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口抱怨,总是觉得对方有问题,其实是因为内心深处不能接纳自己真实的样子。

在咖啡厅抱怨伴侣、在客厅抱怨孩子、在大厅抱怨老板同事,总觉得几乎身边所有人都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想不通为什么世界上的人总辜负自己。这彷佛是一个既普遍又无止境的状态,困扰着大多数人们。然而能供我们抱怨的人事物,一点也没有随着时间变少,反而充斥着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

虽说没有孩子,但在我十八岁到二十七岁间的人生中,对伴侣、父母等亲密爱人的抱怨,一点也没有少过。“为什么他不能符合我的期待呢?”“为什么他就是不愿意做一个好伴侣呢?”“大家都那样做,为什么他就是不愿意配合?”“我知道最进步的思想,为什么他就是不愿意采纳?”这些抱怨都像一把把双面刃,刺伤的不只是我的爱人们,更包含了那个充满怨怼的自己。而那些抱怨,到这两年的深入自我探索与禅修,才渐渐化解开了那些怨怼中的毒性,也逐渐改善我在亲密关系中的困境。而现在——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自我探索——我深刻的体认到,自己的抱怨,竟来自于对自己的不接纳。


图片|来源

若自己的伴侣或是孩子,没有达到自己或是社会的要求时,我感到很挫败呀!我怎么可能欣赏他又不抱怨呢?

这时候就需要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去看这样的状态了,有个心理学名词总是影响人们自己对世界认知,叫做“投射”。佛洛伊德认为,人们将潜意识中,我们厌恶且不愿承认的感受投射出去,而投射对象将视场景而定。而格式塔疗法的创立人皮尔斯承袭了佛洛伊德对情绪的看法,认为:“一但投射发生,或者一但我们投射了某种潜在的力量,这种力量就开始反作用于我们”,我们将我们的恐惧、对自己的不满意投射到外界,而认为外界总处处威胁自己,实际上不过是自己被压抑、隐藏的情绪投射到了外界,这股能量反过来痛击自己,我们的大脑便认为那股能量不属于自己,是属于外界“敌人”针对我们而生成的,我们也有更好的理由,使用抱怨、愤怒去对抗看似由外界加诸于自己身上的威胁。

从投射的角度来看看,人们惯常的抱怨中,是如何起因于不能接纳自己真实的样子。

怎么样对自己的伴侣与孩子欣赏多一点、抱怨少一点、期望要求更少一点呢?重点将在于:我们如何爱自己多一点、关注自我需求多一点、自我要求少一点,或可以说,接纳自己真实样子多一点。若我们整体是接纳自己多一点的状态,将是一个很放松的感觉。纵使我们在重要的人面前浏海分岔了、拉炼忘了拉,之后自己发现了或是被人提醒了,接纳自己样子多一点的人,便可以微笑以对,整天的心情也不因此而紧缩、改变。

反之,越不接纳自己真实样子的人,在这样的情境中就容易陷入自我批判的旋窝中而心情大受影响。当我们自我接纳时,压抑投射的行为就减少了,因为自我接纳使人开始真实、鲜活了起来。若我们可以保持在这样的状态中,我们便可以更放松地看待自己的伴侣与孩子,欣赏自然流露出来了,投射与抱怨突然消失了。也可以说我们的意识和思想就不会在接纳自己之下制造出许多冲突与不满了。

延伸阅读:“想维持关系,但又常常想放弃”如何学会去爱不完美的另一半?

