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腕,让我觉得比较放松,胸口不会很重像被石头压着。”为什么有些孩子在面临挫折时会尝试割腕?割腕为什么能让他们放松?

小姿被转介来辅导室的原因,是左手臂内侧有五道新割的伤痕,在伤痕之中,不难看到一条一条白色的疤痕。就算是再热的夏天,小姿都一定穿着薄外套。小姿只要心情不好,就想要割,像是被妈妈骂、和男朋友吵架、男朋友劈腿、考试考不好、被同学笑⋯⋯等等。每一道疤痕,都是一个故事。

在谘商室里,小姿常常低着头,看起来闷闷不乐的样子。

问小姿对于一些事情的感觉,小姿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只是淡淡的说还好、不知道。小姿说,看到血流出来,才觉得自己还活着,问她会痛吗?她说不会。“割腕,让我觉得比较放松,胸口不会很重像被石头压着。”

“感觉妳很辛苦,很多情绪积在心里让妳很难受,当妳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好像割腕会让自己好过一些⋯⋯”

同理孩子的情绪之后,我会试着去理解孩子割腕背后的心里动机,像是小姿不知道用什么方式能宣泄情绪,用割腕的方式来抒发情绪;有些孩子割腕是因为无聊或好奇,因为同学割腕就跟着割,可能在国中出现模仿效应;有些孩子是想被看见,因此会割在手臂的外侧,不穿外套遮掩,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或注意,那这类型的孩子可能有低自尊、爱与隶属未得到满足的状况。我也会和孩子讨论导致自伤的压力源、对压力的主观感受。

“爸妈知道吗?”

“我不会让妈妈知道,因为妈妈知道就会一直念一直念,让我觉得更烦。我爸知道,他通常都没有说什么。”

我问小姿,“所以,你比较喜欢爸爸的做法,妈妈一直念反而会让你压力很大是吗?”小姿点点头。

在晤谈开始之前,我都会让孩子知道来谘商基本上是保密的,但有些状况发生时,为了要保护他,会让必要的人知道,像是家长、导师、辅导主任等。三个保密例外状况是伤害自己、伤害他人、违反法律。因此,若得知孩子有伤害自己的企图或行为时,会提醒孩子我们要让身边的人知道,让他们也能帮忙。

有些孩子会很激烈反弹,觉得如果爸妈知道自己就完蛋了,或是不想让爸妈担心。这时候我会和他们讨论担心背后的原因,瞭解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最后讨论我可以怎么和爸妈讲,孩子可以比较安心回家面对父母。

推荐阅读:《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看见原生家庭的伤,不为记恨,而是为了拿回掌控权

面对自我伤害的孩子时,评估孩子的支持系统非常重要,通常我会问孩子,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会跟谁说,如果孩子说出好几个人,代表孩子的支持系统还不错;有些孩子会抓抓头跟我说“我不知道要跟谁说”。

我也会和孩子讨论心情不好时,做些什么会感觉好一些,这对于帮助孩子抒发情绪也很重要。很多国中阶段孩子的心事可能不会想跟父母说,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长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开始对抗父母的管教,父母也开始感受到孩子的叛逆和不想被管,孩子在独立和依赖之间冲撞,试图重新找到平衡。


图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剧照

当父母知道孩子割腕时,通常会感到困惑、心疼和生气,气孩子为什么要这样伤害自己,也不懂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什么。父母往往表现出来的就是责备,其实,孩子身上的伤痕是求救的呼声,“我的压力大到不知道该怎么办,谁可以帮帮我?”

我会让爸妈知道,孩子割腕可能是有些话、有些感受不知道怎么表达出来,当强度大到自己都承受不了时选择了割腕。割腕有可能复发,当孩子忍不住又割的时候,需要父母的理解与陪伴,父母可以试着倾听孩子的想法,练习倾听且不批判,当父母开始关心孩子的状况,孩子的情绪也有了出口,也有可能较不需要用割腕的方式来抒发情绪。

我打电话给小姿的妈妈,告诉妈妈小姿知道妈妈很关心她,但妈妈的方式让小姿感到有压力,可以试着关心小姿“最近有什么事让你心情不好?”,然后尊重小姿想说多少,表达对小姿割腕的心疼,但不责备。

