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内向者有感的五个时刻,他们内心到底在想什么?

我很少在独处时感到孤独,但我常常在人群中感到烦闷。
——美国心理学家 Laurie Helgoe

1921 年,荣格在《心理类型学》一书中,详细分析了内倾人格(the introverted thinking type)与外倾人格(the extroverted thinking type)的特质与差异,内向与外向有了更多大众讨论。

相较于外向人格,倾向于透过与外界谈话、互动来获得能量,内向的人倾向内省,且对内向者来说,与一群人互动、社交较容易耗损能量。

而在这个鼓励人们勇敢展现自己的世代,内向者总会被认为不吃香,更甚者会对他们产生许多误解,认为他们较冷漠、与人关系疏离,下方盘点五个内向者常常出现的状况,或许很多人看了都有同感。其实内向者并不如表面上看到的对外界毫不关心、不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啊。

有感时刻 1:比起跟朋友出游,我一个人在家待一整天也很快乐

朋友传讯息问周末要不要一起出去玩,或者问题下班后想不想一起去吃饭喝酒,就算内向者没有其他安排,还是会选择推掉活动,待在家中一整天。

根据《内向心理学》一书的作者 Marti Olsen Laney 表示,性格外向的人多巴胺敏感度低,所以当他们说越多话、与越多人互动,能够产生更多多巴胺让身心快乐。内向者则相反,他们对多巴胺分敏感,太多则可能会感到焦虑,所以对内向者来说,努力工作一天后,他们不需要透过大量活动来消除疲劳,只需要一点小事就能让自己快乐,譬如阅读一本书,沈浸在思考与内在省思更能带给他们满足感。

有感时刻 2:走路频频绕道,不是讨厌谁,只是不想和人聊天

你有曾经在中午吃完饭后,回教室或办公室的路上,特意走小路或绕远路,只为了避免遇到同事的时候吗?你知道自己并不是特别讨厌那些人,而是不希望与谁开启话题。

根据英国心理学家汉斯·艾森克(Hans Eysenck),内向者相较外向者,更容易因为外界的刺激而被唤起警觉心,这也是为何他们会选择逃离会过度刺激的环境,譬如比起临时在路上与同事打招呼或开启新话题,他们更希望保持独身,自己一个人走回办公室或教室。

有感时刻 3:我可以很外向的跟大家聊天,但我也需要更多时间独处

有些时刻,你感觉自己并不是那么内向,因为若需要出现在一些社交场合,你还是能够与其他人交谈、互动,展现活泼外向的一面。其实内向者也能够如此与人互动,但与外向者的差别在于,他们在活动之后,会需要更多时间独处,帮助自己恢复活力。


图片|来源

有感时刻 4:你说我很安静,其实我的脑子聒噪的很

内向者常常被形容很安静,甚至是害羞,但其实他们是希望能够谨慎地说出每一句话,避免浪费彼此时间,或者进行无意义的对话。内向的人通常被形容为安静,内向,柔和,有时被误解为害羞。

当内向者在思考时,他们需要花更多时间汇整资讯,把过去的经验与最近的经验相互比较后,才会小心地做出决定,所以当别人问问题时,内向者并不是没有想法,只是他们的脑中有太多资讯与看法在消化,必须谨慎决定该如何回应对方。

有感时刻 5:我不是忽视你,而是要注意的事情有太多了

当人们和内向者说话,有时会误会内向者是否故意忽视自己,但事实上,内向者待在一个环境里,脑中要处理的资讯不只是人,而是周遭一切,内向者大脑在处理人际互动时的强度,等同于处理周遭事物的,这也是为何内向者待在社交环境中,可能会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感觉不知所措。

内向者有感的 5 个时刻,时常伴随着大众的误解,但其实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无论是外相还是内向,你生来就是如此,也无需为自己的性格感到自卑或焦虑,你有你生活和与大众互动的方法,不用强迫自己展现外向的一面。

希望之后,你能越来越喜欢作为内向者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