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是闲下来觉得无所事事好废,开始计画等一下要干嘛,但又不知不觉让时间溜走、最后一事无成吗?西班牙心理学家为此现象发明了一个词汇“ociofobia”——即人不懂如何享受空闲,过于专注在工作或其他活动来逃避一些他们不想面对的问题。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一空闲,就无法选择自己应该做甚么吗?

我们都忙碌,只要一有时候停下来,回到房间面对四壁,总幻想要怎样优雅又有效率地花掉这样的一个晚上。结果?摊在床上滑手机,不知又养了几寸肥肉,然后抱着内疚与期许入睡——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虽然,这样的事并不“instagrammable”,但原来这并不是孤单的心事。西班牙心理学家 Rafael Santandreu 为了这现象创词“ociofobia”(翻译:leisurephobia/空闲恐惧)——即人不懂如何享受空闲,过于专注在工作或其他活动来逃避一些他们不想面对的问题。

延伸阅读:专访张曼娟:我们之所以努力工作,是为了享受生活


来源|unsplash

一个人空闲的时候会做甚么,是最能看到他是如何自处、及如何看待自己。专属自己的时间,理应是完全放松的时间,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无关别人与工作。可是,我们不知不觉让社会给予自己太多的目标:外表要亮丽、勤努工作,先死后已、身上不许有半两赘肉、还得在工作以外发展兴趣⋯⋯于是,空闲时间,也填满了一堆目标,却不知哪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

但是,要是此时此刻,摊在沙发上滑电话就是令你最快乐的事?要是此时此刻,比起运动的安多酚,你更想坐在 PS4 前做个“宅女”呢?要是此时此刻,你真的不想打理头发皮肤,作个懒女人呢?要是你天天都有如此挣扎,害怕空闲,又怕太闷,定要把时间表塞满,会不会或是不懂面对自己?

延伸阅读:软烂生活之必要!Mr.Donothing 插画集:床跟我约好,一起当烂泥

你有“leisurephobia(空闲恐惧)”吗?

迷信效率:做甚么事也一定要有效率与成果。对于你来说,比起快乐,成功与成就更重要。


来源|unsplash

以数量取“胜”:追求成功没有问题,但你会以量取“胜”,而不是质素。


来源|unsplash

焦虑:没有计画的晚上或周末,就会十分紧张焦虑。


来源|unsplash

以同样方法教导小孩:自己不懂享受空间的人,也很有可能以同样方式教导小孩,把他们的时间表塞满。


来源|unsplash

“闷”不一定苦 别为讨厌的事忙碌

心理学家 Rafael Santandreu 就认为我们要学习接受“闷”。即使一整天甚么也不做,也没有甚么大不了,有时甚至是必需。那当然,不是天天无所事事,而是忙里要偷闲。

同场加映:《小王子》懂得寂寞的人才能享受自由

他更提出,其实最好的比例,就是 1 小时工作,23 小时休闲,而他所谓的休闲,是做自己喜欢的事。“休闲”比“正事”成功的人比比皆是。村上春村写的是“厨房小说”,在开酒吧后的空闲中书写。

无所事事不是罪过,在做享受的事情,哪怕只是滑电话,谁人如此狭隘断定那就是浪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