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犹豫要不要去同学会“尬聊”吗?专家建议,想要如鱼得水参加同学会、重拾当年友谊,先做好 4 不 5 要。


图片|周书羽摄

要不要参加同学会?参加之后要跟同学们聊些什么,才不会沦于爱比较,又能快速拉近距离?专家提出 4 不 5 要,让每个人参加同学会都能如鱼得水、重拾旧时友谊。

集结 15 位哈佛商学院名师忠言的《记得你是谁》一书中,贝尔(David E. Bell)教授奉劝学生,年轻时不要参加校友会,因为它会无意的让人们互相比较,而忘了勇敢、轻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但当人生年过半百到了另一个境界,自己因种种历练而不会再斤斤计较时,就是参加同学会的时候了。

话虽如此,但对许多人来说,到底要不要出席同学会,是个永远的疑惑。这话题正反各有支持者。对于热中参加同学会的人来说,和年轻时的旧识在一起,有共同的话题,无疑最能放松,又找回了青春的记忆,如果把同学会场地布置成 20 岁左右的场景,再播放当年熟悉的流行音乐,参与者不感觉年轻也难。

不过,倡议绝对不要参加同学会的人,也不在少数。

同学会变成比较大会,换个角度理解“讨人厌行为”

47 岁、在外商公司担任公关专员的陈培明说,即便他从事需要人脉的公关业,对于参加同学会的邀约,依然敬谢不敏,研究所毕业后,他只会和几位比较要好的同学保持联络。

“同学会只不过是一个大家吹牛、浮夸自己实力又假惺惺的比较大会,明明不熟还要装熟,跟你勾肩搭背称兄道弟,感觉很不舒服⋯⋯”问起他从不参加同学会邀约的原因,他一股脑倒了许多。

延伸阅读:0 岁以后朋友变少?因为发现最该讨好的,还是你自己

时事网路大数据媒体《网路温度计》曾做过分析,同学会里的讨厌鬼行为包括爱吐槽、乱提糗事、晒恩爱、打听八卦、聊政治等敏感话题、还有就是什么都能比。

首本出版探讨华人社会“低自尊”现象《找回爱与尊重的自尊课》的谘商心理师苏绚慧表示,其实有些被视为“讨厌鬼”的行为,像是爱夸耀、爱比较、揭人疮疤、爱摆架子等等外显行为的背后,可能藏着极想要掩饰的自卑感。

“低自尊的人常常觉得自己不够好,更怕被人识破自己不够好,”苏绚慧解释,“若低自尊的人却有高自尊需求,表现出来的反而是我要赢、要比、要争,就是要比人强。”

这种竞争压力,在同学会更容易浮现。这是在短时间及紧密空间内就要展现人际能力的场域,眼见他人在同学会里悠然自在聊天的模样,会更让低自尊却有高自尊需求的人们焦虑,“他们会更想透过外在的评价来肯定自己,像是被人称赞‘有能力’、‘有才华’,甚至肯定自己是个好人。”

“4 不”因应讨人厌行为和话题 

心理谘商师林萃芬说,她会去参加同学会,也看过和听说过夸张行径,除了爱比较、爱炫耀,还有人追着隐私穷追猛打,场面说有多尴尬就多尴尬。她的应对之道有4不:

1. 不想回答的问题,不正面回应

遇到不想回答的话题,你可以笑着回问对方。像是被追问“你怎么还不结婚?”、“一个月赚多少钱?”,你可以淡淡回应:“我觉得还好,你呢?”、“薪水就刚好够用,你呢?”把问题顺势抛还给对方。

2. 不想听的夸耀,别用疑问句回答

面对自夸说个不停的同学,除了礼貌听听外,你可以把握说话空档,只简单回以“厉害”、“真不错”等肯定句,千万不要用“真的吗?”、“然后呢?”这类的疑问句,再给对方有继续回答的机会。采取零资讯、零提问的回话,对方就没有太多接话的空间。

3. 不想深谈的人,藉势接电话/尿遁

行动电话有时是个“转场”的好工具。遇到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同学,转身离开太没礼貌,这时以“不好意思,我接个电话,”或是“我饮料喝多了,去上个洗手间,”顺势抽离。但端出这种理由后,最好真的先暂时离场,可别直接走到别人身边聊了起来。

4. 不想变成落单的人,先找好桩脚

没有人会跟所有同学都相熟,林萃芬说,她曾经听过一个案例,有位女生原本学生时代就内向害羞,出席同学会仍旧沉默寡言,即使有人与她攀谈,说没两句立刻冷场。“因为那次刚好跟她熟的同学都没有到,”林萃芬建议,如果自己本来就是比较慢熟的人,可以先向主办人或是较好的同学确认哪些人会出席,事先约好“桩脚”,就不会身陷陌生族群里不知所措。

延伸阅读:去久违的同学会,怎么穿最能自在表达自己?


图片|周书羽摄

“5要”谈话技巧,免当句点王

除了怕遇到不愉快的人和话题,许多人不想参加同学会还有个原因,就是觉得自己跟不熟的人无话可说,想不出话题也接不上话,深怕攀上“句点王”的宝座。也有人深怕一开口就踩地雷,苏绚慧说,她曾听过有人不经意问“你小孩现在多大了?”殊不知被问的这位同学才历经丧子之痛,知情者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苏绚慧说,其实不单是同学会,面对像是亲戚、应酬这类有点熟又不大熟的聚会,“察言观色”是关键重点,涉及隐私的话题不要主动提出。5个谈话的基本功夫可以学起来:

1. 先跟主办人探听情报

老同学的近况,往往是同学会主办人最清楚,可以在参加同学会前先跟主办同学小聊一下,了解有哪些老同学会出席以及他们的近况等,如果有特殊敏感事件,最好记在心里,避免在互动时误踩地雷。

2. 想炒热气氛,自嘲就好,别糗别人

同学相见,难免一时热络忘了分际,学生时代的糗事通常也是大家拉近距离的最好话题。林萃芬说,“但你不知道,这个糗事对当事人来说,是不是一种伤害,”她建议,只提自己的糗事、自嘲,会比糗别人更好。

3. 想找话题,从眼前食物开始

许多同学会的形式,就是坐下来吃饭聊天,如果可以走动还好,遇上固定座位的大圆桌型,左右的人若是没话聊,场面真是冷到最高点。这时不妨从眼前的食物开始聊,谈谈餐厅,谈谈爱吃的食物和店家,就有机会慢慢带出更生活化又不踩地雷的话题。

4. 先想好自己的底线,避免透露过多资讯

苏绚慧说,她曾遇过个案在参加同学会后,被某个同学当成“拯救者”,三不五时就想深聊或约见面,如果回应略为冷淡,就被对方视为背叛,不堪其扰,也有人从此变成对方的行销对象或不时请求额外帮忙的“人脉”。

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在聚会时的谈话技巧很重要。个人资讯及生活经验当然是种话题,但主导权在自己手上,要透露多少程度,最好事先想好底线,免得一高兴就忘了分际,后悔莫及。

5. 准备好“拒绝”的藉口

热闹的场合,难免会有邀约续摊或是劝酒、起哄等情况,真的不想参与就不要勉强自己,但可以事先想好拒绝又不失礼的理由,像是“我今天开车来”、“明天要体检”,就是很好的挡酒话术。先想好情境,勇敢说出来,你不会因此而得罪真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