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神分析看,为什么人想在结婚前,先选择同居?是想婚前试爱,还是同居上瘾?

人们会选择在结婚前先同居一阵子,一般是想来个婚前试爱、体验与心理准备,彼此试着去经验那些婚姻生活才会经验的问题,看能不能解决或磨合。但今天的情况是人们似乎对同居“上瘾”而减少结婚意欲,使得有基督教背景的媒体一边强调同居关系比婚姻关系有更多负面因子,一边把问题归咎于人们心中的恐惧,要以“神的信心”来解决[1]。如果真的是这样,大家不都不会同居,只想赶快结婚?


图片|《月薪娇妻》剧照

 “真的婚姻 x 相处恨爱”同居必须经验的事

让我们先排除太多的文化因素,如催婚逼婚、生孩子的年龄底线、没有名份的污名等,单纯以个体心理的角度去了解“同居上瘾”现象。以精神分析的角度出发,我想甜蜜的二人在同居时,其实潜意识地面对着三个问题:在“真”的婚姻里,有甚么关系的“恨”与“爱”会升起?

1. 没有恨的同居,是玩假的 

人们对同居总是有着粉红泡泡的幻想,当然这泡泡也是真的,一如有研究发现女性进入婚姻或同居,都能减低情绪困扰(emotional distress),且不论男女,在第二次进入同居模式后,双方的情绪都呈现正面发展趋势[2]。是不是很让人上瘾?或者人们会妄想同居的甜蜜会无缝接轨至婚姻当中。

但事实上,如果一段同居关系没有出现关系的磨擦,就是心理学上说,没有攻击和恨意的浮现的话,这倒是不太正常的!因为攻击的出现,总是在区分甚么是我的、甚么不是(我与非我的区分),或者说,把人从共融的美好幻想中拉开,重新标示出个人的界线。这些“你的、我的、我们的、不是我们的”分类,形成后续婚姻关系里把对方视为独立个案之尊重的基础。所以说,如果一段同居关系中没有负面情境出现,那心理学家反过来要开始预测他们的婚姻会面临怎样爆发性的麻烦。

2. 同居式婚姻?真的假的?

另一个同居之所以迷人的粉红泡泡,在于尽管在生活方面十分类似婚姻生活,但它依然是“假的”;也正因为我们很清楚它“真的是假的”,所以我们才能“真的”把同居当做婚姻般来享受它,而不用面对双方家族而来的责任和压力、税单/银行贷款/公-私型保险等大量文书处理、乃至惹毛人的各种家庭杂事[3]。

这种由于某事“真的是假的”,才能够“真的”享受的状态,其实就是小孩最熟悉的玩游戏(playing)。试想想,如果扮家家酒的食物和厨具是真的,这不只危险,小孩的好心情也会立马降到零点;或是成年人去玩的密室逃脱不是假的密室,那它就会变成真实上演的《夺魂锯 Saw》。反过来,如果玩扮家家酒的小孩、玩密室逃脱的成人没有把这件“假的”事当成是“真的”,那他们也一定不会觉得好玩。

所以如果同居让人上瘾,那是因为“真的是假的婚姻”会让事情变得安全、好玩和享受;当同居变得过于“真的像婚姻”时,人们就不能再“玩假的”了。同居中要面对的“真”,其实是指人们要真的把它当作“婚姻”来游戏──即便手上拿的只是扮家家酒的塑胶碗盘──这样,他们也就能够像小孩在游戏中学习处理关系中的恨,使恨意回到或出现在现实和婚姻里头时,它们的伤害性早已降低。

3. 爱与性,都得成熟

其实爱与恨应该并在一起谈,但由于爱常常是对恨的克服后才出现的,所以我单独放在最后才去谈。前面讲到的关系磨擦,其实常常在性生活中得到体验:同居时的性关系,某程度可以说,是二人必须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享受性关系的方式,去认识性关系当中二人交织的情感、控制、主导、接受、顺从等,如何影响及丰富日常的生活。如果性过于压抑或禁止(不接受性成熟),与被过于放大或强迫(假的性成熟),那爱的品质也一定会受到影响,因为性关系中的恨与攻击所延伸的界线与人际问题,并未得到有效的妥协与安顿。如果这个时候还怀了孕,那同居的游戏就常常被迫终止,立即回归现实。

再补充一点,不接受性成熟的同居,很可能会让爱的激情渐渐化作亲情;而假的性成熟,也常常只是暴力与孤独的一面屏风。除非二人能够真的玩同居的婚姻游戏,才会逐渐找到这个过渡阶段的出口,找出建设家园的可能性未来。也就是说,有一种彼此之间对于关系的“信任”从中萌生,且基于这个信任,他们都愿意负起责任去消化关系中的冲突与不和,重新转化为爱。

居,该如何同?

对想要同居、正在同居、甚至是身边的意见人士,应该记得即便“沉迷同居”多少是因为“恐惧婚姻的真实性”,那还得了解“玩同居这游戏”的重要性为何。精神分析师 Winnicott 指出,在健康的发展中,小孩会接受象征,即一物代表另一物,那他们就能够从严苛事实的冲突中得到缓和,也就是有了转圜的空间:

“游戏,建基于对象征的接受,它有着无穷的可能性│Play, based as it is on the acceptance of symbols, has infinite possibility in it.”

就是,婚姻的无穷可能性,也存在于人们能够接受同居作为婚姻的象征来游戏。然而,“游戏不是一天玩成的”,所以计画同居者需要给自己时间,先学会把同居代表真的婚姻来玩、从中经验与磨练、最后得到满足后,时间便会教人渐渐过渡至婚姻。有时候不只是身旁的长辈急着想抱孙子或朋友想快点喝到喜酒,而是同居的一方自己也着急了,那其实也不一定是好事。在今天这个速食爱情文化里,计画同居者很值得为自己排除过多内外在的干扰,让彼此和亲友都认真看待这场同居生活游戏。这样,同居才不会只沦为对婚姻的一次拙劣模仿,或成为法国哲学家 Cioran 笔下所写的:

“爱情,不过是两沫唾液的交流”

事实上,熟悉香港的台湾人应该很懂得这个道理才对?如果“一国两制”的同居只是玩假的,50 年的时间还未到就被外力干扰或逼着要结束,那这段一个中国的婚姻就注定是场灾难。

“对我感兴趣的人,必然有点甚么疯狂的东西”: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