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继亲家庭,我们需要面对什么挑战?一起听听真实的故事现场。


图片|《山茶花开时》剧照

文|温丝黛.马汀

从有继子女的女性观点来看,她们很难无视于被八次、十次或一百次推到一旁。如果另一半又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久而久之,虽然她明白孩子的心情,她会心生恨意。

每一个离婚后找到伴侣的父亲,他们很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不去处理孩子的行为,无视孩子适应不良的问题,让女方去承受一切。此时女方能做的事,同样都不是什么愉快的选项:她可以自立自强,孤军奋战;她可以和男方谈孩子的行为,但男方可能觉得她在讲孩子的坏话;此外,女方也可能选择默默吞下一切。

“老实讲,我常常生闷气。”凯莉是这样告诉我的。

凯莉嫁的男人有一个十岁大的女儿,“那孩子做的事让我伤心或没礼貌,但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要是说出来,感觉我这个人很小鼻子小眼睛,所以我都算了。”凯莉默默承受一切的结果,就是感到愤怒、受伤、孤独

和有孩子的男人认真谈起恋爱的女人,不论手法高不高明,迟早都得推动家中的改变。就算她要求的事很合理,离婚的父亲出了名地宠孩子,几乎免不了闹得鸡飞狗跳。我和其他数百万名继母一样,一个不小心就掉进这种陷阱。我和男友一订婚后,时间全用在和他们父女相处,我得处理小孩睡觉时间、做功课时间、看电视时间、用电脑时间,全都没立下规矩的问题。

未婚夫觉得这些事没什么,但我需要隐私与秩序,尤其是我需要睡眠。我开始推动订定家里的规矩,一开始轻轻地推,后来用力硬推。我没试着自己执行新规矩——我知道小孩不会接受的——我要求未婚夫出面。

然而,未婚夫不习惯要求女儿做不喜欢的事,我们变成双头马车。他不肯设定界线,我因此更加觉得他女儿是被宠坏的孩子。在我心中,自己只不过是在努力让这个家有样子,更像她妈妈打理的家,好让所有人晚上都能好好睡个觉。

然而,虽然我认为自己尝试推动的改变都很合理,却在她和我、他和我之间引发轩然大波。我晚上出门前会催促未婚夫提醒孩子,“功课做完才能看电视,记得吗?”孩子开始闹脾气,电视会关掉;但我事后发现,我前脚才出门,未婚夫立刻允许女儿再次开电视。

我告诉未婚夫:没错,孩子明天早上应该去上学;他却告诉女儿,她想要的话可以待在家。

这种事一再发生,我不确定到底该不该采取强硬的态度。有时我会铁了心要“赢”,即便我根本不确定怎样叫“赢了”。我们永远在争吵,在坚持己见,在协商——和彼此,也和她。三个人冲突不断,前青少年期的闹脾气与眼泪不时出现,整间房子成天吵吵闹闹。承包商也果然就是承包商,三催四请东拖西拖,早就请他们过来施工,但在我们开始形成家庭的前期,大多数时候墙壁依旧只是个概念,让事情每况愈下。

“求求你告诉她该上床睡觉了。”我哀求。

某几个晚上,我很焦躁,很崩溃,楼下一直传来吵杂的电视声。我没办法关门,墙还没砌,没地方装门。男人会回答“你放轻松一点就没事了。”这是在暗示我反应过度。然后就开始吵架。

继母一下子成为家庭制度中的坏人。我们指出问题,所以我们变成问题。几乎是在一夜间,我们的形象变成要是不顺我们的意,我们就大吼大叫的老古板。与采取放任态度的父亲比起来,我们是最扫兴的讨厌鬼。

我们为了另一半孩子的行为,与他们争吵,被讨厌我们的孩子惹恼(有可能是彼此憎恨),瞬间被家中所有人当成坏人,连我们都感到自己像坏人。我们是如此努力要做好,却还是变成刻板印象中的邪恶继母。看见自己居然变成这样,有可能大大打击到我们的自尊。大家提到自己成为继母的早期岁月时,至少有十几个人告诉我,“我觉得自己是个很糟糕的人。”

对孩子来讲,新家规、新成员改变了平日的生活作息——一切的一切似乎很容易引发孩子的困扰、不安与敌意。改变让孩子觉得有威胁感,孩子的反应自然是大声宣布你才是外人,你是闯入者,他们才属于这里,爸爸是他们的。

专家指出,毕竟对男方的孩子来讲,他们的人生有没有继母都没差,也因此把怒气发泄继母身上,抱怨继母造成改变,远比和心爱的爸爸起冲突,意识到自己也在气父亲,还要容易许多。家中这种极端的对立,让人感觉父亲是可怜的被动受害者,两面不是人,一边是妻子,一边是孩子。然而事实上,问题其实出在男人没和孩子说清楚,继母以后会一直留下来,他会和她结合。

继亲家庭形成期最初的纷纷扰扰,有很大一部分父亲才是始作俑者。某些父亲/丈夫还会不自觉地享受这种左右逢源,每个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每个人都要抢他。一位女性告诉我,每天晚上她下班回家,和未婚夫打招呼,走过去亲他,未婚夫十岁的女儿就会冲过去坐在爸爸腿上。女儿的动作是在宣示:爸爸是我的,你给我滚。这位女性的未婚夫从来没出声讲过任何话,觉得未婚妻的感受是在“无事生非”,未婚妻的不满因此日益加深。这位女性解释,“有一股沉默的紧绷气氛,但我连提都不能提。”

