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伴侣会出轨?心理学家指出,这与个人依恋型态、性行为开放程度,以及自我效能感相关。

“偷吃”罪不可赦,一旦发现另一半出轨,在痛彻心扉、激烈争执后,因为仍然深爱着对方选择“原谅”,对方不但没有痛定思痛改过自新,而是一再出轨外遇。更让周边朋友难以理解的是,终于弃之而去,遇到新对象以后还是发生同样的情节,让每段恋爱都是痛苦收场。

出轨到底是否有迹可循?也许对于出轨背后的心理动机更加了解,能在认识阶段就能略有感知,决定是否要进一步发展成亲密关系。

心理学家瓦莱丽·吉尔伯特(Valerie Guilbault)近日在《社会与人际关系杂志》期刊上发表最新研究,告诉我们哪些性格更可能发生“出轨”。

在过去关于“出轨”心理学的研究不少,像是过去的研究显示男性比起女性更容易发生“肉体出轨”。然而,心理学家发现近几年男女“出轨”比例越来越接近,性别与之的相关性越来越小。

再来,逃避型依恋者,比起安全依附者面对关系必经的冲突,逃避型依恋者在关系中遇到困难时,更容易躲避、沉默对待,有些人甚至寻找性伴侣对另一半报复,以减轻内心的孤独与自卑感。另外,可能影响的还有对无恋爱关系的性行为开放程度。

延伸阅读:开放式关系:亲爱的,妳能载我到别的女生家吗?


图片|来源

每次都爱上的对象都出轨?人格型是关键因素

不难理解,影响出轨的关键因素包含性欲,但是不只是对“性”的需求如此简单,除了情欲还包含对性的开放态度。心理学家认为还能针对性欲分为两种类型, “协调型情欲”(harmonious sexual passion)以及“强迫型情欲”(obsessive sexual passion),两者的差异可根据人格心理学理论中的“控制源”(locus of control)区分。

所谓的控制源(locus of control)是朱利安·罗特(Julian Rotter)在 1950 年代提出的人格理论,分为“内在控制者”(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 与“外在控制者”(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前者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后者则认为生活受到他们不能控制的环境因素或者机会、命运影响。

一直以来你相信你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吗?还是你通常会把问题归咎给命运?两者不是二分法,但是倾向“内在控制”者通常有较高的自信心,较不易焦虑;相反的,“外部控制”者总是认为生活是受到外在环境影响,性格通常是低自尊与神经质。

问问自己,现在认识的“他”自我效能感高吗?

说到这里,答案呼之欲出“内在控制者”也就是“和谐性情欲者”因为相信自己能控制情欲,能决定何时、与何人发生性行为。基于符合伦理道德不威胁生活现况,即便突然出现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对象,都能控制自己的情欲。

然而,对“外部控制者”也就是“强迫性情欲者”就没那么简单了。因为较差的自我效能感,让他们容易向“性欲”屈服,即便他们知道后果不堪设想,自己可能会后悔,仍然会选择肉体出轨。


图片|来源

在研究中发现,通常对自己出轨的原因解释多半是想报复自己的另一半,提高自己的自尊心或是自认为多重性伴侣是当今合理的社会价值。

也许曾经在被劈腿难以释怀的情绪将你推入万丈深渊,究竟是哪里做不好、哪里比不上第三者。与其不断的自我怀疑,也许在下一段关系中,能在认识初期就能观察对方是偏向哪一种人格类型。对方遇到困难时,他通常会先把责任归于什么呢?举例来说,今天在工作上的业绩下滑,对方认为是自己不够努力,还是更常责怪大环境不好与运气差。

当然,对伴侣不信任与猜忌最终会将两个人的关系越拉越远,这些性格没有绝对,研究分析的结果并不代表当你的另一半属于此类型的人格就是会出轨。

感情终究是互相的,先对伴侣信任才能让对方信任你。而一段健康的关系也需要双方都感到足够的安全感,一旦失衡冲突可能就会发生,这些也都可能让关系结束,并不是出轨才走向分手。但是今天面对一个决心发展下去的交往对象,也不能因为过去的阴影让自己活在猜忌的痛苦中。

延伸阅读:信任比相爱还难?提升伴侣亲密与信任感的五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