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热情固然是件好事,但能不能成功,天分还是占一大部分。因此,追求热情的同时,有必要思考自己的天职。

文|轩言文创 SoundShine

这年头,大力鼓吹年轻人去“跟随自己的热情”(follow your passion),是个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

等等,先别急。我们不是全面反对这句话,而是单单这个建议省略太多过程,已经误导许多人的想法。

“跟随你的热情!”鼓励年轻人喜欢什么事情就去做。这想法听起来很迷人,对吧?但这其中却包藏几个隐忧。

比方说,你的热情可能是一时的。


图片|来源

也许你就遇过这样的朋友,今年说他想考瑜伽教授资格,但一年后遇到他已经放弃瑜伽教师的目标、正准备考厨师,因为他觉得自己钟情的应该不是瑜伽而是做菜。

其实当我们人生经历不多的时候,就很容易将一时的喜欢误以为是“真正的热情”。

另一个容易让人忽略的盲点是:你可能没有发展那项热情的天份。

每一年有多少人以歌唱为志业、投入各大歌唱比赛。乐团组了又散、散了又组。

一年一年过去,你需要停下脚步、检视现况。倘若仔细回想,在你奋斗的几年内,都没有人真心称赞过你的歌声或音乐,这极可能代表音乐不是你擅长的领域。而反覆挫折下,有一天你对歌唱的热诚也许会逐渐被消磨殆尽

但追求热情错了吗?难不成我们应该放弃热爱的事物、麻木过一生吗?

不,“跟随热情”这个建议有很好的一面。有热情,你会更愿意花时间、花更多心力克服眼前困难。有热情你才能在每天早上迫不急待跳下床、满心期待地展开新的一天。

不过,用热情当作是否投身某个领域的唯一判断标准,会产生很大的盲点、甚至让你错过沿路的可能性。比如:公司部门突然需要人翻译一些英文文件,你和同事都兴趣缺缺,但最后翻译工作落到你的头上。

你本来以为自己对翻译完全没兴趣,但你翻译速度快且语意精准,老板越来越信任你、对你赞誉有加。有了成就感,渐渐的你也开始期待可以做更多翻译工作。由此可知,热诚也是可以被培养的。

相较之下,同事就错失了一个探索自己可能性的机会。

因此,比起热情,我们更亟需的是辨识出我们真正的天职(calling)。

推荐阅读:觉得迷惘?TED talk 演讲:三步骤,教你挑选真正热爱的工作

StoryCorps 创办人 Dave Isay 是 2015 年 TED 大奖得主,他的公司 StoryCorps 网站透过个人口述的方式,搜集了上万则故事。而他则从这巨大的故事资料库中,分析那些发现自己天职的故事,并萃取出三个天职要素:

“一个人生命的天职需要满足三个要素:一、你擅长的事;二、让你觉得被重视、感谢;三、相信你在做的事能帮助到别人。”

这个结论正是一个能协助你辨认出自己人生使命的迷途指南。

图片|来源

首先,你擅长的事,也就是你的能力所在。

当你擅长某项技能后,灵活运用你的能力达成任务后,才能享受随之而来的成就感,并从中产生热情。如此一来,你内心的火炉才能被点燃。

再者,感觉自己有受到重视,是让你能持续在自己的天职上努力不懈的重要反馈,也是让你内心火炉持续运转的燃料。

最后,这件事要能让你相信自己在做的事情是有助于他人的。这并不是指你非得成为个拯救人命的外科医生、或者帮助弱势的非营利组织成员。

想想,一个让客人感受到温暖、备受关怀的服务生,不也是让这个世界更美好吗?

就这样?三个条件这么简单?是的,真的就是如此。

有个年轻朋友大学主修新闻,毕业后找到第一份工作是在间平面新闻公司当记者。那儿的主编特别爱挑他稿件的毛病、嫌他标题下得不够耸动、内文不够刺激,稿子删来改去,最后刊出来都是四不像。

做了半年,他开始质疑自己是否根本不适合记者工作。

但有天,我们找了间咖啡厅坐下来好好整理、分析他的职涯。谈话中,渐渐厘清他非常喜爱进行人物访谈、也享受写稿时文思泉涌的片刻,可是当时的工作总是专注在血腥、暴力的新闻,他说:“我觉得我的文字只是让更多人对这个社会恐惧和绝望⋯⋯。”

推荐阅读:上班上到怀疑人生,工作倦怠是一种病吗?

最后,他决定不放弃记者这条路,只是转换跑道到一间专做专题报导的新媒体,在那里他的深度采访能力备受肯定。也时常有读者对他的文章给予正面回馈,说他写的人物专题激励他能更勇敢面对自己的困难。在这份工作的第二年,他也终于能自信说出记者这条路是他的天职。

“天职不仅仅是一个你找到的‘标的’”,Isay 也提醒所有走在探索路上的人们:“天职常常是我们做了些困难的决定、甚至牺牲了一些事情后才能慢慢收获的成果。它是一个探索和挣扎的过程,但绝对值得。”

假如你感觉自己做了很多努力、拐了好几个弯,却还没找到自己热衷并且可以持续的事物,先别沮丧。这都是探索自己天职历程的一部分。

但千万别忘记,这些挣扎是值得而且必要的。在你探索天职的英雄之旅,不妨跟着 Isay 归纳出来的三样条件,这将是帮助你走出迷雾的人生指南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