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许听过萨提尔的冰山理论,但该如何用这个理论来解释家人间又亲密又陌生的关系?用冰山理论图解亲子关系,让家庭中的每个人更了解彼此!

文|蔡季苇

跟着探索冰山的首部曲,我们学到了人们在沟通中的姿态,及如何了解彼此内心的冰山。但是,冰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真的可以用在生活中吗?

推荐阅读:邓惠文谈家人:父母孩子之间,不可以只剩彼此索取

还记得几年前很流行“打电话给家人说我爱你”的活动吗?在 youtube 上,我们可以搜寻到许多人打电话给父母说“我爱你”的反应。现在,我们就透过这 4 部小短片,来看看亲子间的冰山吧,请看 VCR! 

国小孩子的“我爱你”

一群可爱的小孩子用学校的电话打给爸爸妈妈说我爱你,有的害羞的傻笑、有的细心地按照草稿念出想说的话、有的却突然说不出话,红了眼眶... 

青少年孩子的“我爱你”

高中的孩子在母亲节前的课堂上,打电话给妈妈说我爱你,妈妈们似乎都被孩子的话吓到了,但在孩子的心里,似乎有许多隐藏很久的心情...

在马来西亚的一所中学,孩子们同样在课堂上和家人说我爱你,但每一句“我爱你”的背后,好像都有着不同的故事...

成年子女的“我爱你”

“我爱你”这句话到了家人面前,已经夹杂了太多的故事与情绪,尤其在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之间,因为经历了越多、伤痛越多、遗憾越多,爱就更难说出口⋯⋯

看完影片我们可以发现,告白的孩子们和被告白的父母亲都有许多不同的“反应”。孩子们说“我爱你”当下的反应是什么呢? 有的害羞、有的尴尬、有的傻笑、有的哭泣;而家人听到“我爱你”当下的反应又是什么呢?有的正面回应、有的打哈哈过去、有的惊吓,以为发生了什么事了!

同样一句“我爱你”,每个人说出来时的反应不同、心情不同,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也不一样,其实这就是冰山的样子,说“我爱你”只是外在的行为,在这个行为底下埋藏着的是不一样的情绪和故事。

冰山水面上是我们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表面行为”;冰山水面下是我们无法直接看见的,包含做出这个行为的“姿态与反应”、“内心的情绪与感官的感受”、“产生情绪与感受的原因”以及最深层的“内心渴望与需要”。

例如,国小的孩子说了我爱你(表面行为)之后,爸爸回覆她:“好~爸爸也爱你!”,孩子就开始哭了(姿态与反应),为什么呢?她边哭边说:“爸爸谢谢你把我养长大⋯⋯”或许在孩子的心里,充满的是对父亲的感恩与敬爱(情绪感受的原因),当爸爸也回应“我也爱妳!”的时候,孩子感受到“被爱的”(渴望),同时也重新感受到她与爸爸之间的情感(重新连结)。

第二个例子,在青少年孩子说了我爱你(表面行为)之后,便开始掩头哭泣(姿态与反应),为什么呢?他边哭边说:“谢谢你一直以来照顾我,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好儿子⋯⋯”,在他的心中,或许哭泣的原因是来自于对母亲的愧疚,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儿子(情绪与感受的原因),而心底或许是希望得到母亲的爱和原谅(渴望)。

透过冰山的概念,我们可以一层一层的去了解自己的内在情绪与想法,但他人的冰山仍需要透过“对话”才能够真正的了解,而不能只用猜测的。因此,亲子之间的对话就显得更重要了。

推荐阅读:与家人出游教我的事:越紧密的生活,越知道彼此不同

透过“沟通姿态”可以帮助我们觉察刺猬脱下外壳后的真实心情,透过“探索冰山”可以帮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内在情绪,接下来,我们要透过“冰山的对话”,来练习如何探索对方的冰山。

冰山的对话练习四大重点

重点 1:问问题

保持对一个人的好奇心是探索冰山的重要关键,在冰山的对话中,必须透过询问问题来建立连结,而问问题的重点在于探索问题的成因及细节,以了解事件的脉络。

重点 2:给予回馈

当孩子愿意回答我们的问题时,可以重述他/她的话,核对事实,也能透过表达自己的感受来同理孩子的心情。

重点 3:探索冰山

当孩子愿意继续和我们对话时,可以逐渐向冰山下探索,询问他的感受、情绪以及背后的情境跟原因。若此时孩子有新的情绪产生,也能慢慢引导孩子抒发情绪,进而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重点 4:解决问题

当我们与孩子已经彼此了解,且情绪稳定时,就可以来解决一开始的问题,可以依着孩子的年龄与情况调整,或许利用引导的方式、或许可以一起讨论,一起建立对事情的共识,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透过冰山的对话练习,亲子间的对话可以有更多的连结跟理解,较能够避免产生误会。其实,冰山对话不限于亲子之间,也可以应用在伴侣相处与人际沟通上!

不过,冰山的对话方式也不见得一用就见效,因为我们没办法在一开始就完全掌握冰山对话的重点,但是透过日常的对话练习,我们可以逐渐累积亲子/家人间的信任感、连结感,慢慢地,家人间的关系就可以更加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