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货币,人们几乎已经形成一种本能般的反应;
只要涉及钱,潜意识立刻启动因应的机制。


“鸟为食亡,人为财死”,是生活里常用的谚语。然而,稍微琢磨就能发现,这句谚语有个小问题:没有食物,鸟非死不可;为争食物而伤亡,合于情理。可是,对人类而言,财物不是必需品,为什么人们却往往为之粉身碎骨,甚至家破人亡呢?两者相提并论,似乎有点错误类比!

不过,人为财死,确实是精确而深刻的描述。为什么呢?问题看来简单,要找到理直气壮的答案,似乎并不容易。也许,由一个相关的问题着手,要清楚一些:普天之下,绝大部分的人都爱“钱”,为什么?

谈到“钱”,经济学者当然有话说。任何一本《经济学原理》里,都详细列举货币的四大功能:钱是计数的单位,可以标示出一块、两块、三块等。钱是交易的媒介,取代了以物易物的诸多不便。钱可以用来储藏价值——番茄五天之后就腐坏,货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只要通货膨胀不严重,啮咬纸币的虫类不多。最后一点,钱是支付债务的工具,所以,交易毋需现买现卖,而可以先享受后付款。

然而,了解教科书里四平八稳的定义,还是无法联想钱为什么如此重要。也许,先追本溯源,再回到当下,更能体会到货币的重要。

在古老的原始社会里,没有现代的纸钞硬币,也没有贝壳羽毛等等原始货币。人们打鱼狩猎为生,生活里最重要的,是谋生的工具,弓箭刀矢之类。对人们而言,不只是帝力于我何有哉,货币也是如此——货币无关生存繁衍,也无关生活起居,何必重视!

相形之下,现代生活里,货币的身影几乎无所不在。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货币隐含着行为上的“可能性”,也意味着诸多的“限制”:有了货币,可以买食物玩具、汽车洋房等等;无论是必需品或奢侈品,有钱才能享受。另一方面,每个人大概多少都有类似的经验:口袋里硬币刚好差一、两块钱,所以买不了矿泉水或上不了公车,不得不先换钱或提钱,折腾之后才动得了身。而且,看到媒体上无所不在的名车豪宅,更能体会到自己阮囊羞涩。因此,生活里的点点滴滴,日积月累之后,慢慢雕塑出人们对于钱的概念。和其他东西相比,货币的地位独特而无与伦比。对于货币,人们几乎已经形成一种本能般的反应;只要涉及钱,潜意识立刻启动因应的机制。或者小心守护,避免减损;或者勉力争取,希望增添。

由这种角度考量,或许可以解释许多常见的现象:在餐馆里点菜或在超市买东西时,往往盯着价格看,即使价格之间的差别,远远比不上口味差别来得重要。亲兄弟明算帐,即使手足之情无可替代。笑贫不笑娼,因为娼所代表的可能是服饰光鲜、手头阔绰,而安贫乐道是一种价值,却不容易长久坚持。还有,很多时候,为了数额不大的金钱,往往启动生理和心理大规模的反应,金额大小和反应强弱,经常不成比例,社会新闻里,很多斗殴凶杀的原因,正是为了微不足道的金钱。

由货币的性质,可以了解金钱的重要;而金钱和财富,只是一线之隔:金钱累积之后,就是财富。因此,追根究柢,人会为财而死,是因为货币/金钱/财富的特殊性。由演化的角度着眼,货币是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有了货币之后,大幅地扩充了经济活动的空间。人类文明的进展,直接间接都和货币有关。然而,由货币所衍生出的财富,却悄然无息地带来新的问题。

人为财死,大概就是这些问题比较极端的注脚吧!

 



更多经济学知识,请看《经济学了没》

 

 

 

谨慎理财,自己来

〉〉【法律小常识】再婚女性的个人财产保护

〉〉工作第一年就能存到钱的理财方法:基金的好坏要如何评估?

〉〉工作第一年就能存到钱的理财方法:如何聪明花钱?

 

首图来源: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