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证明自己的方式,是为了获得别人肯定?还是实现自己所相信的价值?出发点的不同,会影响到你日后的成就感。

每当接近毕业季,除了凤凰花的开毕业典礼令人依依不舍外,即将毕业的学子最强烈的情绪,无非是面对进入社会的就业问题了。离开了学校这个大保护伞,不再能以“我是学生”来替自己延缓进入社会的脚步了,纵使还没准备好。以下所陈述的内容,除了想告诉因毕业日期到来而被推入社会的学子外,还想分享给不分年龄层、依然迷惘而不断想用外在标准证明自己价值的人们。

我们不知道我们要成为什么,那只好去听别人告诉我们该成为什么

从高中阶段,我因进入了风气自由的高中,生活中除了课业外,也有多采多姿的社团生活,我便理所当然的花了许多时间在社团活动上,把自己的高中生活充填地五颜六色。

进入大学,又因学校的风气更加开放、兼容并蓄,我埋头在课外活动的比例又增加了,球队、社团、实习、公益项目中都看得到我涉足的身影,忙地没日没夜成了我大学七年的日常。虽然因为大学一直没将重心放在课业上没有拿到毕业证书,但离开大学后,我的发展轨迹似乎也没有因此得到太大影响。

离开大学后,着手开始与朋友一起尝试创业,很热血地过着七荤八素的日子。而在创业失败后,也依循过去跳跃的风格,前往亚洲数一数二大都市魔都上海发展,找到一份有巨大前景的网路产业工作,领着一份不错的薪水。看似是一个标准前往成功的进程吧?

同场加映:16 型快乐人格:你是什么性格,就会想追求什么样的人生


图片|来源

不知道自己是谁,只好模仿他人来证明自己是谁

社团、实习、做公益、创业等等,这些名词在校园阶段延烧到了社会中,彷佛每个人都要与这几个名词沾上点边,才能通往人们口中的成功。我回首我自己当时选择做那些事情的动机时,我惊觉,当时似乎不太明白如何证明自己是个成功的潜力股,我便开始临摹,模仿学长姐走过的道路。社群软体动态时报上的照片中,他们的笑脸彷佛告诉我:我很幸福。而我临摹的后,往往将成果转发到社群平台上,都能引起一波一波的赞与美言,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我正迈往成功与幸福的里程碑。

但,这些是真的吗?实质上,我不过是在每个阶段都不清楚自己是谁、真正想成为什么,而只好去听别人告诉我该成为什么、去社群平台看别人展示出如何是我羡慕的样子,再转头说服自己,这就是真实的我。充其量,我只是一个模仿力十足的人罢了。

同场加映:“人生是长期申论题,没有正确答案”迷惘的你,该如何找到自我价值?

参加社团证明自己是一个有受欢迎的人、选择实习证明自己是一个社会认可的菁英、做公益证明自己有爱心、创业证明自己是个准成功人士,然而这些证明都很虚幻。每每在证明完成后,为了抚平随即而来的内心空虚,而要努力找寻下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毫无止尽。而在过程中,为了不让“不认识自己”的恐惧感侵袭自己,我必须要欺骗自己:“我很了解自己”、“我都是凭藉自我了解而做的选择”,而当面临他人的询问时,也要用力地宣称:“这是我的梦幻工作”、“我很热爱我所做的事情”用坚定不移的语气以说服自己隐隐的不安。

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在其着作《逃避自由》提到:

人们似乎在做决定,似乎想得到某种东西,但实际上是在内在或外在压力强迫下,“不得不”想得到他们正要得到的东西。实际上,只要观察一下人的决策现象,就可以发现人们错误地认为决定是“他们”自己做出的,而实际上却屈从于传统、责任或明显的压力,其程度之严重令人触目惊心。虽然人们认为个人的决定是社会存在的基石,但“原创”决定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似乎是相对罕见的现象。

由此可以得知,我们所受的传统教育与长大的社会中,真正认识自己并有责任感的做出自己选择的人有多少?还是我们大多都是高喊斜杠概念、特立独行,实际上是总选择乖巧、安全到不行的路且不认识自己的人呢?

若想要检视自己是否真实热爱自己所做之事,可以藉由我在〈若生命只剩下三个月,你是否还会继续做现在工作〉一文提到的两个问题来作为指标:

如同孩子一样地看待自己热爱的事物,不需要外在的赞美与奖赏,孩子依然对热爱的事物赤诚好奇。

问题一:若拿掉自己当前工作的收入、头衔与权力,是否还继续工作下去呢?

死亡是人们的好老师,它促使我们面对真实的内在自我。

问题二:若自己的生命还剩下三个月可活,是否还继续做现在的工作呢?

一直不断沈浸在“证明自己”的回圈中并不会造成生命的决绝,但却会一直让自己困于不认识自己以及生命的无意义感中难以脱离。

延伸阅读:若生命只剩下三个月,你是否还会继续做现在的工作?

你的潜意识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却称其为命运。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

为什么我的证明之路永无止尽?为什么其他人难以真实佩服我的证明成果?为什么我已经证明了那么多了还是没办法得到真实的满足?

弗洛姆在其着作《逃避自由》又有一个很好的解释:

只有在高度发展的以人为本的社会中,自由才有可能在这个社会里胜利,文化的目标和目的就是个人、个人的成长和幸福,生命不再需要成功或其他东西来证明。个人不臣服于,也不被操纵于任何自身之外的权力,无论是国家还是经济机器。最后,个人的良心与理想并非将外在要求内在化,而真是源自自己内心的,所表达的目的也源自其自我的独一无二性。

外在的证明,永远无法填满内在的匮乏。也只有源自内在的认识与自信,可以在不需要用外力证明什么之下,给予自己十足的安定与真实感。


图片|来源

尝试证明自己是种探索过程,无须苛责

难道尝试证明自己都是坏事的吗?不!不断地想要尝试自己不是坏事,只不过是一种对生命与世界运作模式的误会,使我们的努力一直达不到所想要的目的。人并非一开始就可以是个完人,需要藉由试错、走歧路的磕磕绊绊来认识自己与世界,是一种必要的探索过程,无须苛责自己。关键是,记得每个当下努力不欺瞒地省思,觉察自己当下的行为是出于热情还是出于证明的欲望,进而在人生的每个当下尝试踩下“证明自己”的煞车,进而鲜活自己的人生。或也可以选择更努力的欺瞒自己,让自己活在自欺欺人的生活中,安全但迷惘地走完一生。

没有人可以告诉你什么工作或生活是属于你内在的独一无二,若你只想要看看文章就了解自己的真实热情所在以及认识自己,那就太小看人的内在奥秘了。但我认为还是有个方向可以供大家去探索的,尝试不论从小处还是大处地去实践想要但是不敢付诸行动的事情。怕被否定、批判的渴望,往往就是自己被压抑的潜能所在! 

为自己负起全责地过着仅有一次的人生,努力的向内探索自己是谁之后,无需再证明什么,你就是美好、有价值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