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不是没有自己的想法、乖顺、被动或者无力,而是以同理和耐心维持自身立场。

转载自公号:KnowYourself(ID:knowyourself2015)
公号简介:关注自我和内心,觉察即自由。

“没有什么比温柔更有力量,也没有什么比真正的力量更温柔。” (Nothing is so strong as gentleness, and nothing is so gentle as real strength.)——圣方济各.沙雷氏

“KY 你好,你是我的女朋友推荐给我关注的,她经常让我多看看你们的文章。我有一个问题,想尝试来谘询一下。我和女朋友本来感情很不错。但是我们始终面临着一个困难。我们两个都是很独立思考、有自己想法的人。她是我大学同学,上大学的时候我们还一起参加辩论队。平时我非常欣赏她的逻辑能力和口才,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开始争执,又因为这个争执的过程产生更多的辩论。我觉得我和她是在论事,她也觉得自己很讲道理,只是我们都有一些要坚持的东西,都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有时候会彼此说出一些很重的话。每次矛盾不断升级,最后她都非常愤怒地提出分手,我也感到非常心累。我感到这个问题已经伤害到了我们的感情。请问你可以提供一些解决这种局面的思路给我吗?”

通常收到女生来提问的我们,看到这位愿意为了女朋友积极寻求支持的男生,觉得他对女朋友的情感还是值得肯定的,可以看出他在付出自己的那份努力。

今天我们想和大家聊一聊,在人际关系中,有一种被人忽视的情感性技巧——尤其是在这个强调独立、自我的时代,这种人际技巧就是“温柔(tenderness)”。

为什么说,为了让我们之间的连接更坚韧,我们需要更多的温柔?为什么温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温柔和坚持自我矛盾吗?(答案是不矛盾,后文详述)。

来看今天的文章。


图片|来源

温柔:一种被忽视的力量

我们所讨论的温柔,不仅仅是礼貌、或者说话轻声细语等这种表面的现象。它是一种人格特质,这种人格特质既有先天气质的影响,也受后天养成的影响。

也就是说,有些人生来就比较温柔,但更重要的是,人可以通过后天自主的选择做一个温柔的人。

那么,一个温柔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用更心理学的语言来描述的话,温柔的人有:

  • 更好的冲动控制的能力
  • 同理能力
  • 情绪调节能力
  • 他们对于挫败感(frustration)的容忍度更高
  • 对自己变化的感受有更好的觉察

 他们因此在人际关系中,能够更少陷入僵局。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感受到底是什么,而不会让激烈的情绪使自己失控,更少做出一些冲动和破坏性的举动。

因此,真正温柔的人,会更有能力解决困境,在面对危机时更冷静,被挑衅或受到外界刺激时更少被激怒。同时,他们更少逼迫他人,对他人也更为尊重。

举个例子来说,当两个人发生冲突,一个不温柔的人,可能会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或者做出伤害性的发言和行动。而一个温柔的人,即便也感受到强烈的负面情绪,他仍然会留出一部分的精力,来自我监督,选择更合适、温柔的、更利于问题解决和关系深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文首案例中的两个人,在面对冲突时,对对方都缺乏“温柔”。取而代之出现的是“防御”。防御让两个人越来越多地考虑自我保护,代价就是伤害关系。

温柔不是没有自己的想法、乖顺、被动或者无力。

这是对温柔最常见的误解。

在有冲突的、有挑战的人际场景中,一个温柔的人完全可能有自己坚定的立场,但他呈现自身立场的方式是温柔的。

他们在这样的场合中,能够表现出一种对自我的抑制力和对情境的觉察力。在氛围紧张、一触即发的人际情境中,他能够不以同样激烈的方式做出回应,而选择给出能有效缓和情境的反应。

“我经历过一个特别好的女朋友。我那时候一吵架就上头。可是她从来没有对我大声过一次,虽然她的态度很坚决,但她的平静能够让我慢慢也冷静下来。她让我感到即便是在争吵中,在她坚持自我的时刻,她依然会考虑和照顾我的感受。这让我也更愿意为她做出改变。”

同场加映:关系心理学:成人以后最好的治愈方式,就是爱对一个人

但这不表示他们会放弃自己坚定的立场——他们可能会延后在气氛平静下来之后再以温柔的方式给出自己的立场,他们会选择时机。

“当我冷静下来以后,我会真的开始聆听她向我说明的她的需求、她的立场。她鼓励我向她提问,并且会耐心地向我说明她自己。当我更能够理解她背后的心路历程之后,我能对她的选择有更多的信任、更少的猜疑。我觉得她是我人生中的一个榜样。”

研究者发现,温柔是婚姻满意和稳定度的重要影响因素。还有研究证明,温柔对我们的身体也有好处,总的来说,温柔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感都有好处。

在当前社会中,压抑温柔是一种普遍现象。尤其是对于男性来说,在男子气概中,敏感、温柔往往被认为是一种缺点,而不是一种美德。因此,有一部分男性在亲密关系中也不知道如何表现温柔。