虽然事情很明显,这是孩子在宣示,“爸爸是我的”“这是我家,不是你家”,女性为了要适应新伴侣、适应男方的孩子,感到精疲力竭,尤其如果伴侣之间不曾把事情摊开来讲,也不曾努力缓和这种气氛。如果女方自己没孩子,事情更不容易,很难不感觉到男方和孩子是一个家庭,自己是一个闯入者。此外,通常是无子女的女性搬进男方家,和前一段婚姻留下的孩子住在一起,女方在各方面都处于不熟悉的环境,情况因而变本加厉。

女性即便没犯下我犯的错、即便她很聪明,或是自制力强大到能够压抑,有办法配合,有办法忍耐一阵子,先照那个家的方法做事,接着才想出合理的战略计画,慢慢推动改变——在成为继母的头几年,在纷纷扰扰之中,她依旧可能是被痛恨的对象。

继母是现成的代罪羔羊,孩子为父亲改变生活秩序而愤怒,但又不能气父亲,只能气继母。密苏里大学的梅诺琳.柯曼教育博士(Marilyn Coleman)与罗伦斯.嘉诺博士(Lawrence Ganong)是着名的继亲家庭研究人员,他们和其他许多学者都提到,孩子的人生出现继父继母时(尤其是出现继母),他们会感到被撕裂,不知道心该向着谁。


图片|《春夜》剧照

柯曼与嘉诺解释,“喜欢继母会让孩子感到高度焦躁,心中产生罪恶感,觉得对[亲生母亲]不忠。”万一亲生母亲还有意无意间告诉孩子,父亲再婚让她很痛苦(也就是说继母让母亲痛苦),孩子更是会罪恶感十足。如果继母认为光是靠喜欢继子女,对他们好,给他们一点时间回心转意,就能克服这个难题,那就错了。柯曼与嘉诺等专家都发现,孩子愈是觉得继母人很好、很想向继母靠近、好喜欢继母,就会更不知所措,不晓得要选谁,反而更想推开继母,出现违反直觉的现象:我们对孩子好,反而出现反作用。“我愈努力尝试,他愈后退。”雷妮提到自己和九岁继子泰迪的关系时叹气,“他如果和我玩得很开心,就会出现罪恶感。”孩子的心向着亲生父母时,努力拉拢他们很辛苦,标准的做到流汗,嫌到流涎。

三十八岁的布兰达谈到她最初预料和先生儿子的关系将如何开展,“我朋友的孩子喜欢我。我年轻幽默,亲和力十足,从事滑翔翼等孩子觉得很酷的活动。此外,我没想要取代[继子]的妈妈,只想当他的朋友,所以他会喜欢我,我也会喜欢他。”

然而,一起生活整整十年后,布兰达的继子依旧尚未敞开心扉,布兰达已经厌倦被一次次推开。她认为背后的主因是,“继子认为如果喜欢我,这样对他妈妈不公平。此外,我的继子正处于讨厌所有长辈的年龄。我再也不试着与他建立任何关系。”布兰达碰上的情形特别棘手,因为她面对的是青少年。

心理学家哈瑟林顿等专家指出,我们这些继母进入继子女的生活时,如果孩子正处于前青少年期或青春期,我们将碰上最棘手的情形,但不一定是因为我们做了什么。探讨继亲家庭的研究人员指出,青春期的重要发展任务,就是要有能力脱离父母;然而继母与父亲却感到有必要整合一个家,也因此新家庭如果恰巧在孩子的这个人生阶段成形,所谓的“左右为难”有了新意义。

“孩子在人生的这个阶段,尽一切努力证明他们不需要父母。”

曼哈顿的精神分析师史蒂芬妮.纽曼博士(Stephanie Newman)告诉我,“连他们最爱的人都感到这时期的他们令人束手无策,你能想像他们又会怎么对待继父继母?”这件事布兰达最清楚。她一言以蔽之,“这辈子从来没人用这么恶劣的态度对待过我。”

即便继子女并未处于青春期,依旧有另一个因素让继母与(未来的)继子女处于对立的角色。继母的幸福来自她的爱情,然而对于幻想爸妈会复合的孩子来讲,继母的爱情是丧钟。专家告诉我们,孩子爱看迪士尼的《天生一对》(The Parent Trap)等电影是有原因的。

在那部电影里,一对聪明机智的双胞胎女儿赶走了即将嫁给爸爸的新女人,成功让妈妈和爸爸复合。这种破镜重圆的幻想不只存在于虚构的故事,而是深植于孩子心中(孩子本人可能也没意识到),就算成年了还是可能抱有这种心愿。英国的心理治疗师莎拉.柯瑞(Sarah Corrie)平日治疗有继父母的成人,她表示自己的病患即便到了中年,如果太迟才面对父母永远不可能复合的现实,有时仍会深受打击。继母的出现证实那场美梦不会成真了,而继母通常是被怨恨的对象。如果父亲是鳏夫,继母出现证明了父亲已经放下母亲往前走。不管继子女是小孩或已长大成人,明白这个事实依旧会带来巨大的伤痛与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