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血糖的胰岛素,为什么会分泌异常?

 

“糖尿病”这个病名,在一九○七年日本内科学会统一后沿用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当然,这并不代表糖尿病是一九○七年间突然出现的疾病,翻开日本历史,据说糖尿病患者最早可追溯到平安时代极尽荣华的藤原道长呢!

 

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是各种细胞的能量来源,脑细胞所需能量100%来自葡萄糖,另外手脚肌肉、内脏平滑肌的能量,也几乎全仰赖葡萄糖。因此,脑细胞与肌肉细胞的四周,每天都必须有富含大量葡萄糖的血液流经才行。

 

那么该怎么将葡萄糖分送到全身各个细胞呢?负责运送工作的荷尔蒙就是“胰岛素”了。胰岛素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运送至各个需要的细胞中,使得血液中的糖分降低,常听人说胰岛素有降血糖的功效,说的就是这个现象。

 

至于为什么罹患糖尿病后,胰岛素会跟着失效? 我认为从细胞的角度来看,这是因为身体觉得:“我不需要这个能量了!”

 

请试着想像一下,每天都有不同的推销员到你家拜访,他们带来的东西中,虽然不乏有用的情报,但也有试图欺骗你的资讯。在络绎不绝的人们当中,有人穿着鞋就大剌剌地闯进你家,意识到危险的你应该会想换把门锁吧?这时,存在于细胞膜表面的“胰岛素受容体”就产生了变化。

 

对胰岛素而言,胰岛素受容体异常就好比打不开的新锁,对想把重要能量搬进门内的胰岛素,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扰,这个现象在医学里称为胰岛素抗性(insulin resistance)。如此一来,被排斥在外的葡萄糖便无家可归,只好藉由尿液的方式排出体外,因此患者尿液中的糖分明显增加,而被称为“糖尿病”。

 

 

对内与对外的双重标准,是血糖攀升的主因

 

说到胰岛素,让我们也来看看胰脏吧! 各位或许很难想像胰脏的样子,它位于胃的下方,就像一片细长的叶子。胰脏有两项重要功能,一是制造胰岛素,二是制造含消化酵素的“胰液”,胰岛素进入血液中负责运送葡萄糖;胰液则为了消化食物而进入“十二指肠”。

 

在生理学的分类中,分泌至血管的胰岛素属于“内分泌”,分泌至肠道中的“胰液”则称为“外分泌”,也就是说,胰脏同时具有对内及对外两种截然不同的面貌。

 

这一点让我开始思考,胰脏的疲劳是不是反映了内外的接应不暇呢?对于各种事情,我们时常表面想扮演好人,但骨子里却难以接受吧! 很多糖尿病患者也是这样,因为对外与对内的双重标准,而让自己疲惫不堪。

 

为了对外做面子,身体预先收集了大量资讯,一来到细胞附近才开始反思:“我真的需要这个吗?这样没问题吗?”没有的时候一心想要,等到手了又弃如敝屣,日文里有一句话叫做“赞成总论,反对各论”,也许正符合糖尿病的心理状态。

 

 

罹患糖尿病的历史名人:

爱迪生(天才发明家)

夏尔·戴高乐(法国着名军事家)

巴哈(音乐家、现代音乐之父)

海明威(《老人与海》作者)

织田信长(日本战国时代武将)

夏目漱石(日本近代重要作家)

 

※疾病的真心话

想装好人

 

※发挥才能的关键

你相当受人注目,善于扮演让人喜欢的角色,但你并不清楚自己真正想做什么,只是一味迎合他人。请花点时间与自己的心灵沟通,试着以“喜欢? 还是讨厌?”的判断基准,重新审视周遭的人事物吧!

 

 

想了解更多疾病秘辛,请看《疾病是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