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因为经历太多不好的事,会导致长大之后不敢奢求一丝快乐,只能从负面的角度是看待事物。

文|金惠男、 朴钟锡

有一种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没有一天不是终日郁郁寡欢。他们佝偻着身体,肩膀下垂,背影总是显得无精打采,彷佛独自背负着世间所有烦恼的地满脸愁容。

失去笑容、表情沉重又死气沉沉的他们,看到那些表情快乐且幸福的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讥讽的冷笑。他们不仅视世间的快乐如敝屣,自己也无法享受快乐。

失去笑容的这些人以厌世及怀疑的态度看待世界。如果有人打招呼说:“早安!”他们会反问:“有什么好?”如果有人看着花感叹“太美了”时,他们就会说“马上就会枯萎到没什么看头”地大泼冷水。

他们有时会陷入一种无力感,认为这世界既没正义又不公平,在这样的世界里,自己根本无法有所作为。而且他们会用严苛的态度批判自己,稍有失误就会后悔并不断自责,痛苦不堪。有的人甚至会贬抑自己、自我虐待,说自己是个没出息、愚蠢、一无是处的家伙。

看到持续“衰神上身”的他们,我有时会想,他们是不是生活在莫非定律里?而且,有时候他们看起来似乎是积极在追求着“不幸”。

同场加映:用般若心经开趴吧!药师寺宽邦:给厌世到不行,想超渡人生的你


图片|来源

对自己非常严苛的“后印象派”:宇振

宇振被同学们称为“后印象派”。宇振皱着眉头沉思的时间很多,很少露出笑容。他总是郁郁寡欢,认为人生是苦行的延续。

宇振还有一个绰号叫“正直生活的男子汉”,他一看到有违道德的行为,总是会火冒三丈。当然,他并没有将这种情绪表露出来而引发纠纷。顶多是说出“人果然是自私的,这世上没有活下去的价值”这种厌世哲学。

宇振因为责任感强,会认真地完成被交办的工作,但是却无法从工作中感受到满足或快乐。他拒绝不了别人的请求,几乎是有求必应,却又总是意志消沉地说自己什么都不会。而且,他对自己的一点点小失误,都会后悔万分且十分自责,认为自己是个“坏蛋”。一年前,宇振交了女朋友。在周末的志工团体里认识的女友,性格活泼开朗。因为喜欢宇振责任感强且沉默寡言的样子,所以她先主动来接近他,而宇振也不讨厌她。但他无法理解为什么她会喜欢像自己这样的男人,总是怀疑她是不是纯粹出于好奇心才会喜欢自己,这点让她非常生气。

推荐阅读:“只要认识真正的我,他就会变心”为什么有时你会害怕“被爱”?

她想尽办法企图让总是看起来忧郁又寂寞的宇振能够感到快乐。因此,她不但举办了一些小型活动,还积极表达爱意,倾尽各种努力。然而,宇振只是短暂地露出微笑,似乎并不特别喜欢或开心。对于宇振的冷漠感到厌倦的她,最终宣布跟他分手。

“我是一个不值得爱的人。女朋友也因此而离开了我。我不明白像我这种没出息又没用的人,为何每天早上都还能醒来,并且来到这个世界到处游荡。人生的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啊!”

与女友分手后,宇振变得更忧郁,对自己的悲观态度也更加强烈。脸色苍白且疲惫不堪的宇振,对于生活空虚感的控诉,更胜于失去爱人的悲伤。

若想找出宇振罹患慢性忧郁症的根源,需要回溯至非常遥远的过去。他说从小就觉得自己很不幸。宇振的母亲认识了身为公司上司的父亲,结果怀了宇振,于是开始了自己不想要的婚姻生活。父亲一直推延与母亲的婚姻登记,后来才知道原来父亲是个有妻子,还有三个女儿的有妇之夫。母亲生下宇振后,得了忧郁症,父亲在无法与母亲分手的状态下,过着在两个家庭间来回奔波的生活。

