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江陵的一位国文老师,回忆自己大学时是如何成为女性主义者:学弟的一句“因为不懂,所以要学”让他开启了探索女性主义理论之路。

文|崔乘范

因为男生不懂,所以要学

人若是画地自限,便会失去学习的机会

同届当中有一位重考了三次的姊姊,她的父亲以家中经济状况反对送她到首尔就学,因此生在釜山的她便进了地方的国立大学就读,虽然她还算认真地读了一年,却在隔年因为考学测的弟弟进入京畿道的市立大学就读,内心忿忿不平而跑去重考。她的父亲不选会读书的儿女,而是选了生为儿子的儿女做投资。她问道最近是不是还有这种事,在男同学们叹气的瞬间,证词便蜂拥而至。没有几位女学生是未经一波三折就到首尔念书的,就算父母不反对,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也会跳出来阻挠,另外一位因为身为女儿而无法逃脱家附近的朋友,也源源不绝地说着自己的故事。

我摆脱新生的标签变成了学长,有许多聪明的学弟妹们都让我对自己的智商感到自卑,我经常研究他们的 Cyworld(没错,不是推特,也不是脸书)有位每篇文章都被人分享的聪明学弟在第二学期时加入了女性主义读书会,他说在里面大家会一起读书、讨论、写大字报、看电影,甚至为了参加女性人权电影节而翘课。以当时的能力,还无法理解为什么男生要学女性主义的问他:我又不是女生,为什么要学女性主义,而学弟这么回答:

“因为男生不懂,所以要学。”

我被点醒了,听了学弟的话之后,我产生了自己也应该学习的想法。“因为不懂,所以要学”这句话在我的脑中旋绕了好一阵子,这句话是对的,或许因为是别人的事,所以可以漠不关心,但也正因为是别人的事,所以可以学习。

女性主义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包含了延续数千年的矛盾、传承数百年的陋习,还有累积了数十年的知识,拥有从文字到图片、影像、论证等无数的资料,我找到了学习的理由,也有足够学习的余裕。我到图书馆找女性主义书籍来阅读,也浏览女性主义杂志〈If〉,冬天时,则到附近女子大学的毕展观赏女性主义电影,我不断感受到自己的无知。

“并非所有男人都是潜在加害人”这句话,其实是想表达“我不是那种人”。今晚仍有几万人能感受到这种恐惧,若在此时却只顾着高声抗辩自己是清白的,这样的态度是适当的吗?

我在大学宿舍与七位系上的学弟妹一起生活,一同享受异乡生活的自由和孤寂,相处得十分紧密。在后门咖啡厅工作到晚上十点的学妹很害怕回宿舍的那条路,听见她说每次走过暗巷时都怕得两腿发抖,男生们便轮流去接她。轮到我接她的某一天,学妹问我。


Photo by Lee Soo hyun on Unsplash

“哥哥没有害怕的东西吗?”

“嗯,大概怕鬼吧?”

“我觉得男生好可怕,特别是在晚上从后面跟上来的男生,如果你前面有女生走过,就先停一下再走。”

“⋯⋯。”

我觉得不是很舒服,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对我这样善良的人说这种话。就像最近男性们气愤地表示“不要把我们都想成是潜在的加害人”一样,当时的我心里也不太舒服。虽然不是每个从后面跟上去的男生都是罪犯,但走在前面的女生所害怕的,却是所有从后面跟上来的男生。

延伸阅读:“我告诉你女孩子一生都要害怕些什么”如果我有女儿,我不希望她出生在这样的世界

虽然以男生立场思考,确实会让人不高兴,但就女生立场而言,先保持戒心是合理的,毕竟光从着急而零碎的脚步,很难判断后方男性究竟是警察还是连续杀人犯,害怕便躲避的心理,也算是爪牙都不锐利的人类能生存至今的秘诀。

根据警察厅的统计,暴力犯罪的被害人十名当中便有九名女性,与加害人和被害人皆以男性为多数的其他国家相比,的确是特例的数据。或许是因为如此,一般男性也经常认为其他男性为潜在的加害人,想买防狼喷雾给对方的心情、担心对方喝酒失去意识心情,还有担心对方深夜搭计程车的心情就是如此,因为妹妹、女儿、妻子晚回家,就责骂她不懂社会可怕的哥哥、父亲、丈夫也是一样的。

因此“并非所有男人都是潜在加害人”这句话,其实是想表达“我不是那种人”。今晚仍有几万人能感受到这种恐惧,若在此时却只顾着高声抗辩自己是清白的,这样的态度是适当的吗?是不是该把证明自己清白的时间与力气,花在观察这群人的伤痛呢?想在摇晃的船上,独自维持中立是不可能的,因为即使自己清白坦荡,但就结构上而言,男性就可能是加害者。

对男人而言,女人是照顾自己的“圣”洁存在,又或是想随意欺凌的“性”感存在。

宿舍里的另一位学弟是电影评论家心影涉的粉丝,他从高一时就热爱阅读她的女性主义分析,并很早就察觉女性主义。一听见我在研究女性主义,那位学弟就把心影涉评论家针对〈实尾岛风云〉所写的专栏给我看。〈实尾岛风云〉是当时韩国影史上首部突破千万票房的作品,吸引了全国人民的关注。

以“圣女-妓女”的架构分析作品中女性形象的部分十分有趣,电影中登场的女性角色只有两位,一位是牺牲了一辈子的母亲,另一位则是遭强奸的护士。对男人而言,女人是照顾自己的“圣”洁存在,又或是想随意欺凌的“性”感存在,心影涉的这句话让我拍手叫绝。

作为一部千万票房的电影,观众的观后感也十分多样。有人热衷于粗犷的男性特质,有人则读出时代的悲剧,有人对独裁强权的残酷忿忿不平,也有人为国家分裂感到悲哀。但在这数以万计的电影评论中,却难以找到像心影涉一样点出物化女性的文章。

我很好奇其他朋友的想法,于是跟他们提了这个话题,但却被狠狠念了一顿。“强暴护士的角色不是中枪死亡了吗?没有比死亡更惨烈的惩罚了,这部电影已经处决了坏人,并不是一部女生该感到不自在的电影。”虽然我非常想要有逻辑地反驳他,但脑中却只飘散着未统整的思绪碎片,我还没有那样的能力与内功。

延伸阅读:女孩,到底要多“自爱”?

若有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个性,也存在一百种关系。就我的状况,帮我打破偏见的老师、拓宽我眼界的朋友大部分都是女性。人若是画地自限,便会失去学习的机会。没有任何关系能被概化,若想用性别二分法更是万万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