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或厌恶名牌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操纵我们的欲望,原因真的有我们想的这么单纯吗?

追求名牌或害怕名牌,都可能是无效的自我呈现

前阵子阅读《丢掉香奈儿包,活得更漂亮》这本新书的时候,我有种突兀感。作者崔柔里是时尚穿搭达人,她透过这本书分享她如何从“追求名牌”的迷思中跳脱出来,然后慢慢发现自己真正的美丽的故事,故事很完整。

但之所以我会产生突兀感,是因为我从小不只没有梦想过拥有“香奈儿”,甚至还对于名牌有点感到排斥。于是对我来说,一开始翻开书的好奇反而是想知道——为什么人们想追求香奈儿包包呢?

“看着以名车、高级度假村为背景的宣传照,苗条的她穿着华服,面带微笑,她生活的世界是最完美的。我想跟她一样,所以把照片中她所穿的衣服一件件买回家。可是无论买多少件衣服,我的生活还是老样子,只有衣柜变窄了。‘果然造就时尚还是得靠香奈儿啊!’”

《丢掉香奈儿包,活得更漂亮》书里这一段说明了作者对于时尚名牌的追求从何而来。原来,人们想要名牌是因为那些画面里的完美感。那为什么我自己却会有点排斥这样的追求呢?

我想起我自己的孩提时光。从小,我爸妈就很少带我去参观设计展、美术馆,甚至是百货公司我们家也从来没有一起去过,我大约是到了大学才第一次跟父母一起去逛百货公司。

对我父母而言,我脑里装的东西比起我外表穿上的东西重要多了。因此那些从百货公司、展览中省下的时间,都被拿去用在图书馆、书店、各种课程上。对于消费,父母的消费风格是强调要找到最高 CP 值的商品,市场一件 50 元的衣服常常是我小时必备的单品,爸爸总喜欢回家时,要我们猜他用多么不可思议的价格买了某某商品。

我的世界,好像也在这样的家教薰陶下慢慢的出现了某一种价格的天花板。对于某种价格以上的商品,无论多好,我就是觉得那好像不属于我的世界。

作者崔柔里曾经遇见的困境,是她想透过拥有知名大牌让自己靠近完美一些些,但是却在实际执行时才发现,拥有名牌并不会让自己真正变美。

她说要让自己变美,真正的关键是爱自己,而爱自己的方式,则是需要去探索自己的特质,并且将那些特质转化成自己有意识的选择,减缓消费市场的引导,而能理性做出呈现自己的穿搭选择。

当我阅读着柔里的体悟时,我才发现尽管我跟柔里的行为不同,但背后遇见的困境却似乎有些雷同。

举例来说,当我甫上大学时,因为要面试的关系,当时的男友带着我去逛他非常喜欢的一家连锁品牌服饰店,他鼓励着我从这些衣服当中去挑一件适合自己的衬衫。

当时走来走去,我先看见的不是材质、不是版型、不是颜色,而是价钱。看着一件要价两千元的衬衫,我感觉没有任何一件是属于我的,我宁可回去穿起家里还堪用的衣服。

走出服饰店时,当时的男友因为我都不愿意买任何一件衣服,而感觉他的心意被忽视,我们甚至起了不小的争吵。19 岁的我感觉自己很委屈,不想花钱为什么是一种错误呢?

但当时的我却没有发现,我开始变得跟我父母一样,总是挑最便宜的、最划算的服饰,我不在意那些衣服是否能让别人感受到我的气质,我以为只要顾好内在,我就足以让人们看见我是谁。

我害怕买贵的东西,怕买了那些昂贵的东西以后,自己就成为重视外表却没有内在的人。但拼命买便宜货的自己,其实也很不成熟,我从没有认真地思考我该怎么穿搭,才能让别人无论从内外,都能感受到我是谁。

人们追求高价商品,又或者是追求低价商品,其实都可能是被消费市场的运作逻辑限制了。我跟曾经的柔里都看见了价格,却忽视了价值。

同场加映:我认识的英国女孩为何不疯名牌?别让价值被名牌绑架

更成熟的自我探索是追求内外的自我形象一致

柔里因为忧郁症而开始思考,自己真正想呈现的形象是什么,而我又是怎么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呢?