区分“自伤”和“自杀”的不同

我也会先厘清孩子是想自杀,还是自伤(如割腕)。自杀者可能感到绝望、自责、罪恶感或无价值感,认为问题是无法被解决的,且对未来没有希望感,或将自杀视为一种手段,想用自杀来控制或报复他人;自伤通常是情绪太满,不知道如何宣泄情绪,透过割腕的方式来抒发情绪和压力。自伤的孩子不一定想自杀,但只要孩子有自我伤害的状况,一定会做自杀评估。

先评估自杀意念的分数,1 分到 10 分,如果分数越高,则自杀的风险越高。我会询问孩子目前自杀意念是几分,如果到几分就会真的想去自杀,目前的自杀意念如何降低一分,像是和好朋友聊天、听音乐⋯⋯等。

之后是评估孩子有无自杀计画,像是预计用什么方式自杀来评估自杀风险,若是割腕、吃安眠药,那致死的危险性较低;若孩子说要跳楼、上吊,那自杀的风险是较高的。同时,也要评估孩子自杀计画的周密性及可行性,有没有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如何取得自杀的工具,评估孩子只是嘴上说说,或是自杀计画实际上是不可行的,还是已经有了具体的计画,那这样自杀的风险较高。

最后,要确认孩子是否曾有自杀行动,若之前曾尝试自杀,那么再次自杀的风险就提高了!

若孩子自杀意念严重时,会建议父母带至精神科就医,看是否需要服药,以及把致命的工具(如菜刀)收起来,以及不单独让孩子在家里房间,随时留意孩子状况。

推荐阅读:相信你的孩子!五个和孩子当好朋友的幸福沟通术

我和小姿讨论,当很想要割腕时,有没有可以其他方法,可以抒发情绪也不会伤害到自己,像是找朋友聊天、听音乐、骑脚踏车等方式。我也提到割腕的替代方式,像是可以用拳头捶墙,降低伤害的程度。撕纸、用美工刀割纸、丢或捶玩偶等等,也能抒发情绪又不伤害到自己。 

我也和小姿一起写“不自我伤害契约书”,约定在一个时间范围内,若小姿有自我伤害的冲动时,可以做哪五件事帮助自己平静下来,像是打电话给同学、听音乐、和宠物玩、出门走走⋯⋯等,把我们想到可以做的这几件事写在契约书上。若还是无法平静下来,可以打电话或找哪五位信任的亲人或朋友诉说,在契约书上面写上他们的电话,契约书上面也会有生命线、张老师等电话,若上述方式都没有办法帮助自己,则需要就医。

我们谈了快两年,小姿的状况时好时坏,好几次导师冲进辅导室无奈的跟我说“她又割了!我们到底还能做什么?”小姿有学习障碍,但爱面子的她宁可考最后一名也不肯去资源班,低自尊让她觉得自己没有资格被爱,但又好渴望被爱,因此她在人际关系及情感上非常敏感。一直到毕业,小姿的割腕频率下降了,但仍然改不掉割腕的习惯。

毕业后的两年,小姿突然出现在我面前,她对我笑着,我都快认不出这是从前那个闷闷不乐、低着头走路的小姿。“老师,我这半年都没有再割了!我觉得这样不值得,为什么要替那些不开心的事情留下疤痕呢?”

  • 瞭解“自伤是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当孩子情绪大到自己无法承受的时候,孩子不知道可以做些什么帮助自己,而选择自伤。爸妈可以跟孩子讨论心情不好的替代方案,像是:找个人诉说、运动、转移注意力⋯⋯等,或做会感到开心的事情。帮助孩子找到宣泄情绪的其他方式。

  • 若孩子自伤情况严重或有严重自杀意念,建议父母带孩子去就医,看是否有忧郁的状况需要服药,以及是否需要心理谘商。

  • 以愿意倾听的态度陪伴孩子:当孩子不想谈的时候,告诉孩子“妈妈都在这里,如果你需要找人聊聊,我都在”。孩子可能还没有准备好要说,或是不知道怎么说,但他可以感受到父母的陪伴和关心。且不过度责备或放大孩子割腕的行为,像是不要说“怎么又割了?真的很不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而是改成说“可能心里很难受让你忍不住又割了,妈妈看了觉得很心疼,我们之前有讨论其他替代方式有帮助吗?可以试试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