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成长中必然会遇到的挫折和挑战,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在相同处境下不同的行为表现?

可以选择的话,相信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乐观积极,要是自己做不到,至少把希望放到孩子身上。但面对成长中必然会遇到的挫折和挑战,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在相同处境下不同的行为表现?

按美国着名心理学家 Martin Seligman 的解释,乐观或悲观取决于孩子如何去理解事情为何会发生:

  • 是谁的错?
  • 要持续多久?
  • 我的生活有多少方面会受影响?

悲观孩子的悲壮小剧场

他们会倾向认为问题源自自己个性中无法改变的缺点,相信坏事情会持续一辈子,并且会危害未来每一件事,当这种想法慢慢植根在孩子脑海,无尽的无助感会使他们面对困难时,直接选择放弃。

推荐阅读:遇到一点小事,就开始紧张:如何与高敏感的“兰花型”孩子相处?

例如英文小测不合格,他们脑海中的会上演一幕悲壮的小剧场:“我真是太笨了,明明上课有听书,也有努力温习,却总是不合格。连小测也不合格,之后的大考肯定也无望的了!也许中文和数学也会不合格。我这么笨怎样努力也不会有用⋯⋯”


图片|来源

乐观孩子的平淡快乐

他们倾向归因于某一特定行为而非指控自身个性,相信导致坏事发生的原因只是暂时的,并且不会影响生活的其他方面,他们能很快从挫折中爬起,努力改变行为来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也不会对事情感到无助。

同样是英文小测不合格,他们的小剧场就平淡得多了:“这次考试前,我紧张得睡不着,应该是这样所以影响了表现⋯⋯下次考试前就试试老师教的放松方法吧。”

推荐阅读:“只要更好,就会被爱”急着被认同的孩子有什么特质?

什么左右我们的“解释风格”

Dr. Seligman 将这两种不同的想法称之为每个人特有的“解释风格”(Explanatory Style)。他认为,孩子的悲观解释风格有四个来源:

  1. 基因;
  2. 父母的悲观;
  3. 从父母或老师那里得到的悲观性批评;
  4. 掌控感和无助感的经验。

显而易见,我们最没办法改变的是基因,但还是有很多事情父母可以做。

  1. 改变自身的悲观;
  2. 改变批评孩子的方式;
  3. 在适当时候给予孩子掌控的经历;
  4. 教导孩子乐观的技巧。

人生遇到挫折才是常态,所谓乐观并不是佯装看不到成长路上的挑战,胡混过去,而是我们能够相信自己,“遇到挫折时,我有能力应对”,这才是我们应该帮助孩子获得的积极乐观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