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小你宠着长大,也对他们没有任何要求,只希望他们快乐就好;然而有天,他却开始叛逆,并且不只在家里,连同在其他社交场合他也变成了小霸王。是什么养成他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在教养过程中,哪里出错了吗?

文|艾美.莫林

不把孩子当宇宙中心

卡萝和汤姆因为不知道该拿他们十四岁的女儿布莉塔妮怎么办,只好带她来接受心理谘商。

卡萝说:“她就是不听我们的话。不论我们说什么她都不理,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汤姆说:“我不知道我们的小女孩怎么了。她想要的我们都给她了,她却这样回报我们?”

相较于其他父母,卡萝和汤姆的年纪比较大。布莉塔妮出生的时候,卡萝已经四十岁,汤姆四十三岁了。布莉塔妮是他们的“奇迹”。他们努力想怀孕近十年,就在几乎要放弃希望之时,卡萝怀孕了。从布莉塔妮出生的那刻起,她就是卡萝和汤姆的一切。他们几乎时时刻刻都是一起行动。不论是去海滩或迪士尼乐园,他们三个人总是一起做布莉塔妮想做的任何事。

布莉塔妮的父母从不吝啬于给予她任何想要的东西。她不太需要做家事,因为爸妈希望她尽可能地快乐玩耍。除此之外,她也没什么要负的责任,因为她的父母认为她“只要当个孩子”就好。

延伸阅读:身为家长,我已经做得够好了吗?给焦虑爸妈的四个提醒

他们在布莉塔妮大约十二岁的时候,开始遇到问题。她变得爱反抗又爱顶嘴,一年一年过去,他们的冲突愈演愈烈。一直到他们不小心听到布莉塔妮的同学说她是学校里的“坏女孩”,才惊觉事情的严重性。知道女儿的无礼言行已不再局限于家里,这个真相对他们来说实在太吓人了,他们想要阻止她的行为,却不知该从何下手。

布莉塔妮并没有改变的动力,所以她的爸妈如果希望她的行为所有改变,就必须先从自身做起。卡萝和汤姆在第二次疗程时就没有带上布莉塔妮,好和我一同讨论能够帮助他们女儿的策略。


图片|来源

待解决的问题如下:

  1. 布莉塔妮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她的父母对她过度溺爱,反而害了她。
  2. 她的社交技巧因此受到波及。布莉塔妮不具备基本的社交技巧,包括同理心和轮流的概念,因此不太能够与其他孩子好好相处。

如果卡萝和汤姆想要帮助布莉塔妮,首先必须做出下列改变:

  1. 设下她应遵守的限制。即使她不高兴,也要坚持说不。
  2. 和布莉塔妮分开行动。他们要分别为自己留一些个人时间和夫妻相处时间,让布莉塔妮了解他们的生活不是绕着她转的。
  3. 让布莉塔妮知道权利是争取来的。卡萝和汤姆必须让布莉塔妮知道权利和福利是争取来的,不能再忽略她的不良行为,任她予取予求。

起初卡萝说:“但我们不介意为布莉塔妮做这些事,她是我们唯一的孩子,我们想尽力给她一切。”我直接告诉他们,重点不在于他们“介不介意”,就算他们喜欢为她做这些事也一样。给予布莉塔妮无止境的关心和物质享受,却不教她负起责任,并非好事。

在和这对父母长谈事情如何走到这步后,两人终于明白他们的行为如何影响了布莉塔妮看待自己的方式。他们把她当小公主对待,时日一久,她也开始认为自己是最特别的人。在接下来的几周,布莉塔妮的父母开始设下更多基本规范并赋予她更多责任。他们不再给予她无穷无尽的赞美和物质生活,而且终于要求布莉塔妮靠做家事赚零用钱。

一开始,她反而表现得更糟了。她固执己见,拒做任何家事,但她爸妈也绝不让步。他们不再做任何事都以“布莉塔妮”为中心,她必须表现良好才能享受一些福利。他们开始强调善良体贴的重要,不再任由她索讨想要的一切东西。他们知道,要布莉塔妮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毕竟她是从多年的成长经验中认定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所以要动摇她的看法也需要一段时间。

但他们决心要有所改变,因为他们不希望这个被宠坏的小女孩长成不负责任的大人。

你的世界是绕着孩子转的吗?

