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粉丝的过程,其实很像谈恋爱。以真实的面貌示人,也许很难吸引很多的人,但你所吸引到的粉丝的喜爱是货真价实的。

文|Michelle

4Samantha 莎曼莎(以下简称 Samantha ),一个在 IG 上拥有 4.5 万追踪者的摄影师、出版过一本摄影文集《在场证明》,她的文字与影像,拥有独特且明确的自我风格。而这一切,源于 7 年前,一场名叫“重考大学”的“生命意外”。

因为重考的身份与压力,她不想被朋友问起近况,但有些郁闷却又无处诉说,所以上网窜进一个没有人认识的平台—— Instagram(以下简称 IG),写些心里话。

那时的 IG 才刚在台湾落地,不如现在广为人知。Samantha 蜷缩在上头写字、发照片,不让朋友知道。IG 就这样成为当年那个重考生,在小小的房间里,重要的生活出口与说话对象。

IG 强制规定使用者一定要发一张图片,才能开始发文,这开启了 Samantha 过去从未接触过的摄影大门。她忆及过往认识摄影或相片,多数从展览开始,但 Samantha 坦言,对于那一张张特别强调光圈、快门、曝光多少,刻意标志技术的照片,并没有太多感动。

延伸阅读:不用下载修图 App!iphone 相机也能调出的五种绝美色调

相对于此,IG 虽不强调技术,但对照片的规格却有“特殊规范”。比方每张上传的照片都必须是正方形的,这大大地影响了摄影者的构图;点进个人页面里,会看到一整个版面,相较于展场中照片都是单张呈现,则更有系列感。种种规范与使用条件,不仅吸引、也彻底地影响了 Samantha,“几乎是 IG 形塑了我的摄影风格,我是生在那上面的。”她这样下了结论。


图片|4Samantha 莎曼莎

从不懂摄影,到喜欢摄影,最后成为一个风格策展人

Samantha 在上面分享重考的生活叙事,就像是为自己的生活“策展”。重考日子过后,她不仅没有停止,反而益发上瘾,她从向亲戚借相机,进阶到拿了学生时期的三万元积蓄买了单眼,正式栽入影像与文字的创作大坑。

初期拍照与分享,她从模仿开始。那时 IG 流行“口袋清单”的拍照模式,意指摄影者依着名打卡景点的样板照,到同一个地点拍出雷同照,从构图、色调到景物皆如出一辙。那时的 Samantha 也受到这种彷佛标准化、工厂化的拍照文化影响。


图片|作者提供

随着 Samantha 持续拍摄与分享,甚至被选为官方精选用户,对 Samantha 而言,原本使用 IG,只是单纯的分享与兴趣,到这个阶段,压力反而随之而来。

因为人难免被数字绑架。她苦笑,过去那些标准化的拍法,换来了很多点赞数、称赞或追踪者,但在这个过程里,她却不禁质疑自己,是否还要继续被这些“点赞”“追踪”数字捆绑?

“若将‘点赞数’当成了绩效,岂不是延续了上学时看成绩、上班时看业绩的衡量标准吗?”她如此自问,很快就有了答案。数字的追逐永无止尽,而那些复制他人想法的照片,对 Samantha 来说,反而像是精致的贗品,没有意义与故事,无法代表自己真正的想法。

同场加映: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菁英主义,让我们变成一模一样的人

她决定抛弃那些与自己没有关系的照片,静下心来认识自己是谁、想清楚自己想要呈现什么样的内容,再推出作品。


图片|作者提供

此外,她也不追求高效率的产出方式,反而留下更多独处的时间,从他人的作品里,汲取其他创作者的能量,内化成自己的反思,“我想要写、想要拍那些自己认可、喜欢的东西。”

或许是慢工出细活,也可能是缓慢让她琢磨出更温润真实的自已,映照了与她有相同气息的读者跟随。

举例而言,有阵子她好喜欢读哲学,她将之运用在创作里,没想到她原本以为相对冷门的作品,仍旧吸引了不一样的朋友产生兴趣,令她非常惊喜,“原来当我不随波逐流、选择自己想创作的东西时,同时也是在挑选与我产生共鸣的读者。”

这样的思维,放在商业设计案上更是同理。她在商业案中,将业主的诉求与自己的想法融合,达到平衡,例如 W hotel 的酒吧拍摄,虽然彩度较高、有别于 Samantha 过去的风格,但仍旧保留了她对于光影的细腻感受、人像的情绪与互动,传递了业主想要宣传的诉求,也留下她的足迹与风格。


​​​​​​​图片|作者提供

风格是探索、是迷路,更是伟大而稀有的艺术

然而什么是风格?Samantha 引述哲学家尼采在《快乐的科学》中的一段话作为回答:“人赋予自己的个性一种风格,是伟大而稀有的艺术,人必须先看见自己天性中所有长处与弱点,并从中做出艺术性的安排,直到一切都有美感和理性,甚至弱点也引人入胜。”

这个过程,Samantha 以“迷路”比喻,路途中总有失去,也有拾得,然而无论是何者,那些沿途风景都是自己独一无二的收获,你必须从中实践自我取舍、裁剪。

“迷路”是日夜不懈的锻炼,更是永久不辍的自我认识,在这样的轮回里产生的作品,是反思、是映照内心的光镜,更是诚实面对自我的结果,最终会让你淬炼出能够呈现当下真我的创作,从而产生感动人心的力量。

同场加映:“妳的独特,来自所有特点的总和”Blaire、屏屏、小日刀口追寻自信的真实故事!


​​​​​​​图片|作者提供

她以自己为例,经过几年长长探索,归纳出属于 Samantha 的风格是“光影”、“梦”、“乌托邦”。

“光影”象征事物的两面性,回应人们强烈情感的瞬间,如日夜、喜悲;“梦”则是有别于拥有秩序逻辑的语言,是开放的内心世界,在这里作梦、在这里看见没有被组织过的内心世界;“乌托邦”,则是可以逃离步调太快的现代社会,让自己喘息、静下心来的地方。


​​​​​​​图片|作者提供

这些个性与元素构成了 IG 上的 Samantha,你可以在每个作品里都能找到属于她独一无二的视野,从一幅作品里,触碰到她的气质与个性。Samantha 笑着说,这 7 年的探索与旅程,让她更喜欢、也更认识自己了。

或许,她在 IG 上分享的,不仅是那些吉光片羽、转瞬即过的故事,更是她长长人生里,最美也最渊远流长的策展。


​​​​​​​图片|作者提供

4Samantha 在 Hahow 的《IG 风格策展人:创造你的光影乌托邦》课程已经开始募资了,想知道要如何为你的 IG 受众量身定做他们喜欢的风格化视觉内容吗?跟着 4Samantha 一步步打造长期与纷丝拥有良好互动的独特帐号。


​​​​​​​图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