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常规性的伸展台、拒绝用超模大炒话题的商业手法、拒绝对于自家品牌多作评论⋯⋯不走阻力小的那条路,Margiela 如何改变九零年代的时尚产业?


图片|来源

DECONSTRUCTION,在时尚的字典里,中文的翻译是“服装解构”。

在八零年代的尾声,时尚产业来到了最丰饶、最浮华的年代—用色大胆、廓形直接、任何面料都惹人注目。然后倏地来到九零,设计师们开始分别谈起“极简”与“解构”,原先的 Joan Jett 风被更细腻的时装质地取代,比如可看见的褶皱、参差的缝线、分开的脚趾,比如 Martin Margiela 。


图片|来源

Margiela 改变了九零年代的时尚产业,不过是轻轻的、不着痕迹的,甚至比当年红极一时的川久保玲与山本耀司更为低调, Margiela 拒绝常规性的伸展台、拒绝用超模大炒话题的商业手法、拒绝对于自家品牌多作评论, After all,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


图片|来源

1980 年从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学院毕业之后, Margiela 曾担任 Jean Paul Gaultier 的助理约三、四年( Gautier 在纽约时报的受访中提到:“这小子待在我那根本是大材小用,我在金梭奖上第一次看见他的才华,但我想 Margiela 的本领不仅于此。”),然后在 1988 年,他和 Jenny Meirens 共同创立了 Maison Martin Margiela ,传说中的四个针角和数字搭配圈圈就此问世。

“对我来说,穿我衣服的人能够找到与那些穿衣规范、抑或是流行标准全然相反的穿衣之道,才是很重要的。” Martin Margiela 如是说。

所以,究竟什么是解构?


图片|来源

这个词汇在当年被看作某种对于奢侈的反弹,评论家开始注意到设计师对八零年代的主流价值观感到沮丧—太多金钱象征、太少想像空间,对于 Margiela 这样特立独行的时尚菜鸟,在他的系列中可以看到,衣服被干洗袋包裹住、添入日本的侘寂美学(如现在人脚一双的 Tabi Shoes ),于无彩色调中玩转衣形轮廓与比例(如 08 年的大型方领洋装),或是将回收再利用的异材质制作成前卫装束(如 99 年的手套衣、 09 年的金发外套)。


图片|来源

然后这位改写时尚史的先驱,在 1997 年宣布将成为爱马仕的创意总监,也就是所谓的非主流份子碰上比高级更高级的百年时装屋,白色长袍碰上了日落橘盒,前卫层次碰上了法式优雅,究竟短短七年之间、两者之间碰出了什么火花?


图片|来源

“当爱马仕找上门时,其实 Margiela 一开始是很排斥的。”昔日搭档 Jenny Meirens 曾经老实的公开表示, Margiela 当时并不觉得自己的经验、技艺、才华符合爱马仕的高标准。

不过他错了,他比谁都够格。


图片|来源

一开始,爱马仕的团队对于Margiela不接受秀后采访不太理解、Margiela的团队也认为经营两个品牌可能会让他吃不太消,结果当Margiela for爱马仕的第一批设计系列(1998秋冬)抵达店内、造成轰动之后,双方从此噤声,我是说好的那种噤声,基本上从那之后,他想怎么做事、谁都不容也不会置喙。


图片|来源

原先只有熟女才会靠柜的爱马仕,在当时逐渐成为年轻人拼命吃泡面(开玩笑的,可能是吃小麦干粮?)也要存到钱购入几样单品的新潮品牌,譬如蛇纹皮革斜裁及膝裙搭配高筒靴、譬如Cashmere制成的毛衣和长袍式风衣、譬如顶级羊毛打造的V领连身裙,爱马仕的极高质感依旧存在,不过Margiela成功将非主流的解构玩心带入了品牌,极度和谐却又攫人耳目,成功满足原本的消费者、同时吸引了更大的潜在族群。


图片|来源

“我从来没和这么有趣的人共事过,我喜欢他总是挑战新的服装概念,有些人的创意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但Margiela的想法是我们怎么追也追不上,看也看不腻的。”爱马仕的艺术总监Pierre-Alexis Dumas,曾这么形容Margiela执掌品牌的七个年头。


图片|来源

说句实话,还没熟稔时尚产业之前(我是说高中觉得穿 Ed Hardy 或 STAYREAL 就是最酷最屌的那时候),我就已经非常喜欢 Maison Martin Margiela ,那时的我甚至不知道他是哪里出生、立了什么里程碑、原来“ 0-23 ”的数字标签分别代表不同系列,更别提在乎他曾经和爱马仕有过牵连。我就是喜欢他、喜欢这个品牌、喜欢九零年代当大家都在穿牛仔外套搭配乐团 T 时, Margiela 根本 Don’t give a fuck 的只想做自己的创作精神。

做自己啊,还得做得低调、做得有才华,这才是真本领。


图片|来源

世上不会再有另一个 Martin Margiela ,他的作品是“艺术”,只是我们称它为“服装”,因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似假若真的更懂他一点,哪怕只有一点点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