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静宜大学女学生在 Dcard 上发文,表示租屋处门外的鞋子被人点上记号,其那女性也纷纷 po 出相同照片,尽管点鞋怪客已经落网,但租屋安全的话题依旧引起讨论。这次读者投书,从个人的生活经验,讨论女性独居在外,却难免于恐惧,而这背后原因是什么?

文|方韵雯

日前在静宜大学有女学生上网发文,表示自己放在租屋处门外的鞋子被不明人士用麦克笔点上奇怪记号,查询摩斯密码表后发现是“HI”,让他更加害怕,决定上网和更多独自租屋的学生分享,希望大家注意安全。

延伸阅读:一个人在外租屋,到底需要注意哪些事?

女学生上网发文之后,引发静宜商圈周边许多住户的恐慌,其中又以独居女性为大宗,更有网友留言建议女学生向身边的男性亲友借鞋摆放在门口,吓阻有心人士。女性为何总是担惊受怕?根据卫生福利部对性侵害案件的统计显示,性侵害的被害者有八到九成都是女性;而警政署的“民众对治安满意度调查”也指出,女性对于可能受到攻击的潜在威胁较为敏感,安全感(69.9%)低于男性(82.5%)。

我在数个月前搬离学校宿舍准备独自租屋前,就曾经 google 搜寻过“独居安全”,跳出的结果不外乎“女生独居安全指南”、“女大学生独居十个保护自己的方法”、“别以为自己没那么倒楣!单身女性独居在外一定要养成的九个习惯”。细看内容,除了基本的随手关锁门窗之外、销毁包裹或信件上的个人资讯之外,还有不少针对女性的建议,例如避免窗帘花色太过女性化、搭电梯的时候让陌生异性先按楼层等。


Photo by Jorge Salvador on Unsplash

同样是独居人士,却好像只有女性必须时时注意该怎么保护自己;我们本该拥有免于恐惧的自由,却害怕成为犯罪者的目标,当憾事发生时,女性也总被检讨为何不够谨慎小心、不应该晚归、是不是穿的太清凉暴露⋯⋯不只要害怕自己成为下一个受害者,还要害怕自己是不是一个足够“好”、足够“无辜”的受害者。但女性为什么要这样为自己的人身安全而害怕,又为什么还要担心自己不幸受害后将会被检讨?

“就像我不会在街上大摇大摆的数钱,你也不该穿着清凉的走在街上。”

在网路上的讨论中,常有人拿俗语“财不露白”来与“女生要好好保护自己”做类比,认为女性本来就不应该将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中”,而是要避免我们无法控制的坏人。但这样的比喻代表了什么?女性的身体和金钱一样,是被人渴望、让人想要狩猎的物品吗?我们不会告诫创作者应该把自己的作品藏好,因为我们知道那是属于他的,如果有人夺走,就叫做侵犯智慧财产权,是那个人的错,为什么当同样的概念换到女性的身体自主权上,就有这么多人无法理解?

近几十年才出现在在英文里的性化(sexualization)一词,正与这样的现象有关。美国心理学会(APA)在2007年的研究报告中指出,若符合下列任何一个情况之中,则该人是被性化的:

  1. 一个人的价值是只由他或她的性吸引力或性行为而决定的

  2. 一个人在物理吸引力上的标准是是否性感

  3. 一个人被性物化。换言之,他或她被当成别人的性工具,而不是一位具有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的人类

  4. 某人被施加了不合适的性的要素

传播媒体常将女性简化成“D 奶妹”、“长发辣妹”等符号,不管当事人的身分也不管他做了什么,只要稍有姿色便难逃被抹去个人特质的命运,冠上“正妹”的封号。社会潜意识的性化,只在乎一个女性的性吸引力、是否性感,而不是把他当作一位具有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的人类。

延伸阅读:被性化的女性身体!总统千金的哺乳照,为何引起轩然大波?

当人们习惯从性的角度出发去观看女性,将其视为被凝视的客体,似乎就逐渐忘记了女性的身体自主权,进而将女性的身体类比为金钱,当作是引起犯罪者欲望的物品,要求被害者保护好自己,甚至让犯罪者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他穿那么少,是他勾引我的!”

若社会一天无法停止各式充满性物化的广告、新闻、甚至是影剧作品,大众就一天无法离开这种把女性和性连结的迷思,女性则一天无法拥有免于恐惧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