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漂浮在大海上已经是不幸,当你还必须跟老虎相伴共存更是不幸。但看似是威胁的老虎,其实是让 PI 得以存活的关键。

文|颜钰杰

我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一个人同时存有神性、人性、兽性。”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即便是在最艰困的时候,我们都能选择。

因为神性,那些苦闷的、踌躇的年少时代从而多采多姿起来。因而,故事里那些残酷的现实变成一出可歌可泣的生命乐章。在理赔报告书里,他是一个幸存的、受怜悯的孤儿了;但是在神话般的故事中,他跟老虎一起旅行,他从岛屿中得到启发,他从苦难中焕发出新的哲理。

因为人性,我们得以理解复杂而细致的人类交际,懂得爱恨情仇、懂得七情六欲、懂得区分你族、我族,而彼此相爱相杀。人性使我们得以在复杂的社会交际中生存。从这过程中感受到彼此安慰,也互相伤害。

延伸阅读:张亦绚读《宽宥之南》:明白何谓丧失人性,而更坚持守护人性

因为兽性,我们害怕死亡、渴望延续。我们得以繁殖、演化。生命的冲动有时会逾越那条人类的规范,因而受到其他人的制裁、受到道德的讨伐。


图片|《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剧照

神性、人性、兽性的交会

当鬣狗首先发难撕咬着斑马时,意味着厨师选择了兽性,为了生存而杀人、吃人、攻击 PI 的母亲,最终却因为良心的谴责而放弃顽强抵抗。

那只红毛猩猩的坑争,意味着母亲选择了人性,抗拒厨师的作为,保护自己的骨肉,却意外失去了生命。

PI 呢?那只突然从甲板飞越的老虎,是他自己的兽性。

他第一次残杀生灵,第一次饥饿难耐而捕鱼;也第一次意识到要如何与自己体内的野兽共处,因此,在数度的冲动与对峙中,第一次逼退了野兽,重夺主导权。


图片|《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剧照

几乎生物的行为都是求生,而非求死的。内心的野兽时时刻刻警惕自己,因为理查帕克的陪伴,PI 才能航行这么远。就像是为何我们为何会起鸡皮疙瘩,因为感受到冷,也是因为会害怕,那都是战或逃(Fight-or-flight response) 一系列的神经和腺体的生理反应。又或者因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情绪反应,数度濒死的经验,除了带来恐惧,更经验到能活着的可贵。


图片|《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剧照

兽性的无情在演化上有绝对的意义,但是那些经验是有代价的。食人岛是一个超现实却意义深远的隐喻——PI 很可能忍不住饥饿也吃了腐肉、并且最终在谴责与悲痛之下将尸体埋葬在岛上。

岛是女性的躯体,满山满谷的狐蒙(丁满)是蛆。而 PI 在岛上采集果实、树根,而在果实中他找到一颗牙齿,而在夜里,清澈的海水腐蚀成了胃酸⋯⋯。

在最饥渴的时候,他禁不住的食用母亲的躯体。却也在冲动之后,那平静的海水再也掩盖不住内心的波澜,他悲恸、他自责、他的理智清晰如一弯明月。清澈的明月却犹如审判一样,直视着、照亮着每个人,使得内心的愧疚由月亮的四周迸发、像海浪般涌动、像树根般纠结。最终,将他最珍视的手环系在岛屿上并与之告别。

人类是如何在兽性上,超脱兽性的掌控?

在写作的时候,我不禁去想:“对于一个人类发展上,到底为何会演化出一种机制,限制、拒绝、惩罚生命的自然过程(兽性)呢? 甚至打破弱肉强食、打破适者生存的本能,从而建立一则反本能、更高一层级的社会共识呢?”

当然,这也有很生物演化的解释。例如,人类需要发展出制度,来选择食物分配;需要有法律作为审判依据;需要发展出道德规范以维持集体生活、以及谁不适合在这个群体中生存。

延伸阅读:七千多年前的骨头研究,推翻“男主外女主内”的历史


图片|《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剧照

饱暖思淫欲

在兽性的层面上,“饱暖思淫欲”告诉我们个人的温饱解决了,进而会忧虑种族繁衍(性)的问题。人性的层面上,“淫欲”又有无止尽的人性之贪婪之意。最后,“淫欲”其实意味着可以思考生存以外的事情了,“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天将大任者,便是期许能够贫贱而不移其志。我想信仰,在这部电影中也不只是单纯信什么宗教,而是更深沉的相信什么样的待人处事生命观,并且在生死交关之际,挣扎出人性、神性的光辉。

尼采:“现实太残酷了,所以古希腊人创造了悲剧。”

古希腊悲剧往往惨绝人寰、怪诞离奇。原版的童话故事,如丑小鸭变天鹅,美人鱼变泡沫,“给孩子的故事”却暴戾般的真实。而正不就是 PI 在经历苦难后,娓娓道来那则精采绝伦的故事的理由吗? 

尼采: “当你审视邪恶的时候,邪恶也如同一面镜子审视着你的内心。”因为与恶虎缠斗,你必须了解对方的习惯、他的情绪,并且不知不觉深陷其中,变成那样的人。理查帕克的眼神深邃而哀伤,那是 PI 对于万物生灵的期许,当然也可能一切都只是自我内心的投射。 或许,本片的信仰正如开头所言:“一个人同时存有神性、人性、兽性。”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即便是在最艰困的时候,我们都能选择。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将回以凝视。而你将用兽性、人性、又或者神性去凝视呢?

颜钰杰于 2020 年 2 月 执笔于阳明山山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