另一方面,不仅仅是男性,总的来说,这个社会更称赞坚毅、果敢、甚至强势,这些被看作更有利于竞争和成功的特质,是更有力量的表现。

同时,缺乏人际安全感是这个时代每个人的体验,因为这是一个个体的、陌生人的社会。温柔是一种包含了脆弱的体验,人们因为恐惧,拒绝所有包含了脆弱感的情感。

最后,西方社会和现代社会对于边界的强调,让我们更强调人际中的尊重。尊重防止我们互相伤害,但这是一种冷漠的感觉。要加强人际关系间的纽带,需要更柔软和亲密的东西,即温柔。


图片|来源

在人际关系中,温柔可以做到强力无法做到的事情

温柔可以在人际关系中,实现一些更加“自我坚定”的技巧无法实现的影响。

这一代人,都活得很自我又很胆小。让他们为另一个人做出妥协和改变是很难的。他们不愿意这样做,也不敢于这样做。

因此,他们大多选择以“自我坚定”的方式处理关系中冲突,互相论证对方更应当做出改变。

这种沟通当然是必要的,它有利于边界的建立。但温柔能够做到比自我坚定更多的事情。

温柔,是一个人放下防御,愿意给出对方共情性的关注的表现。当两个人都很愤怒的时候,温柔的一方能够抑制住自己,先付出同理、控制情绪的努力,这种努力是能够被另一方感受到的。

就如同前面的访谈对象所说的那样,温柔本身就是一种付出型的状态,他能够为关系中的另一方做出榜样。

通过给人际关系中的另一方带来安全感,从而令其更容易敞开心扉、放下防御、展露真实的自我,从而使你们之间的连接变得更深刻、更透彻、更坚韧。

温柔可以在两个人之间流动,当温柔在两个人之间被体验到时,可以将两个人融合在一起。

研究者指出:

“温柔将我们的心变得更柔软,使我们愿意在对方表现糟糕的时候,仍然假设他可能有我们不知道的动机。它要求我们完整地看到对方,也就是说,不被对方展现出的单一特质所限制、也不被自己的刻板印象所限制。”

温柔能够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身边的人,真正认识到他们不被我们喜欢的行为背后,包含了什么关于这个人的信息。温柔还让双方更信任对方的善意,从而更愿意为关系做出共同的努力。

温柔是接纳,是相信,是出于关怀而为对方做出的自我抑制。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温柔,它拥有改变关系状态的巨大能量。

假如文首案例中的双方,能有一方在出现矛盾时,先给出一种温柔的姿态,相信两个人处理冲突的方式和状态都会随之发生剧烈的变化。

因此我们可以说,在人际关系中,温柔远比强硬来得更有力量,它能够帮你更好地向关系中的其他人输出你的立场,也更能够影响到对方,感染他,让他变得和你一样愿意为关系做出努力。


图片|来源

如何能够成为一个拥有温柔这种力量的人?

温柔不仅是一种人际沟通技巧,如同前文所说,很多时候,它还是我们的一种选择——爱是日常细节,当你们都被负面情绪淹没的时候,谁会选择做那个先付出温柔的人?

温柔不仅仅是说话轻柔、举止礼貌那么简单。它首先来源于一个人内心的动机。

研究者认为:当我们内心的期望是最大限度提升自己与他人的福祉时(desire to support the utmost good of selfand others),我们自然会成为一个友爱、温柔的人,因为行为会根据我们的深层欲望自然流露出来。

所以,如果你希望拥有温柔这种特别的力量,首先你需要让自己的内心,由衷地更关心他人,也关心自己,用一种友爱、而不是防御的态度生活。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开启着自保防御的状态,比起去想着“我能做什么让自己和他人感受更好”,我们更多是想着“我能做什么避免他人伤害到我”,行为也就自然受到了影响。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常常试图通过愤怒、指责、歧视来获得暂时性的掌控感,迫不及待地伤害对方,以避免自己成为被伤害的那一方。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拥有温柔这种力量,你要主动选择成为一个温柔的人。

此外,你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练习感恩。感恩能让一个人保持温柔。埋怨和指责反之。付出更多刻意的努力,去记录和时常回想人际关系中,对方值得你感恩的行动。这能够让我们的心变得柔软,也能够给我们勇气,来选择温柔。

同场加映:刘轩专文|每天写下三个感恩事件,为什么能让情绪稳定?

最后,温柔和正念之间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温柔来自于对自身的理解,对他人的关怀、和良好的情绪调节与冲动控制能力。而正念可以增强这一系列的能力。

对对方保持一种好奇,去了解他的想法、感情、情绪真实的内涵等,而不是对他持有一种控制的态度,要求他与自己的想法保持一致。这种不含批判的观察、不带假设的了解的态度就是我们在正念中练习的。

同样,当你感受到负面情绪的时候,讨论它、用温柔的态度表达它,而不是用行动发泄它,一样是我们在正念中可以练习的技能。

正念是一种冥想练习。在这种练习中,我们学会向内平和地观看自己的情绪、感受、想法。我们还会练习抛下一切预设,来体验一个对象。同时通过这种练习,通过在自身与自己的情绪之间,拉出一段用来观察的距离,还教我们与自己的情绪保持一定的距离。

我们将在未来为大家更详细地介绍正念这种练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