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与家人相处,总要透过很多迂回和修饰,才能把心里的话,隐晦地表现出来?其实,一张餐桌上面只要有人不真诚,其他成员多少都感觉得到,家人之间的隔阂就此产生。这篇文章将带大家透过一个故事以及两个方法,解开三明治时代、不同世代之间“好好说顿饭”的秘密。

“是你自己要带爸妈出来的,我可没有说要做这件事情。你看,带他们出来还要照顾他们,原本我想说我们两个自己出来,想吃什么就可以吃什么、想去哪里玩就可以去哪里玩,现在多了两个拖油瓶。”

哥哥跟妹妹说,一边抱怨自己长途开车的路上被爸爸唠叨要走哪一条路比较好,“他这么会就叫他来开呀!”哥哥接着抱怨,妹妹在旁边觉得委屈,一直以来她都是夹在哥哥和家人中间的那一个,爸爸很疼她,妈妈则是在家里面属于那种不说话的人。

一方面她希望两人可以不要再这么针锋相对,另外方面又希望哥哥可以快乐而不是一直抱怨。可是就连晚上订的餐厅都还没有抵达,气氛就已经变得很僵。

“其实我觉得爸爸如果不要那么固执的话,说不定我们可以像其他的父子一样好好相处。没办法,爸爸就是比较疼你。”在加油站的时候,妹妹跟下去付钱,哥哥幽幽地说。

感觉得出来,其实他对家有着亲密的渴望,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渐渐与家人之间产生隔阂——而妹妹此时也才发现,一直以来哥哥对她的抱怨,某种程度上是来自于嫉妒。


图片来源|Pixta

“比较”下的美丽与哀愁⋯⋯修复家人关系的漫漫长路 

前几次我们谈到了和家人一起工作吃饭的美丽与爱愁,很多人会觉得,修复家人关系是一条漫长的路,甚至是就连坐在一起吃饭都觉得痛苦。这些人当中有些可能是离家的孩子、可能是为了逃避家庭争执的青年。

那些无法越过的比较、那些永远也无法赢过的亲戚或朋友、那些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的伤痛,就像是背脊上面一道又一道的伤口,每一次回家吃饭,就如同躺在刀床上一般,坐如针毡,寝食难安。当来说,家里面典型的“比较”(social comparison)根据比较的“对象”,有下面几种情形:

  • 和抽象的“社会大众”:家人之间有过度期待、爱跟其他人比较,有可能会说“别人都在台积电工作,你看你待的是什么公司”、“别人在这个年纪早就一个月拿几万块孝亲费回来了,只有你还在给我们养⋯⋯”
  • 和过去的自己比较:例如,婆婆爱拿媳妇跟年轻的自己比、跟朋友的媳妇比,“你看那个隔壁吴阿嬷的媳妇都孝顺,出去玩还会记得带纪念品回来⋯⋯”、“叫你不要乱买东西你就是不听,买这个回来又没有什么使用价值,放着也是垃圾。我跟你一样大的时候,连出国的机会都没有⋯⋯”(刻意举这两个例子让你感觉一下媳妇多难当,不论有没有带礼物回来婆婆都可能有话说)。
  • 手足之间的不平衡:爸妈偏袒其他兄弟姊妹、总是拿亲戚朋友的小孩跟自己比较。就像这篇文章一开始的例子,这个妹妹其实从小就比较得人疼、功课也比较好,相形之下、叛逆又一天到晚往外跑的哥哥,就会觉得“这个家不是他的”。

然而,面对这一个又一个的比较,我们该怎么样才能越过心里面的结、又该如何才能够在餐桌上面全身而退?


图片来源|Pixta

你期待的餐桌是什么模样?

当天晚上,这对兄妹来到了嘉义一间着名的餐厅,好不容易开车开了大半个台湾,哥哥已经饿到两眼昏花,但爸爸还在那边抱怨“为什么选这间餐厅”,更让哥哥生气的是,当妈妈说“这间是妹妹选的”,爸爸立刻改口说“好啦偶尔换换口味,吃泰国菜也不错。”终于让他爆炸了,说出自己真正的感受。

“我知道你们平常工作都很辛苦很忙、从小也都是你们把我们养大的,妹妹说要带你们出来,我一句怨言也没有,虽然我原本这个周末想要好好休息的。但这一路上你一直嫌东嫌西、好像我怎么做都不对、怎么样都不满你的意,结果妹妹做什么你都说好、就点选餐厅一听到是他选的你就改口说吃这个也不错,是把我当盘子吗?”哥哥说完就冲到车上,索性不吃了。

上面这段显现的就是用餐习惯的不同。其实和家人一起吃饭,除了需要面临餐桌上面的比较之外,还可能遭遇到长辈的习惯和自己不一样,如:

  • 金额期待不一样:家人想要随便吃吃就好,但你想要带他们吃好吃的、有点价位的餐厅
  • 口味期待:可能家人想要吃的是泰菜,但你习惯吃的是义大利或者是泰国菜。家人想要吃清淡一点,可是你却喜欢重口味等等。
  • 时间期待:这里的时间有两种,一种是“几点几分吃饭”另外一种是“一顿饭要吃多久”,个人习惯很快地把食物吃完,有的人喜欢细嚼慢咽,当家人吃饭的时间有所不同的时候,很容易面临一个人完了干瞪眼看着大家继续吃的窘境。
  • 分享期待:有的人餐桌上只想单纯分享,不希望家人评价或给建议,没想到餐桌却变成长辈的训话讲堂;有些上班族 / 晚辈回到家只想好好轻松吃饭,不想要再面对家里面“逼问”的压力等等。


那么,要如何透过吃食、餐桌解决家人之间的隔阂,让聊天的内容拉近彼此关系、更有温度呢?

