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人面前不能有意见,而你渐渐长大后也习惯了沈默吗?如果你想改善关系,两个步骤重新让自己与他人的角色回正。

很多父母想要为自己的“小我”加分,同时对这个世界充满恐惧,所以会将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压力加诸孩子身上。

还有一种父母不知道怎么跟孩子相处。因为受到上一辈的压力,有时他们会宠着孩子。我就看到很多父母跟小孩说话时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生怕一句话就得罪或惹怒了孩子。其实,这对孩子并不好,尤其是青春期的小孩。孩子要学会尊敬父母,对父母抱持感恩之情,这种做法会让孩子把你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无法养成感恩的心。

在所有的关系里,想要正本清源地解决问题,归根究柢,关键永远在我们自己身上。一个没有底气的妈妈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就是会被孩子的淘气、霸道凌驾。面对老公、面对公婆也一样,如果你自己没有底气,就会一直看别人的脸色。这可能跟小时候的成长背景有关,也许你的父母就是非常高压的人,会用父母的权势压制你,你只能战战兢兢、唯唯诺诺地听从他们的想法和指挥。长大以后,你还是生活在这种阴影下,没有办法找到自己的力量,所以即使面对那么小的孩子,也会觉得理亏。


图片|来源

如果你意识到这个问题,那么解决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看到这种情形,看到你在孩子面前挺不起腰杆,没有办法摆出母亲的尊严。

第二步就是修正它。如何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底气、有内力的人?我一再地说,要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做好自己,不要害怕别人侵犯你的界线;若有人侵犯你的界线,就柔中带刚地把他推回去。

延伸阅读:张德芬专文|没有父母的爱,我也可以过得很好吗?

比如我在台北的时候,住在父母楼上,常常会去他们家吃饭,有时晚上回来晚了,我就不过去,会打个电话告诉他们:“我今天不回来吃饭了,你们吃完就休息吧。”我爸爸会说:“那你吃完饭回家坐坐吧。”我如果不累、有时间,就会回去;可是如果我跟朋友吃饭晚了、累了,就会说我不回去坐了。我爸爸会接着说:“那你要打电话给我,你回来了我才能睡觉。”我觉得这样有点过了,你睡觉是你的事,为什么一定要等我回家打电话给你,你才睡觉呢?如果我今天要在外面待到很晚,十一、二点才回家,你是不是就要来限制我的行动呢?于是我就跟爸爸说:“我不会打电话给你,你先睡吧,不用等我了。”

这是一个例子,让你知道如何回到自己的中心,不要受到对方的要求影响而扰乱自己的行为。以前我可能会用很不耐烦的口气跟爸爸说话,但现在我可以完全回到自己的中心,跟他说:“你不用等我,我也不会打电话,你就先睡吧。”


图片|来源

其实面对所有的人,都应该维持这样的态度,就是什么话都好好说,归于中心地跟对方说话。面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孩子是最敏感的,如果你没有办法归于中心跟他沟通,他知道你理亏和心虚,就会不断地挑战你的界线,甚至挑战你做父母的权威。这个时候,真的要好好修练自己。你要知道,对孩子软弱、让步并不是最好的礼物;对孩子的人格、性格各方面来说,这样做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延伸阅读:亲密关系课:另一半的不当行为,都来自你的暗示

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与亲人、孩子互动时,维持清明的头脑及归于中心的能力呢?我想,还是需要学会安静下来,跟自己待在一起。当你可以安静下来,不受脑袋里的思想控制时,才能真正地退到所有情绪、思考、想法之后,始终在那里维持着观察姿态,维持观察者的地位。

就像做梦时,我们会知道自己在做梦。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清楚的觉知,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做什么,可是,我们会被自己的行为、情绪、想法干扰,没有办法时时维持那个观察者的临在。所以,静心、静坐的习惯就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