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是个关心彼此、增进感情的好机会,但也是尴尬恼人问题的问答战场,面对这些状况,除了转移话题、打太极模糊回答、找机会飘走⋯⋯这些避免正面迎击的作法,你还能有这 2 个可以直捣问题核心的面对方式!

文|萧子乔

过年来了,一年一度和家人亲友团聚叙旧的时刻,长时间的相处更新彼此近况,是关心彼此、增进感情的好机会,但也是尴尬恼人问题的问答战场,如何面对这些状况?

除了转移话题、打太极模糊回答、找机会飘走⋯⋯这些避免正面迎击的作法,本文提供 2 个可以直捣问题核心的面对方式,直捣问题核心指的不是要你和对方直接起冲突,而是直接针对“提问者的状态”、“被问者感受与回应方式”进行剖析,并进而提出积极应对的做法。

第1招-神回覆之起手式:同理对方心境

有效的沟通,总是需要一个“同理对方”的起手式,即便对于对方的问题已经很反感,若能深呼吸一大口气,试着换位、假装自己穿在对方的鞋子里,设想对方的心境,是让沟通真正发挥效果很重要的关键。

由于过年家族团聚通常包含了各年龄层的人,因此看待一个人可以留意对方的年龄(所以姑姑你几岁?误),及对方年龄所对应的“生命阶段发展任务”及“世代文化生活背景”。

“生命阶段发展任务”指的是每个人在不同年龄有不同的身心发展任务,会影响一个人生活重心、思考重点。例如 19-30 岁的人正在发展亲密关系,尝试恋爱、选择对的人,然而年长一些 31-50 岁的人已经在发展生产传承(也就是对于个人和家庭的生产力、传宗接代的贡献),想的是工作稳不稳定、有没有成就、能否为家族带来贡献、甚至是生养孩子的传承,更年长一些 50 岁以上的人已经在回首人生成就、赋予过往经验意义。

生活重心、思维潜意识的不同,自然话题侧重的方向也就不同。例如 70 几岁的阿公可能很想讲人生大道理,45 岁的阿姨很爱问何时要结婚,20 几岁的人可能觉得上述这些都还离我很远。虽然上述阶段的年龄划分可能因为时代与个体因素略有不同,但我们可以试着用生命阶段发展任务的视角来看待这些“恼人的问题”。

“世代文化生活背景”指的则是在不同的年代长大的人,根深蒂固养成的观念或想法可能截然不同,我们觉得匪夷所思的观念,在他们生长的年代可能是“大家都这样啊”。最明显的是现代比较重视个人隐私、个人自主选择,但长辈过去生长于很重集体家族思维的年代,可能觉得很多事情本来就是“大家的事”,“你的成就攸关家族脸上有没有光”⋯⋯。

除了上述,原生家庭的影响、生活现状等都可能影响一个人的观念与做法,下次觉得天哪他怎么会这样想的时候,不妨试着同理对方与自己不同的背景因素。

推荐阅读:什么亲戚会让婚姻出现危机?五种典型有毒姻亲

第2招-神回覆之开大绝:温柔但坚定说出自己想法

虽然转移话题、找机会飘走等方法可以避免直球对决可能引发的冲突,但有时还是会需要正面处理和回应,或当你想要好好和对方聊聊,避免恼人问题每年都一再出现,可以试试以下方法,打中核心挖到底,让你尴尬又不失礼貌、也不失去自己的神回覆。

Step1:厘清自己对这个问题到底“不爽”在哪个点?

当我们听到一个“又来了 #@*&”的提问时,心中立刻一把火上来⋯⋯这时候弄清楚自己这把火的根源很重要,回应时才能说出自己真实不高兴/不想回答的核心原因,对方也比较能理解。

而厘清自我内心深处的方法,可藉由“情绪冰山”的概念进行,从表面的“行为(例如被问到薪水赚多少感到很生气)”一步一步往下挖,了解现在自己的“情绪(例如讨厌被比较、被问到不耐烦)”来自的观点和“需要(其实是希望不要只关注赚多少,而是我在工作上的努力与付出)”为何。

Step2:“我讯息”or“三明治”好好说出自己的感受,并提出给对方的建议

把 Step1 自己的想法,用(尴尬)不失礼貌的“我讯息”和对方说,让对方理解。此方法既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又不会攻击到对方,让对方过于受伤。

句型:我听到这个问题时我会有__(情绪)__的感受,因为我觉得/希望__(观点/需要)__。

例如:我听到有人问我研究所/国考考上了没时,我会觉得压力很大,因为平时已经花费很多心力在准备了,如果有人一直问我会有被质疑、不被相信的感觉,会更焦虑,所以我会希望可以不要三不五时就问我这方面的问题,或是从关心我最近状况、有什么压力等等的角度来关心,比较不会刺激到已经很紧绷的情绪。

另外,也可以尝试“三明治说话术”,说话“开头”和“结尾”就像吐司,讲“好听的话”;把“中间的料”也就是“此段或核心要给的建议”包在中间。此方法既可以讲出想表达的意见,又可以藉由前后好听的话包夹,让对方听得顺耳、也比较咽得下去。

推荐阅读:春节社交指南:扩大社交圈练习,从不害怕亲戚关心开始

句型:我可以理解你__(上片吐司)__,不过我建议我们可以__(中间的料)__,谢谢你的关心(下片土司)。

例如:我可以理解你觉得工作稳不稳定很重要,不过我建议我们也可以把现阶段的目标与工作意义纳入来考量,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尝试期、我也会设停损点⋯⋯,还是很谢谢你的关心,以后有工作上的问题再和你请教讨论。

有些时候逃避虽可耻但有用,但长久的逃避很难解决问题。因此,面对一个问题到底该怎么处理,可以先想想这件事对你而言到底是可以放弃不在意的?还是无法割舍的关系?进而选择对应上述需求的处理方式。

表面和平的家人关系很难带来真实紧密的情感,有些问题或小小芥蒂,直球对决的处理或许能及早对症下药化解不满,开启实质真情的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