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婆媳关系之中,之所以有那么多说不清理还乱的情感与不满,多来自“期待与现实落差”。那么该如何增进家庭关系呢?

文|萧子乔

“不是同一个肚皮出来的,就是不一样!”

过年期间,“媳妇”总是最挣扎的一群人。在“男权社会”的观念中,结婚不只是结婚,而是女“嫁”男“娶”,也就是新娘已经“嫁出去”、不再属于原生家庭,而男方表面上是把新娘“娶进门”,但毕竟没有生养亲情和共同生活的归属感,很难真的将新娘和其他原先的家人一视同仁,很难都视为同等的“自己人”。

是不是自己人有这么重要吗?

有!影响超大!学者访谈 38 个家庭后发现,层出不穷的婆媳纠纷,其中最根本的影响关键在于婆媳双方是否将对方视为“自己人”。在婆媳关系不良的家庭中,造成婆媳嫌隙的原因是婆婆在面对自己的子女时,是以“自己人”方式来对待,然而却以“外人”方式来对待已娶进门的媳妇。同样地,媳妇不将丈夫以外的婆家人视为“自己人”,亦会造成婆媳关系恶劣。

在这样的文化观下,“婆媳”之间时常陷入“谁是自己人”的纠结中,媳妇更有可能产生“里外不是(自己)人”的困境,想要改变千古婆媳难题,需要先深入了解“自己人”的细致意涵,再据此找到突破口,开启婆媳和解的可能。

推荐阅读:婆媳恩怨像千古之谜,开箱前请详阅“婆婆说明书”

揭开“自己人”意涵的神秘面纱

婆婆:“嫁到我们家,但妳到底有没有把我当自己人?”
媳妇:“我觉得我在老公家根本就是个外人”

综合几位台湾和中国学者针对婆媳关系的研究,发现其实婆媳关系并非“自己人”和“外人”两极区分可以说明的,“自己人”其实是由“应有之情”和“真有之情”两个向度组成:“应有之情”来自“身分、名分”的角色关系,是因为新的身分产生所以“应该具备的情份”。

例如:媳妇嫁进婆家,很常出现“从此我们就是一家人”的开场白,会期待从此对方将自己视为自家人;“真有之情”则来自“真实交际相处之下打从心底产生的情感”,例如和原生家庭里的妈妈因为有过去几十年的相处,所以发自内心想要亲近她、陪伴照顾。

而“应有之情”和“真有之情”的高低组合会造就四种类型的关系(参考上图),“自己人”只会发生在能够真情流露且有名份的关系中(例如婚姻伴侣、亲子关系);其他有些我们以为可以是自己人的(例如嫁娶观念之下,媳妇在夫家应该要是自己人),但其实很难达到;也有些我们以为要变成外人的(例如婚嫁观念之下,嫁出去女性对于原生家庭的关系),但其实内心深处仍会有强烈的亲近渴望。

藉此我们可以理解,在婆媳关系之中,之所以有那么多说不清理还乱的情感与不满,多来自“期待与现实落差”;此外,身为一个媳妇还要承受和原生家庭硬生生被分开的不舍与思念。也就是说,媳妇的内心 OS 很可能是这样的:

“吼~年夜饭吃得好尴尬啊,结婚了就要我和夫家变自己人,根本就不熟、感觉就没有到啊”

“好想赶快回娘家喔~说什么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几十年来的情感哪是这样就可以真的切断的”


图片|《疯狂亚洲富豪》剧照

那该怎么办?婆媳的和解之道:整个家庭思维的转化

在找解方之前,先让我们一起复习一下上述的重点:

1. “期待与现实落差”是婆媳纠葛的关键
2. 落差来源是“自己人”的界定,须从“应有和真有之情”视角来看。

那就要对症下药!断开“结婚就要和夫家变自己人”的挂钩,不要让明明不是自己人的人硬要当自己人;也要斩断“女生结婚就不能和原生家庭亲密”的锁链,不要让明明就是自己人的被硬生生拉远。

推荐阅读:【邓惠文专文】婆媳相处第一步:别把婆婆当妈妈

综合三位学者研究发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入,进行整个家庭思维的转化,开启婆媳的和解可能:

1. 淡化婆家、娘家之别的观念:避免不断强调女儿、媳妇谁才是“自己人”的强硬划分心态,尽量以开放、弹性的思维看待家庭的界线。

2. 加强婚姻伴侣之间的紧密度:结婚是由1+1开始的,虽然会牵扯到两家人,但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别忘了起初结婚时两个人牵紧手的愿望与承诺,无论是婆家的事、还是娘家的事,婚姻中伴侣双方保持紧密沟通与陪伴支持是最重要的(例如多帮伴侣做球、增加印象加分的机会、做另一半和自己爸妈之间沟通的桥梁),也能藉此化解婆媳之间的误解或疙瘩。

3. 着重经营“真有之情”意义:婆媳之间以“松动名分角色”的方式互动,避免追求“表面和平”的虚性和谐,并打破随着婚嫁产生的“应有之情”,转而重视彼此的“真有之情”,将婆媳关系的意涵视为与一般人际关系的意涵相同,能发展出较合乎内心真实情感的互动关系,也能减少期待落差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