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别人家的OOO这么厉害。”“这没什么好怕的!”父母一句无心的话,不知不觉地“否定”了孩子的情绪。如何让孩子不焦虑,七个检测方法与实际经验为你解答。

在生命中,有一些时刻,是否让你感到美好?一个人的咖啡的时间,一个人静静地读一本好书的时光,多么美好。

这个周末读了一本书叫做《焦虑的孩子》,这本书的作者 Paul Foxman 是一位心理医师,他在书中揭露自己儿童时期的经验,父母离异、性侵害、需要紧急气切的濒临死亡经验,以及在纽约着名的地狱厨房(暴力和种族紧张的社区)成长的经验,让他自己就是个从很小就开始有焦虑反应。

作者有多年的经验,长时间都无法放松,大多时候他都很紧张,而自身因为完美主义、控制的需求、高表现的动机、因为自我要求一直处于很大的压力下,在他的童年期和青春期,他会把焦虑隐藏起来,并假装自己很活泼,很有自信,而且当他在外在世界表现得愈杰出的时候,他想要隐藏焦虑的压力也就愈来愈大。

延伸阅读:“工作时,烦孩子;照顾孩子时,担心工作” 4 件事,摆脱焦虑


图片|来源

作者列举了下面这些症状都是过度焦虑的症状:

1. 过度或不真实担心未来的事件 
2. 过度或不真实的担心过去事件的合宜性
3. 过度或不真实的担心自己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包括学业成绩、运动和社会能力在内
4. 身体会出现一些反应
5. 过度的自我意识
6. 在很多事情上,都过度需要别人的安慰
7. 无法放松和高度紧张

你可以看看上面七个,自己、孩子、你的家人、朋友符合几项?很有可能你就是深陷在“焦虑”中,这是一本 2005 年出版的书,但是,即使到了 2019 年我拿起来读,都仍然觉得非常值得一读,也更能够理解限在焦虑里面的人的心情,还有去思考我们该如何理解和支持深陷在“焦虑”中的人。


图片|作者提供

下面是一些读后心得,也是我开始省思的成长功课,当孩子告诉你他的某些担心的时候,你都会如何回应他们呢?

A.“这个有甚么好害怕的、这有甚么好担心的”
B. “你想太多了,怎么可能”
C. “你看哥哥都一下就学会了,你怎么就这么胆小呢?”

选项 A 和 B 是大部分的家长,可能都会回应这些话,但这句话第一时间他做的事情是,“否定”了孩子害怕的感觉。不管孩子陈述的内容在你听起来是否是合理的担心,首先我们不应该去否定他说好可怕或是好担心,我们要能“接纳”孩子的情绪。当孩子感受到他被明白、被了解、被接纳的时候,他才能进一步学习如何去面对自己这样的情绪。

延伸阅读:怕黑、怕鬼、开灯睡?心理师教你让孩子三步骤不怕黑

我从另一本书上,看到一些作法觉得不错,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当你害怕的时候,可以念出来说,我接受我现在觉得害怕的感觉,我接受我自己现在觉得很担心的感觉,而不是告诉自己不要担心、不要害怕。

身为旁人或父母,安慰的方法也不要是不要担心,而是去同理孩子的感受,引导他说出他在担心甚么?他在害怕甚么?可以的话,可以抱抱你的孩子,一些肢体接触会让他感到更有安全感。

选项 C 是长辈习惯用的方式,叫做激将法,拿手足做比较,拿邻居做比较,那个谁谁谁都怎么样,华人普遍认为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出孩子的潜能。但是,这种方式是最不正确的,我们一定要知道,你这样说话,是因为你希望孩子变得更好,变得更强,但是孩子不会因为你这个方法进步,反而很危险!请问比哥哥厉害或是比姊姊厉害,或是比哪个同学厉害,真的是孩子该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吗?

父母无形中,透过言语,把这些人形塑成孩子的“竞争对手”。父母出自于好意,认为“有比较才有进步”,但是,每个人的长处不同,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父母,我们是孩子爱的安全感来源,请让你的孩子感觉到你很爱他,不论他的表现是好是坏,都不会影响你对他的爱。

做为父母,我们不要再比较了
做为主管,也不要拿员工跟另一个员工比较了
做为男朋友/女朋友,也不要拿这任跟前任比较了
做为自己,也不要拿自己的人生跟别人的人生比较了

因为比较,对于焦虑并无帮助,反而会让焦虑更加恶化,书中作者要我们审视自己,你可能没有发现,自己和家庭往往就是孩子压力的来源。

书中作者 Paul Foxman 提到经常受到批评的孩子会不敢尝试、害怕失败,以及无法在课业和社交上有成功的表现,所以多给予正向的语言,新一代的父母其实多半已经会用正向的语言取代负面的批评和否定,但是有一点我觉得可以做得更好的,就是“帮助孩子有成功的经验”。

比如说,如果孩子很害怕上台讲话,可以从比较小的场合(例如家里亲友)开始让小孩练习在大家面前讲话。更进一步,当孩子害怕上台的时候,可以帮助他回想他的成功经验,像是你幼稚园的时候成果展那天就在好多人的面前表演啊?

让孩子回想成功的经验,也帮助他建立和累积新的经验,这些都是父母可以做的,你知道吗?当你给孩子甚么,孩子就会得到甚么。

我想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一次,我的孩子对于幼稚园要上台表演,非常担心和焦虑,长辈就用幽默的方式告诉他,你就把下面的人头阿,黑黑的一片,都当成西瓜就好了,孩子听了就哈哈大笑。虽然内心仍然焦虑,我也不知道他是否真的上台那天把大家当成西瓜,但是过了四年后,换弟弟要在幼稚园表演成果展了,我就听到他问弟弟会不会紧张,然后他告诉弟弟,你就把他们(观众)都当成西瓜就好了。这个谈话像闪电击中我的脑袋,没想到过了四年,小孩还记得当年长辈的一句话,我想这句话给了他很大的力量,他现在也想把这股力量传给弟弟,他除了同理弟弟的担心外,他也用同样的方法鼓励弟弟,所以孩子是很会模仿的,父母的影响力是很大很长远的。


廖家欣 Kelly  生活市集松果购物365超市共同创办人,现任上柜电商创业家兄弟总经理。图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