大学毕业后我很快就创业了,做着非营利工作的我,常常需要到处演讲,寻求别人的协助。记得那年我 23 岁,我有个机会到一个企业家聚会演讲,当时的我,只想着出席要讲些什么。当时习惯素颜、不染不烫发的我,对于穿着当然也很随意。我从衣柜捞出了一件帽 T 与一件短裙,踩上一双高筒马丁靴就出门了。

到了现场,面对 20 多位年近半百、穿着正式的各行各业领袖,我全身的心力都用去思考该怎么面对这群社会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前辈。好不容易演讲结束,我深呼了一口气往席间走回时,一名前辈悄悄招了招手,让我走到会场角落去。

她咬耳朵告诉我:“妳今天演讲得很好,但是下次有机会再到企业演讲的话,记得化个妆、绑个头发,穿个休闲套装都好,不然大家很容易会把妳当小孩看,后续要合作也就更困难了。”

若是用柔里的话来描述我,她大概会说我是怪胎(nerd):“就是对他人漠不关心,没想过要与他人不同,只专注在自己世界的人⋯⋯怪胎是打从一开始就对衣服不感兴趣。”

在那个演讲会场,我确实压根没想到对于别人来说,我的穿着打扮确实某种程度上定义了我是谁。不施脂粉、随意穿搭地出席活动,对于他人来说,很可能是一种“不尊重他人”与“不在意别人”的结果,尽管我没有那样的意思。而这种结果,自然是建立后续互动的障碍。

我自以为准备足够好的分享内容,对方就会感到我对他们的重视,其实就是我不够有同理心的展现。对于许多喜欢观察、性格细心、重视品味的人来说,我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不够社会化、不懂尊重的“怪胎”。留下了那样的印象,我得用更多更多的努力、沟通、互动才有办法翻转别人对我是怪胎的印象。

内在的自我认同确实是自信的根本来源,但是将那些自我认同逐渐转为别人能真正“看见”的外在形象,创造内外一致,是我过去二十多年忽略的功课。而我终于在毕业七年后,开始想更进一步地探索自我与实践自我。

延伸阅读:【运动小姐】我带妆跑完 2000 公里:请尊重我的勇气仪式


图片|Photo by 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

穿出自我形象需要探索与体验

碍于我的毫无经验,我需要找一位强大的帮手。

第一次遇到 S 的时候,就觉得这个人真好看。但与其说是五官好看,不如说是他整个人能给我一种内外一致的感受。后来又几次见到他,穿得都不大一样,但是每次给我的感受都很相似,有些颜色、材质经常在他身上出现,那样的外在穿搭与他的个人特质好能相互辉映,毫无违和的让人可以很自然地,从外在到内在逐步越来越认识他。于是当我想要开始发展自我风格时,我立刻想到了他。

S 说,他从小陪着两个妹妹长大,因此慢慢习惯去注意女孩子身上的各种细节与造型。小到人脸上的细毛、痘痣疤痕、指甲长度,大到衣服的颜色、宽窄、新旧、硬挺程度、长短都是他看见一个人时不会忽略的细节。原本以为我只是不懂服装穿搭,遇到 S 之后才发现:

形象从来不是只是服装而已,而是所有外在的细节总和。

听着 S 说着这些我从没想过的细节,我突然觉得很尴尬且不知所措,对于与 S 相似的人来说,我是多么地不修边幅与邋遢呀?对于这类人来说,要与我互动,真的得要很有耐心、很愿意慢慢探索的特质才有办法做到吧?他笑着说,我也有自己的风格,只是没有花足够心思去呈现而已,他可以陪我一起去好好逛街。

“你对于自己的形象,有什么想像吗?”
“我希望我不是太严肃的人,能够给人好亲近的感觉。”

我们找了一些照片参考以后,他带着我去到一家大型服饰店,走进服饰店,他不同于我长期的习惯,他先看见的不是哪件特价、哪区是新品,而是带着很明确对我形象的想像,走向了某些类型的服装前,眼明手快地拿下了好几件有些相似元素的服饰配件,包括了短裤、长版外套、细跟高跟鞋、编织草帽等等,这些选择都是他脑海中对于我的特质的诠释,而那诠释,充满美学,也充满理性。

