也不断为她招来不对的人,而这些人始终无法带她靠岸。

家庭里的冷漠,唯一的哥哥承袭已逝父亲的暴力与强势,加上自卑感作祟,转而将燃烧不断的怒气撒往妹妹身上;而撑起家中经济大梁的妈妈,对梅黎安不理不睬,无视儿女间冲突,最后更无视儿子对小女儿使用暴力与言语霸凌。

在这样的家庭长大,使梅黎安内心深信自己不值得被爱,总需要在生理或心理上感到疼痛,好像才能证明眼前的男人爱着她。

康纳表面上总是和气惹人喜爱,是家中的好儿子,校园里的风云人物。虽出身劳工家庭,却也凭藉自身努力进入圣三一学院,但没人知道,支撑他生活的重心是渴望“被喜欢”的模样,彷佛脱下那身好形象后,就什么也不是了。

因为渴望认同,难以面对被群体抛弃的恐惧感,所以即便心底深处爱着梅黎安,却怎么也不敢在众人面前揭露两人爱意,淹没在他人声音里活着,最终使他无法真实做自己,而失去了自我。

现代社会总鼓吹人们要珍视自身的独特,却对不跟随群体而活的少数人群,施加无形压力。

推荐阅读:“只要更好,就会被爱”急着被认同的孩子有什么特质?


图片|IMDb

这部剧容纳了阶级、群体、贫富、家庭、友谊、爱情与价值观之间的冲撞,藉由刻划梅黎安与康纳两个截然不同的人,进而发现他们是如此相似,即便外在再不同,也都是渴望能成为“正常”的人。

我们时常在群体中,为了显得“正常”而掩饰自己的不同,但平心而论,“不正常”不正是一个人存在于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好证明吗?

剧中的两人明明相爱,却一再因为彼此的不安全感而产生误会,擦肩而过。梅黎安的不安全感,来自家庭环境所塑造的无价值感,而康纳的不安全感,则来自他人眼中的看法。

葬礼上,久别重逢的二人,无声地拥抱是最真实的距离,也只有在那个当下两人才知道,这世界上最贴近彼此的只有对方。彷佛地心引力,无论生活挫折与命运,如何透过层层试炼将他们错开,最后总会如吸引力般绕回彼此身上。

经历过这么多试炼,最后已不纠结于两人是否能天长地久地在一起了,更重要的是各自在感情、在人生中的成长与改变,而他们非常幸运,能在正值青春、叛逆、勇于尝试的时光陪伴彼此,见证互相从一开始的不经世事,到一步步接受,并放下人生中的无常与挫折,能够明白与眼前此人的依偎,比面子来得重要,也能明白若是无法克服心中恐惧,可能永远也没办法发现,自己其实比恐惧来得强大许多。

爱,其实很简单,因为无论如何,都是爱。

What's normal people?
We're all just normal people.

同场加映:【关系日记】刘霞与刘晓波:为了爱你,我注定错过平凡的爱情


图片|IM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