大脑中的执着,制造出许多冲突与问题

许多人际间的冲突、问题,是我们的大脑思想构筑出来的。不过我们的思想要用什么模式去运作,其实是决定于我们自身的状态的。当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或是认为自己不够好,就很容易因为自我否定而投射出一个想法:认为外在的世界不友善。如果我认为我的文笔很糟糕,行文写出来的内容很空泛,怕被身为读者的你们鄙视,那我便会陷入一种紧绷、不接纳自己的状态,我便会投射出:“世界认为我好糟糕”这个想法,但人性又倾向怪罪他人而不是承认自己是问题的来源,因此转而批评为读者的心都好邪恶,我的感受便顺理成章的从“我认为自己不够好”投射成“这个世界真糟糕”,便不再提笔行字了,同时内在可能也闭塞了起来。这就是思想塑造出来的表象。

但,当我们能呈现接纳自己的状态面对世界时,我们会感到十足的放松,因为我们的自我接纳,让我们不再紧缩、陷入自我批判的思考架构中,状态敞开无需外力地流露出来,潜意识中的隐藏负面能量也自然消散。此时,我们转头看向自己的伴侣以及孩子时,那些不可爱的部分,彷佛也带上不完美的可爱了,欣赏赞美也自然会从自己口中浮现出来。思想运作的模式,在当自己接纳自己时,突然有了一个巨大的转变。幸福,突然来敲了门。


图片|来源

我们为什么普遍都接纳不了自己呢?

我们在这个社会中受教育、濡染长大,实际上我们的天生本性都多少为了符合这个社会的期望而压抑了。父母、师长一直要求我们达到某个既定标准,而不是把我们当做一个独特完好的人来教育。刚开始接受教育时,外在环境就开始赋予我们严格的标准,成长过程中,我们渐渐把外在的标准内化到自己心中,纵使我们早已独立、不受学校与家长时时制约,但我们总在一生中不断拿着严格的标尺对待自己,一刻也放松不了。当我们倾力追赶那些标准时,本来那些自然的、开朗的天性没处可以发挥,取而代之的便是压抑的、封闭的、僵化的内在状态,这样的状态,我们看谁都不会顺眼,也难以跟人产生真诚的连结。

推荐阅读:“看对方越久,越觉得讨厌”关系心理学:有时反映的是内心缺失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被外在环境、被自己给的压力给压抑了。我们内心产生了很多的执着,希望自己达到理想中的样子。然而,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下,我们是一刻也接纳不了自己。可以看到,自身内心的执着是阻碍我们接纳真实自己以及伴侣、孩子的罪魁祸首,这些执着顽固地紧抓着已经发生、无法改变的事情不放,紧抓着我们喜欢或我们担忧的事情不放。紧抓的状态,回归到任何关系中,都将是拥有巨大破坏力的能量,令人惊讶的是,那些能量都来自于自己身上,只是人们不愿去面对罢了。

如何尝试接纳自己呢?

当我们惊觉自己对外在世界的看法十分负面时,便是改变的开端,因为我们意识到了,而不是沈溺在——外界对我充满敌意——的想法中不可自拔。接着,承认外在的那些敌意是来于自我们自身阴影的投射,将责任拉回自身,为自己负起全责,去看自我否定的原因是什么。当我们只知道这个理论,但在生活中无法意识到,那是没有效果的。我们要在生活中保持觉察,且有一个清晰的愿望:我要改变我的旧有模式,那个不断否定自己的旧有模式。

如果性子很急、不愿意浪费一点时间做静下来独处的活动,例如深度阅读、冥想、散步等看似冗余无用的活动,那我们可能就离接纳自己还非常的遥远,因为我们还困在社会给予的既定模式中(过分强调高效、有用、成功的法则)。若我们有能力放下手机、遥控器、电子设备地独处,那我们内在的空间会大一点,觉察力会高一点,渐渐接纳自己的可能性也会多一点。

很难看了一篇文章、阅读了一本书、参加一场工作坊就突然可以扭转过去花费整个人生塑造出来的模式而开始接纳自己,所以不妨看第二篇文章、阅读第二本书、参加第二场工作坊吧!(前一句为玩笑话!)重点将在于自己是否能认知到外在的敌意,往往来源自自己内在,并拥有清晰的转化愿景,时时有觉知地在旧有模式出现时勇于承认,在自己无法解决时也勇于寻找外部的帮助,最后,为自己的关系负起全然的责任。

接纳天生本性、调整自己内在设定永远不嫌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