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洛伊德之死引发全美暴动,在一场与父亲的对话中,她决定从上世纪末的一场社会实验“搬向机会”(Move to Opportunity),谈谈社会对不同族群的刻板印象,是如何影响一群人的行为。

文|李可心

佛洛伊德之死引发全美暴动,透过新闻看到许多商家店家遭抢、破坏,在台湾的爸爸很担心在纽约的我,每天打电话确认我的安全,在聊到整起事件时,爸爸气愤地说:“佛洛伊德很可怜没错,但那些趁火打劫、破坏商店的都是黑人,你要我怎么对他们没有刻板印象?我不想这么说,但这实在让我很难同情他们!”

延伸阅读:“我无法呼吸”美国警察跪压非裔男子致死,引发人民示威暴动

爸爸的这些话让我想到了不久前读到的社会实验,我回:“爸~我想跟你说个故事!”


图片|达志影像提供(AP)

MTO 搬向机会

上世纪末,有一群美国的社会经济学家很好奇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贫穷?以及是什么阻碍了人们脱贫?因此他们决定做一个超大型实验。首先,科学家们假设是“教育与居住环境”导致了贫穷,所以他们设计了一项计画,要从低收入户高达 40% 的贫民窟,招募志愿家庭,并将这些家庭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家庭会搬至低反罪率、高收入、高住家品质、好学区且高就业展望的社区,而对照组就留在原本的社区,接下来的十年,实验单位定期访问、检视这些参与计画的家庭成员们,了解他们的身心健康、学业表现和就职情况,观察搬去较好社区的家庭能否就此脱贫。

这项超大型实验名叫“搬向机会”(Move to Opportunity,简称 MTO),并受到了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简称 HUD)支持赞助,在 1994 至 1998 年间,于全美五个城市:巴尔的摩(Baltimore)、波士顿(Boston)、芝加哥(Chicago)、洛杉矶(Los Angeles)以及纽约(New York)进行实验,四年下来,总计有 4600 户家庭申请参加。

说到这里,我叫爸爸猜,这些参与计画的低收入家庭有没有成功脱贫?教育与居住环境到底是不是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爸爸猜:“没有。”

我笑了笑回:“答案是有,也没有”

实验结果发现实验组青少年的学业、就业和心灵状态表现的好坏,能用性别来划分,搬至高档社区后,青少年女孩在整体表现上,都比对照组来得要好,尤其是心灵健康状态,然而对青少年男孩而言,搬至高档社区的青少年男性反而比对照组做出更多危险或不利社会的行为。如此的实验结果让研究人员相当好奇是什么造成了青少年男女的表现差异,所以决定要再做进一步的家庭探访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交友习惯、生活规范、作息喜好、社会刻板印象以及学习榜样,都导致了男女表现的巨大差异。

交友习惯

首先,男女孩在交友的习惯上很不一样,访问研究发现,男生在择友上的警戒心往往较女生低,男孩在交新朋友时,较少会去思考这个人在未来牵扯进不良事件的可能性。

生活规范

调查也发现,父母对男女生的规范往往有所不同,比起男孩,父母对青少年女孩和朋友见面的规范会更多,女孩们和朋友见面的地点通常是在自己家里,但对男孩,父母通常是更为放任,对“去哪玩”不会有太多的意见。

作息喜好

青少年男女在课余时间上的规划以及与朋友出去玩的地点也相当不同。大多数的受访女孩都表示喜欢在放学后和朋友去市中心看电影、逛街,相对的,当问到男生们下课后时间都在做什么?得到的答案多半是:“打球啊!跟朋友在家附近的球场打球或闲晃”(听起来是不是有浓浓的既视感!)由于女孩去的地点通常需要大人陪同,因此行为以及认识的人,往往离不开大人的视线。

相对的,习惯待在社区打球的男生虽然所在地点离家较近,但却因此较少受到大人的注意。以上两点都只是男女的习惯和被长辈约束的差异,不过因着社会刻板印象的存在,这样的差异就成了导致男女发展不同的关键。

社会刻板印象

基于社会的现实,参加 MTO 计画的几乎是非裔和墨西哥裔家庭,在访谈中,就有好多位非裔青少年男孩向研究人员提到,他们只是和其他非裔朋友走在路上或聚集在路边聊天,就被巡逻的警察或保全问话,被怀疑是在贩毒或在预谋犯罪,其中甚至有男孩用“骚扰”一词来形容警察巡视的行为。

然而类似的情形却没有发生在女性青少年身上,一群非裔或墨西哥裔的女孩聚集一起,也不会被任何人盘查,毕竟在普遍人的印象中,女性的攻击性就是远比男性低,而且电影中每每出现非裔青少年在街边或球场上聚集,很多时候也暗示着角色们正在从事不法行为。

当父母没有特别盯着,又放心任由男孩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便不经意地使得青少年男孩长期被警察刁难、巡视,这不但导致实验组的青少年男性在新的社区难以找到安全和归属感,更让他们的自信心低落,对自己和未来感到没有希望。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再加上难在富有社区中建立起朋友圈,许多青少年男孩开始回去找过去在贫困社区的朋友,由于男孩普遍又较不会慎选朋友,因此不少人就发展出不良行为,例如吸毒或打架闹事等,相反的,未受歧视,又受到较多父母约束的青少年女孩,不仅在新的社区能感受到更高的安全感,同时也能够更快地交到朋友。

学习榜样

让情况变本加厉的是,在新环境的青少年男孩们并没有一位能够倾诉并学习的好榜样。

许多研究都指出,有一个“学习榜样”来陪伴、执导面对困境,对青少年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 MTO 研究的访谈中,大部分受访的青少年女孩都表示她们心中的学习榜样就是自己的妈妈,但对青少年男孩而言,这个角色通常都不是自己的父亲,而是住在原社区的一位男性长辈,因此当 MTO 计画让参与家庭搬离原社区时,女孩仍能够与自己的榜样一同生活,获得支持和鼓励,但男孩就远离了可以学习、倾诉的对向,这也就一再地恶化实验组男孩在新社区所感受到的孤独和不安全感。

从 MTO 看今天的全美暴动

看完这个实验再来看看今天所发生的暴动,就会发现,当我们说“非裔的行为导致人们对他们的刻板印象”时,或许也必须想想,我们对非裔族群的刻板印象,也导致了他们做出这种刻板印象的行为。

试想,如果参与 MTO 计画的实验组男孩也像女孩一样受到警察的尊重,如果参与 MTO 计画的实验组男孩,也像女孩一样受到社区的信任,他们的头上无形的天花板,或许就有机会被打破,他们或许就不会,甚至是不必,发展出不当的社会行为,人们对非裔的负面刻板印象或许就能一点一滴地减少。

延伸阅读:写在“佛洛伊德之死”后:有一种共融,是不分种族也不分性别

我们永远都可以指责别人,要求别人更争气、表现得更好,但我们必须要知道,这个社会中,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够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那些看似与我们无关的行为,那些我们自以为可以自命清高指指点点的举动,事实上都与我们有关。只要我们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我们也就必须为这些行为负起责任,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停止说“黑人就真的比较会闹事”,当我们看到非裔时,能不能放下对他们的任何设想,给予高度的信任与尊重?

在讲完这个实验后,电话另一头的爸爸叹了一大口气说:“这好难⋯⋯要在看到这些影片没有刻板印象,真的是有违人性,但好吧!我会努力,至少我不会再转传这类的影片了,因为放下刻板印象,才是停止刻板印象形成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