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交过 20 多个男朋友,最短的只持续了三天,最长是五个月。问喜欢他们什么地方,她也说不出来;无法拥有长期关系、但又不断拥有新的恋情,因为她知道,如果开始依赖某个人,当有一天要失去对方的时候,那会很痛苦。而这些心理与行为表现,其实都可以追溯到她的原生家庭。


图片|来源

本文作者|Yvonne 蔡宜芳心理师

在小筑还很小的时候爸爸就过世了。妈妈因为精神疾病时常住院,小筑在社会处社工评估之下开始住到寄养家庭。但法律规定每次寄养年限只有两年,在妈妈仍然处在不停出入医院、没有稳定工作的状态,小筑待过三个寄养家庭,换过四间国小。

国小高年级的时候,小筑开始上网和网友聊天、使用交友软体,因为自拍裸照被转介来辅导室。现在国二的小筑,已经交过二十多个男朋友,最短的恋情只持续了三天,最长是五个月。问小筑喜欢他们什么地方,小筑也说不出来,只是觉得晚上有人可以聊天很好,不然实在是太无聊了!小筑常常觉得心里很空,好像少了什么,但只要有人可以聊天,感觉就好多了!

心理治疗学派中的客体关系理论指出,我们和主要照顾者(如母亲)的关系会复制到与他人之关系。因此,小时候与母亲的互动经验是我们自我概念、对他人的心理意象、亲密关系发展与情绪发展的基础。我们在生命早期与主要照顾者的互动关系经验会被内化,成为我们内在的人我关系型态,而这样的关系型态常会在日后的人际关系中重现。[1]

我们的主要依附对象通常为父母,是一个长期而稳定的客体,让我们在变动的环境中依然有安全感,让我们知道今天我去冒险、尝试新事物时,如果失败了,或跌倒受伤了,也有人在身后可以依靠,可以回家;就像宝宝尝试站起来,跨出第一步,当他跌倒了,他知道妈妈一直在身后为他加油,不会突然不见。

但小筑却不同,小筑的主要照顾者不断变动,小筑必须去适应新的主要照顾者、适应新的环境、生活方式、家庭文化、以及主要照顾者的个性和态度…等。因此,小筑很难和他人建立长期而稳定的关系,而且小筑也很习惯身边的人来来去去。因为,如果开始依赖某个人,当有一天失去他的时候,那实在是太痛苦了,因此小筑很容易答应和他人交往,渴望有人陪伴的感觉;但如果对方提分手,小筑也不会觉得太难过。

依附关系是什么呢?依附关系及分离焦虑由 John Bowlby 所提出[2]。之后,Harlow 进行恒河猴的实验[3],他做了两个人造的猴妈妈,分别是有奶瓶的铁丝妈妈和布妈妈。研究发现,恒河猴除了喝奶的时间会在铁丝妈妈身上以外,其余的时间都紧紧依附着布妈妈,发现会让恒河猴依附的是柔软、温暖的触感,而非食物。这个实验告诉了我们,在物质需求底下更重要的需求是得到温暖及被爱。

而 Ainsworth 做了陌生情境的实验[4]。她拜访了乌干达的二十六个家庭,提出了三种依附类型,分别为安全依附、矛盾依附,及逃避依附。回到美国后,她进行了着名的陌生情境实验,一开始妈妈和一岁左右的宝宝在游戏间,之后妈妈离开,陌生人进来安抚幼儿,最后妈妈回来,她发现:

1. 安全依附型的宝宝在妈妈离开的时候哭泣,但能接受陌生人的安抚,在妈妈回来以后也很快的破涕为笑,在妈妈安抚之下可以继续玩耍。

2. 矛盾依附型的宝宝在妈妈离开的时候很焦虑,不断寻找妈妈,但在妈妈回来之后渴望妈妈拥抱却又对妈妈生气,甚至拳打脚踢。

3. 逃避依附型的宝宝在妈妈离开的时候会寻找妈妈,但在妈妈回来的时候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甚至想逃避。

小筑属于逃避依附型的孩子,在小的时候时常目睹爸妈争吵,之后面临爸爸过世、妈妈不断进出医院的状况,小筑的照顾者不断变动,导致小筑和照顾者的连结并不深。因为小小年纪的她,不知道自己会在这个家住多久,或是哪天又要搬到哪里或转学,她习惯不和人有太深的连结。但内心深处又十分渴望被爱,因此在网路世界中寻找一个又一个可以陪她的人。

国中三年的时间,小筑和寄养家庭的冲突不断,小筑染头发、交男朋友、和男友出门彻夜未归、甚至带男朋友回家藏在家里…等,让寄养家庭不胜其扰,寄养家庭多次和社工讨论想终止寄养。

很幸运的是,小筑在国中遇见了很关心她的班导。小筑在班上表现还不错,成绩中上,也和同学相处的不错。小筑不像在国小一直转学,国中三年都在同一个学校就读。对于小筑来说,导师是个相对来说长期而稳定的客体,让小筑感受到无论她犯了多少错误,还有一个人没有放弃她。

这对小筑来说,就是一个难得的“矫正性情绪经验”(correc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14]。这是个跟以前不一样的经验,所谓的“矫正性情绪经验”指的是:当个案再次经历到在其他关系中未能解决,以及在过去成长的依附关系中经常经验到相同的人际模式时,谘商师或是个案的重要他人能以崭新且有效的方式来回应。对小筑来说,“感受到无论犯了多少错误,都没有被放弃”就是个很重要的新经验,导师是个稳定的重要他人,让小筑知道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带给小筑莫大的帮助和力量。


图片|来源

  • 爸妈可以怎么做:

  1. 培养安全依附的孩子:孩子的第一个亲密关系,就是父母,孩子和父母的依附型态将会影响未来他和男女朋友的关系。在宝宝哭闹的时候,父母若能敏锐的觉察孩子的需求,并能适当的安抚宝宝;随着孩子长大,当孩子有异状或是需要协助时,父母若能敏锐的觉察到孩子的需求,给予陪伴和支持,这样比较容易培养出安全依附型的孩子。

  2. 当你情绪失控打骂孩子,请向孩子诚恳的道歉,并表达爸妈还是很爱你。

  3. 当孩子开始不信任父母,不想和爸妈说心事时,告诉孩子“爸妈也在学习改变,当你想找人说话时我们都在”

  • 爸妈不要做:

  1. 不管孩子做什么都被骂:让孩子感觉到做A也不对,做B也被骂,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有习得无助感,觉得做什么事情都是错的干脆就不做了,开始自我放弃。

  2. 忽略或否定孩子的需求:像是过早训练孩子如厕,或是当孩子尿床时,严厉的责备孩子。

  3. 有条件的爱:像是“如果你不吃青菜(或是不好好写作业),我就不爱你了”,这样可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若不照着父母的话做,就不被爱了。这样的孩子可能学会做一些让父母开心的事来讨好父母,但内在却非常缺乏安全感。

  4. 若父母长期有上述的状况,孩子可能会非常焦虑,变成又想靠近父母又害怕靠近的矛盾型依附;或是开始逃避,假装无所谓,变成逃避型依附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