好好沟通、好好说顿饭的两个方法

这里提供两个方法让大家参考,使用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但是当你愿意尝试,你和家人新的关系或许就有机会有不一样的开始:

一、透过食物来传递情感

平常透过话语,表达似乎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尤其要讲出内心的感觉或想法,经常会弄巧成拙。我们可以利用文化的优势,使用非语言的方式,来传达我们和家人之间的关心。例如,家人可能曾经在你准备考试、无法同桌共餐的时候,帮你准备一碗鸡汤、一杯热饮,那曾经让你感受到的温暖,也可以变成传递你和家人之间的方法。

例如,我有一个朋友知道他的母亲非常养生,所以每次到东部去玩,就会帮她带当地健康的米回来。这样他们在餐桌上面,就多了一个可以聊天的话题。

二、你坐在你“最难靠近的家人”旁边

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做法,大部分的时候,我们会选择离自己讨厌的家人最远,但实际上操作你会发现,当你选择了这件事情,等于你跟他做面对面,反而会大眼瞪小眼。所以,在团体里面我们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操作,就是反其道而行,坐在那些原本你最讨厌的人的旁边。

为什么呢?因为一张餐桌上面(假设是圆桌的话)最不容易被观照到的就是你作为左右两侧的人,下次吃饭的时候你可以观察看看,长辈通常会选择跟谁说话?结果你会发现,长辈通常会关注着他对面的两三个人,而会减少把注意力放在身边的人身上。

除此之外,当你坐在长辈身边,你也缔造了一种机会:帮他们夹菜或者是被夹菜的机会。当每次被问到一些难以启齿的问题、沟通困难的点的时候,可以透过动作来化解尴尬,一句“妈妈你吃这个看看很好吃。”或者是“这个是我今天早上去市场买的,爸你尝尝看。”不但化解自己成为眼中钉的可能,更有机会拉近你和家人之间的关系。

讲起来虽然简单,但谁先低头又是另外一种困难。

研究显示,在关系当中经常是权力比较高的那一个如果能够先低下头来,这段关系比较有机会和以往有所不同。在前面的故事当中,我们可能会以为父亲是关系当中讲话比较有重量的人,但有可能另外一种情况是,“正因为父亲很在意他和儿子的关系,所以才表现得需要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换句话说,哥哥才是这段关系当中比较有权力和掌控性的那一个。


图片来源|Pixta

回到刚才的故事,后来,父亲拿着两瓶饮料,回到车上,敲了一敲儿子车窗的门。儿子没有把车窗打开,反而是把后面的门打开。父亲坐在驾驶座后方的椅子上,把饮料递给儿子,冰镇他右侧的脸颊。

那一瞬间,他内心的某一块很坚硬的东西突然瓦解了——这是小时候父亲去安亲班接他下课,经常做的一件事。每次在他一个人惶惶不安的等待、不知道什么时候爸爸会来的时候,这一个沁凉的温度,总会让他觉得松了一口气,因为他知道,转身之后,爸爸就在后面。那时候,妹妹还没出生。

“我以为你已经忘记了,你不是眼里只有妹妹吗?”对一个 180 公分的大男孩来说,要说出这句话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父亲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看着他,但这一刻,无声胜有声。后来,父亲跟儿子道歉,“妹妹出生以后,身体一直很不好,我和你妈妈很担心她,可能因为这样就疏忽了你。爸爸不是故意要跟你唱反调、也不是故意对你有特别多的要求,只是⋯⋯”

“只是你希望我跟你一样有肩膀、有担当、做个有原则的人?可是我不是那样的人!”他说,这是第一次他和父亲冲撞,但也是第一次他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在这一刻,他觉得害怕忐忑,但也跟父亲无比靠近。

“是啊,我曾经是那么想,但今天听你这么一说,我觉得或许你们都已经大了,你过得怎么样、长成什么样的人,再也不是我们可以管的了。爸爸就希望,你可以过得快乐。”父亲说完这句话,就打开车门,回到餐厅了。不久之后,他也回到餐厅,两个男人在餐桌上面都没有说任何一句话,但是这是第一次,他们两个坐在同一张餐桌上,不再大眼瞪小眼、互相发射杀气。

餐桌恐惧的起点,也是爱的出发点


图片来源|Pixta

我们知道,并不是每一张餐桌都是一种疗愈的可能,更多时候,我们必须面临生命当中许多的颠簸、面临不同代间的争执,而每一次心靠近心的那种沟通,也才更显得难能可贵。

餐桌,是家人爱与恐惧连结的起点,我们和食物之间的关系,往往也象征我们和爱之间的关系。回顾三明治世代的种种餐桌难题,从教养、对于吃饭的期待、餐桌上面的比较、甚至餐桌上面话题的不同等等,每个人在家庭里都有难解的关系。

而陪伴大家走过半世纪的桂冠,希望透过这系列餐桌关系学的文章,支持每个人回家吃饭、与家人勇敢说爱,一起让餐桌上聊天的氛围更和谐、一起达到“好好说顿饭”的亲密感,共同创造有影响力的餐桌。

我们想告诉大家,好好把握每一顿餐桌上爱的交流、每一次餐桌下的关心与问候,或许在代与代之间的隔阂,能够激荡出更多包容和丰富的组合,创造出家人间真诚互动的餐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