几年后,宇振的妹妹出生,母亲因产后忧郁症加剧而住院。由于外婆要照顾母亲和妹妹,宇振只好到父亲的原配家去住几个月。当时,即便只是一点小事,父亲的原配也会训斥及虐待宇振,每逢此时,父亲都会责骂宇振,认为都是因为他让家里吵闹不休。

父亲每次到他们家都会跟母亲大吵一架,那时宇振总是抱着妹妹害怕得躲在角落瑟瑟发抖。后来父亲离开原来上班的公司自己开业后,踏进他家的次数少之又少,母亲就会经常叫宇振到父亲店里要生活费。性格冷淡的父亲总会把幼小的儿子晾在外面等上好一阵子,才勉强给他生活费和学费,宇振对这件事厌恶至极。

“我从小就一直很想死。我真不明白为什么必须要活着。但是,因为与我相依为命的母亲,我也无法寻死。我觉得想死也死不了的自己,太悲惨、太可怜了。”

从小开始,他就觉得世上的所有事情既无聊又可笑,一直沉浸于这个世界是否真的值得我活下去的思维当中。他常觉得每天都活在地狱之中,所以经常有想死的念头。然而,他对因为自己而与父亲结婚的可怜母亲感到非常抱歉,反而致力于成为一位用功读书的模范生。

因为对母亲的愧疚感及责任感,宇振比任何人都更努力地生活,但他的内心别说是对生活的欲望,连活下去的理由都找不到,非常空虚。他不理解那些欢声笑语的人,在某些方面,他甚至觉得那些活得漫无目标的人们,看起来很可怜。

透过痛苦感受生存的“忧郁性人格”

宇振可说是具有“忧郁性人格”。宇振虽然陷入慢性忧郁的情绪,却没有明显的忧郁症症状,这种态度变成性格的情况,就是所谓的“忧郁性人格”。最近多使用“低落性情感疾患”(Dysthymic disorder)取代忧郁性人格作为诊断标准,但低落性情感疾患具有诊断范畴相当模糊且太过广泛的缺点。

忧郁性人格表现出来的特征如下:

  • 安静、被动、优柔寡断
  • 沉闷忧郁、厌世、无法感受快乐
  • 自我批判、自我谴责、自我蔑视
  • 疑心病重、经常进行恶评、满腹牢骚
  • 有良心、严于律己
  • 沉思、多虑
  • 沉浸于自己的不合适、失败、负面事件等,甚至享受自己的失败

有些人会把不幸理想化,或者看起来像在享受痛苦。这种人被称为“道德受虐狂”(moral masochism),这种道德受虐狂与忧郁性人格密切相关。道德受虐狂是指不照顾自己并承担所有辛苦的工作,却仍频繁遭遇事故或蒙受经济损失等等,或者人际关系失败的人。

道德受虐狂与自我谴责密切相关;他们的良心过度膨胀,即使是非常微小的错误,都会感受到极为强烈的罪恶感。他们因罪恶感而下意识地产生想要被惩罚的欲望。由于自认为犯了错,理所当然必须接受痛苦的惩罚。

事实上,道德受虐狂跟忧郁感一样,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这是我们受道德法则支配的超我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东西,不见得一定是病态及负面的。然而,就像所有疾病一样,太过度就会成为问题。道德受虐意识若太过泛滥,不顾自己的快乐或幸福,认为自己毫无价值,为了洗刷负罪感而独自背负沉重的包袱时,肯定会出问题。

对于自虐又忧郁的人而言,人生是沉重的负担。他们必须感受到痛苦,才会有活着的感觉。因此,他们积极追寻痛苦的经历,认为对自己来说,幸福是从一开始就不被允许,所以在快乐中反而会感到焦虑不安。若仔细观察他们的童年时期,就会发现,他们像宇振一样,无法获得正常的照顾,而且长期处于备受打击的环境。

同场加映:塔罗占卜|你的内在小孩,有话想对你说

宇振不是他母亲自愿生出的孩子。而且也因为这个孩子,母亲不得不维持她不喜欢的婚姻生活。宇振的年幼写照,就是个在任何地方都不受欢迎的小孩。不仅母亲由于罹患忧郁症,无法照顾好宇振,外婆还把母亲的不幸,归咎在年幼无知的小孙子身上。