“你很高,适合穿短裤。”
“你的肤色,很适合白色或浅色。”
“如果下身窄版,上身可以宽版;如果内搭贴身,外套就可以宽松。”

对于丰腴的人来说,一般都会很害怕穿短裤,但他让我知道我得自己试试看,才会知道我自己喜不喜欢、适不适合。鞋子也如是,过去的我很害怕穿粉红色,也不敢尝试细跟高跟鞋,但似乎因为有了陪伴,我开始更勇敢跨出我的舒适圈,去探索那些不知道能不能呈现我自己特质的穿搭。

最后,我拿着十多件他选好的衣服走进了试衣间,一套套换下来,我开始感觉自己慢慢地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一个我从未谋面,却又看着很舒服、会很喜欢的人。

走出试衣间,我赫然发现原本觉得自己会害怕而从未尝试的服饰,其实出乎意料地很适合我。原来我自己不只被价格限制了想像,也被我有限的自我认知限制了我的形象。

最后,我终于还是看见了那些衣服的价格标签,当我震惊于这些服饰的价格时,我忍不住问 S:“要实践自己的风格,是不是真的是很奢侈的事?”

“我以前在国外当留学生的时候,经济特别拮据。那时候的我,也很想穿出自己的风格。于是,我也跟现在的你一样,我去了各式各样的服饰店,试穿很多很多的衣服,然后一一拍照下来。接着,等待换季出清,又或者是去便宜的商店寻找非常类似的款式,最后,我便可以用非常便宜的价格,穿到那些我觉得能代表我的衣服。

而且,当你真的知道你的风格是什么,你就不会再乱买衣服了,花在衣服上的钱反而不一定会比较多。”S 说起许多年前他的经验,而这段经验分享,突然让我想起我在带学生们做职涯探索时的方法。

“你得先知道你要去哪里,就算能力不足也没有关系,至少我们知道我们要去哪,我们可以绕到那些走得了的路,慢慢地往目标靠近。”

我以前常常跟学生们这样说。职涯探索如是,形象呈现亦如是。我们都得试过、体验过,才知道自己想像的目标与真实情况是否一致。当我们有了对于自己更具体的想像,我们也才知道我们该舍弃什么、坚持什么,最终才有办法往我们理想的人生更靠近一些。

我记得,那天当我穿着 S 协助我寻找到的服装,出门去见另外一名朋友时,朋友很惊讶地跟我说:“希慈,妳改变好多!妳去年给我的感觉都还像是学生一样,但是,最近妳越来越像一个专业工作者了。是因为工作转换的关系吗?”

听着朋友跟我说的话,我笑了一笑。想到,原来这就是形象所带给别人的印象,在别人眼中,我终于开始从不够社会化的孩提状态慢慢脱离了。

你会喜欢:一件白 T 一个夏天!挑对显瘦白 T 的四个秘密

要探索自我形象可以先问自己这些问题

如果你没有像我一样能找到 S 陪伴你去思考自己的形象,事实上《丢掉香奈儿包,活得更漂亮》一书中,崔柔里也给了很多明确的方法与步骤帮助我们去找出自我风格。比如以下的列表,就是帮助我们建立反映自己特质的衣柜风格:

  1. 将所有当季的衣服挂在衣架上,我看到的风格是什么呢?

  2. 思考自己向往的形象,不符合该形象的单品是什么呢?

  3. 依颜色分类衣服后,想再放进哪些颜色的衣服呢?

  4. 再放进什么材质的衣服才能更进一步展现自我呢?

  5. 如果要以饰品来展现自我的话,穿戴起来不会不舒服的有哪些?

  6. 分别该用哪些时尚单品来表现俐落感和宽松感呢?

  7. 审视自己的身形后,身体的哪部分需要修饰,哪部分需要凸显呢?

  8. 我喜欢的细节或图案是什么?这些细节该以什么单品呈现比较好呢?

  9. 如果有目前衣柜里没有,但很想买的单品,这项单品反映了自己哪些欲望?我又是怎么样的人呢?

祝福我们,都能在许多支持下,呈现内外合一的美丽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