虽然你可能会觉得把孩子当成你的全世界很正常,但这么做等于在告诉孩子,他们是全宇宙的中心。你是否有以下的情况?

□我喜欢给予孩子无尽的赞美和褒奖。
□我觉得我的孩子比其他孩子特别。
□只要我的孩子有所要求,我很乐意放下手边的一切事物回应他。
□我很确定我的孩子几乎在任何方面的表现都在水准之上。
□我喜欢不断告诉孩子他表现优异的地方。
□我觉得在现今社会中,给孩子再多的自信和自尊都不嫌多。
□我花很多时间在孩子想要做的事上。
□我觉得宠溺孩子没什么不好。
□我认为我的孩子本该享有特殊待遇。

为什么家长把孩子当成宇宙中心

娇生惯养、自命不凡、自恋自大、自我中心,你要怎么形容这类孩子都可以;但不要忘记,父母如果把孩子当成宇宙的中心,他们自然而然会认为自己高人一等。

还记得我们在上一章谈过的罪恶感吗?通常是这种内疚感促使家长把孩子视为宇宙的中心。家长如果相信“好爸妈会为孩子做任何事”这种常见的错误观念,就会过度溺爱孩子。

延伸阅读:不准孩子失败,他们就无法学习在跌倒后重新站起来

卡萝和汤姆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们太高兴自己能有孩子了,因此想尽力做最好的父母。他们以为只要对小孩好,就是在教小孩要对别人好,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对她好”不代表要任她予取予求。他们的做法没有教她成为一个温柔有爱心的人,反而让她成为难以应付又自视甚高的孩子。

没来由的,他们以为拒绝布莉塔妮的某些要求,就表示他们不是好爸妈。他们认为自己好不容易有幸为人父母,自然有责任确保孩子获得想要的一切,并把布莉塔妮当成生活的重心。他们的自我认同变成了父母,不再是“工程师汤姆”和“图书馆员卡萝”。他们开始认为自己的唯一身分是“布莉塔妮爸爸”、“布莉塔妮妈妈”,这对他们的婚姻和个人的福祉想当然并无益处。

即使你不像卡萝和汤姆对布莉塔妮那般的溺爱小孩,你的某些行为还是可能向小孩传送出他“超级与众不同”的讯息。或许你明知孩子的成绩不够好,还一直约老师面谈,讨论为什么他没有升到更高阶的阅读小组;或是你时常表示你的孩子是班上唯一数学很好的学生,也是足球队上唯一能踢进十二码球的球员。


图片|来源

自尊自重和自恋自大间的微妙差异

在九○年代,自尊心低落成了广受讨论的议题,因为这个现象如同流行疾病一样,不知不觉间渗透了我们的生活与校园。为了解除这个“自尊心危机”,我们开始告诉孩子他们是独一无二的,所有孩子都能领到奖项,还向他们保证他们是“最棒的”。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再也无法界定健康的自尊自重和有害的自恋自大间的差异。

《自恋时代》(The Narcissism Epidemic)一书的作者珍.图温吉(Jean Twenge)表示,现在的孩子从小就得到过多不应得的赞美,导致最近数十年来,西方的青少年愈来愈自以为是。图温吉进一步说道,孩子过度自我膨胀,完全是家长造成的。

家长的逻辑是,如果小小的赞美能够稍稍提升孩子的自尊心,那大大的夸奖一定可以使自尊心突飞猛进。所以他们不会对孩子说“你今天在足球场上表现得很好”,反而倾向说“你是全世界最棒的足球员”。

社群媒体和自拍更有推波助澜之效。孩子还小时就会在拍照后问父母:“可以把这张照片分享到脸书上吗?”接着等他们长大、有自己的社群媒体帐户后,就会开始比较粉丝数、按赞数和追踪者人数的多寡。许多青少年试图透过这种方式成为网路名人,更加让他们认定世界是绕着自己转的。

与此同时,社会还告诉父母,小孩得拚命对抗外型羞辱、饮食失调、网路霸凌和心理健康等问题。因此,父母只好卯足全力称赞孩子很漂亮、很完美、很可爱,希望帮助他们战胜这些可能发生的潜在问题。然而,诚实精准的回馈意见才能帮助孩子认识自我,不切实际的空泛赞美却会让孩子产生不安全感。父母如果分不清健全自信和自恋自大间的差异,就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

推荐阅读:孩子没有想像中脆弱,有玻璃心的,常常是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