刚出生的新生儿会透过哭声积极诱导母亲的回应。此时,如果不是母亲温暖的身体接触及爱,而是忽视与厌烦的情感袭来,婴儿会以此经历为基础来迎接世界,形成自我观念。换句话说,无论再怎么努力,世界都不会回应我,反而会拒绝自己。因此,他对这个世界的观感,遑论喜悦,反而只感到恐惧与艰难。

成长过程当中,宇振对世界抱持着负面看法,同时也认为自己对母亲的不幸负有责任。

这种想法因为外婆的缘故而更加强烈。外婆总是说“都是因为你,你妈妈才这么辛苦,这么不幸。”“要是没生下你,你妈妈会过得很幸福。”

像宇振这种无法获得适当照顾,长期遭受打击的孩子,会认为自己是个无情、什么都可以破坏、会偷走并毁灭父母生命力的坏小孩。他觉得自己在与母亲的关系当中,就像蛀蚀别人生活及幸福的寄生虫一样的存在,使自己的存在变成一种负担。此外,宇振内在的愤怒刺激着他的罪恶感,让他觉得自己更坏。他为了得到爱,为了承认罪行,将快乐摒除于自己的人生之外,并且开始寻找困难重重的工作。

对孩子来说,父母不仅是牺牲者,也可能是攻击者。孩子会把父母痛苦的模样看作是对自己的责备及指责。从此,孩子会对身为牺牲者也是攻击者的父母等同视之。在他的潜意识里,拒绝享受这个世界的快乐,同时也拒绝父母,并辩称自己不需要父母的爱。换句话说,父母不爱自己,不是因为自己不好,而是因为自己不需要爱。这是自虐者拥有的全能幻想,或许也是其生存之道。

小时候经历过反覆性虐待或伤害的人,会将痛苦当作是爱来接受。亦即,他们会认为别人给自己带来的痛苦,是关心与爱护的表现。因为与其被彻底抛弃,还不如被身边的某人欺负来得好。此外,一如前述,这种人拥有一种痛苦也是根据自己的意志来选择的全能幻想,藉此保护自己免于承受所遭遇到的痛苦和被抛弃的恐惧。也就是说,这种具有忧郁性人格者,认为自己是比“承受所有痛苦”的其他人,更具优势的人。

“你完全有资格变得幸福”

宇振的治疗并不容易。许多忧郁性人格的人抗拒治疗。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是个不能变好、变幸福的人,这种信念妨碍其痊愈进度。甚至在治疗过程进行时,只要矛盾获得解决,症状反而可能会恶化,这又称之为“负向治疗反应”,因为过于严厉及道德上的超我,并没有让他摆脱痛苦的余地。

对于唯有透过痛苦才能够呼吸的人,或是非得透过痛苦才能享受、才能感受到生存的人而言,想要从痛苦的世界走出来的这条路难上加难。因为这是件要颠覆长久以来的生活框架,并赋予自己存在意义的事。

从某方面来看,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会有种害怕自己变成什么都不是的不安感袭来。然而,只要克服这个过程,就可以感受到存在于这个世界的生动感。从今而后,痛苦、悲伤、喜悦、快乐、幸福等,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如实地感受。为此,必须要让他们严厉的超我,能够抛下恐惧,展现出具有融通性、容忍度、现实的另一个超我面貌。

如同照顾别人一样的照顾自己,就像原谅别人一样的原谅自己,这是他们摆脱痛苦世界的出发点。在与自己和解,原谅自己的同时,也要承认,我也能像别人一样过得幸福快乐。幸福是我们的权利。即使残存着童年创伤的不幸记忆,那也不是自己的错。但也不能因此而一味责怪是某人的错。所谓的人生,就是会发生各种无法理解、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克服这些事情,找到幸福,关键就在于自己。如果能够感受到痛苦,就意味着也拥有足以感受幸福的能力与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