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知名交友软体遭控利用假帐号与机器人,营造受欢迎假象,引诱人们付费。
文|Womany 佳琦
“看看谁喜欢你”:如果有一天,like 你的都是机器人
对许多千禧世代来说,使用交友软体几乎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有许多人愿意为此花钱。
数位时代、Techcrunch 报导,Tinder 近几年来营收有大幅成长。从 2016 年的一亿七千五百万美元,升到 2018 年的近八亿营收,其中有很大部分,来自付费会员。
延伸阅读:恋爱往右滑:交友软体真能找到另一半吗?
只不过,9 月 26 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The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下称 FTC)控告 Tinder 母公司 Match Group,刻意利用假帐号、机器人对话,营造使用者受欢迎的假象,再引诱使用者购买付费内容,掏钱看看到底有谁对我按“喜欢”。并且,不只是Tinder,Match Group 旗下其他交友软体如 OK cupid、PlentyOfFish、Match 等软体,也都有类似情况发生。
我们在网路上追求“被爱”“被喜欢”,在按下同意,付出大量个人隐私资讯、定位数据服务、填入各种喜好的同时,换来的却是假帐号、机器人留言,也让人怀疑,这个名为“爱情”的市场交易,在商业的手不断介入之下,我们真的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幸福”吗?
图片|okcupid
假帐号、机器人营造受欢迎假象,让你掏钱
据 Techcrunch 报导,FTC 指出消费者并不知道,Match 的注册帐号,有高达 25-30% 的比例是假帐号。而且,在 2013 年到 2016 年之中好几个月,Match 中超过一半的对话,发生在被官方认定为诈骗帐号(fraudulent)的对话框内。
这导致爱情诈骗、网路钓鱼、以及广告充斥交友软体的现象。
或许,有人会主张,这种状况在许多交友社团、软体中都难以避免。不过更争议的是,在 Match 案例中,交友软体甚至直接从这种情况中获利。
交友软体还会寄出广告电邮或促销讯息,像是‘你吸引了这些人注意!’到潜在的付费使用者手中,引诱他们花钱,看是谁按了他们爱心。
尽管这些讯息与爱心,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诈骗帐号、或聊天机器人。《洛杉矶时报》指出,当有消费者试着反映这种大量假帐号的状况时,Match 还会否认,并拒绝退款。
“我们相信,Match 是有意引诱人们付费来看这些他们已知是诈骗帐号的讯息。”美国消费者保护局局长安德鲁·史密斯(Andrew Smith)指出。“线上约会服务,很明显地不应该利用爱情诈骗,当成获利方式。”
图片|来源
当爱情成为市场交易,商业的手如何介入
回看交友软体,当我们选择将爱情交给网路,看似公平的市场交易,好像帮助了我们更快速方便地厘清自己想要什么,与此同时,科技公司也透过刻意隐藏的资讯不对等,来操纵我们的行为。
2014 年,时代杂志专访 Tinder 创办人尚恩里德(Sean Rad)。当时,他曾在访谈中描述,tinder 的设计,就是从纸牌游戏中得到灵感,精细且刻意地,想让使用者成瘾。
“我们把 tinder 介面设计成游戏。你会做什么、哪些动作、哪些反应,都是设计过的。”因此即使你一点都不想约会,你也很难停止右滑与左滑。
我们按下使用者同意条款、滑动选择好恶、填入更多自我介绍、兴趣专长与政治倾向。这些被给予的选择,在在让我们以为,填得愈多、滑得愈多,就能越接近某个不存在的“真爱”。
但看似自由的无尽选项背后,却只是让我们自己成为更好的数据商品,贩售给其他产业。
事实是:这个时代,我们为了被爱付出更多代价
不过,即使早知如此,我们却仍难以抗拒“对的人”的幻想。甚至可以说,整个交友软体产业,几乎就是建立在“对的人”幻想基础之上。
如果,我们的照片真的得到了数百个陌生人的喜欢。如果,在网路的那头,真有某些与我们契合度 97% 的对象也在寻找恋爱。如果,不断地出卖自己,真能换到一次“真爱”?
近期为了遏止假帐号与机器人,也有其他软体推出 AI 人像辨识系统,试图过滤假帐号。
只是,这个时代的我们真的太寂寞了。出于虚荣,出于空虚,我们一次又一次,在无尽的数据海中,想找到自己被喜欢过的证据。
在右滑别人之前,你也愿意右滑你自己吗?
也或许,问题并不是出在工具,而是关乎抱着什么心态使用它。
首先,相信自己总会被爱,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爱是我们每个人生存的基础需求。希望被爱,是很自然的。
只是我们更希望,在“找到真爱”之前,你也可以付出相同的时间,好好地了解你自己。如果,扣除掉机器人、假帐号,选择你的人,你都不喜欢。我们希望,在这个时候,你更要选择你自己。希望在右滑别人之前,有一天的你,也愿意右滑你自己。
延伸阅读:恋爱的必修课:在爱里保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