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现代妈妈认为自己要做得事彷佛越来越多?似乎永远都做不完?

文|萧子乔

“深怕为孩子做得不够多、不够好”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剧中妈妈的共同特色,但孩子却常觉得“你已经做得很多,甚至太多了”。究竟,为何现代妈妈认为自己要做得事彷佛越来越多?似乎永远都做不完?

推荐阅读:【邓惠文专文】婆媳相处第一步:别把婆婆当妈妈

“当妈妈”变难的原因!从社会到家庭的变变变

社会变迁带动家庭“教养”型态的改变,过去农业社会,家庭型态多为大家庭,小孩多由家族共同养育长大,阿公、阿嬷、阿姨、婶婶、左邻右舍可能都是孩子的养育者。不过,工业化后,家庭型态渐渐转为小家庭,住在同个屋檐下的很可能只有爸妈和孩子,邻居互相也不太熟悉,育儿教养逐渐转变为爸妈自己要完成的事情。

当育儿教养这个庞杂任务不再有家族邻里众人的帮忙,爸妈逐渐向外寻求依循方向,亲职专家日渐变多。亲职专家提出各种教养建议,主张致力为孩子营造从生理、认知、心理、情绪等全方位适性发展的环境,成为当代父母依循的指标。当各式各样打着“教养‘专家’”旗帜的建议,随着资讯传播蓬勃,四处放送,在人们心中“妈妈要做的事”逐渐改变。

“好妈妈就该这样!”当代妈妈的难题

学门、派别不会只有一种,当儿童脑科学发展的专家和情绪的专家对于孩子哭了该怎么办有不同的解读时,该怎么办?当儿童认知发展的两位专家对于几岁学英文时机较佳有不同的说法时,该信谁的?当语言关键期有 0-6 岁、10 岁以下、2-4 岁⋯⋯各种说法时,该如何拿捏?

推荐阅读:筋肉妈妈谈婚姻外遇:你不用练习原谅谁,但要记得原谅你自己

教养专家资讯五花八门,父母很可能会无所适从,或深怕漏了什么教养方针。社会学者 Sharon Hays 指出,“密集母职(intensive mothering)”是当代社会的母职框架,就像社会大众对“面试服装”有“白衬衫、黑色下着”的想像一样,社会大众“对妈妈的期待”,具有“教养以孩子为中心、育儿是母亲的天职、专家建议的权威性”三大特性;其中又以“专家建议的权威性”是当今母亲相当重大的压力来源。

许多研究皆指出:百家争鸣的亲职专家,在传播媒体发达的今日,显得众说纷纭,更可能因为“专家权威性”不断在社会大众或媒体之中被强调,经由传播分享、闲谈交流被放送、放大,成为现代教养相当大的压力来源之一。而妈妈还可能因为专家建议被大众形塑成标准答案的形象,而变得不相信自己,忽略自身当妈妈真实经验的判断能力,很容易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在亲职专家资讯之中,找回妈妈做自己的主权!

其实,所有的“专家资讯”都只是参考资料,就像一锅鸡汤也会有N种版本的食谱,而我们可以自己依照汤要给谁喝,而调整选材、料理方式,拆解、重组各版本的食谱。

如果你是妈妈,别忘了在涉略亲职资讯时,适时放松、喘口气,回到自己与孩子之间,想一想自己想传达给孩子的价值,问一问孩子内心的想法或感受;如果你不是妈妈,也可以和身边的“妈妈”聊聊,当妈妈的压力与挣扎,以及可能的因应方式。

如果你(现在或未来)是妈妈,便对琳琅满目的教养专家建议,觉得不知道该怎么筛选吗?我们可以一起试试看:

了解常态:当代母职的现象就是很忙,会接收到很多样的资讯

允许不安:接受自己的焦虑或不安,很多妈妈也有类似的状况

回到初心:深呼吸~想一想“当妈妈,最大的一个愿望是什么?”也和家人聊聊自己的想法,追随专家建议之前,先回到彼此初衷

尊重孩子:观察孩子的特性或询问孩子的想法

在亲子关系中,重视亲、子双方:在琳琅满目的资讯中,相信自己有判断的能力,也留意孩子的独特性,重组属于自己与孩子的教养参考清单

所有的“关系”都像煲汤,不想重演“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剧情,妈妈们可以试着拿回“作妈妈”的主导权,避免被“母职框架”的紧箍咒嵌得太紧,让妈妈、孩子、家人都有自主的弹性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