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相信你自己,不管经历过什么事情,那些都是你生命的一部分。”《灵异街11号》写家庭与黑道之间的界线,亲情是让我们破碎,还是给我们靠岸的力量?

文|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疗所所长/临床心理师)

当家庭中,泛着温暖,谁又期待,在江湖上厮混?在《灵异街11号》看见的不仅是鬼魂,而是那无法被黑道取代的亲情。亲情的裂缝,谁来填补?

家庭功能失能,到底失去的是什么?当父母的亲职角色,无法粉墨登场。孩子在人生的舞台上,被迫唱独角戏。戏台下的黑道,正虎视眈眈着。亲情的温度冷却了,陪伴缺席了,关心消失了,关爱不见了,认同缺乏了,孩子顿时失去了寄托,没有了归属。亲情存在着裂缝,隔阂而疏远,内心里的那一块残缺,该由谁来填补?

家到底为孩子留下了什么?一间破的葬仪社,水流尸手指头,藏尸体,只顾工作的父亲?从小在同学们的眼中是如何看待我?排挤我?当不想提起,不想听见,关于父亲的任何事,家人的存在,这时又剩下什么?

亲子之间存在的心结,有没有化解的那一天?染色的黑道情谊,是否取代亲情?

“放款公司、葬仪社,都是自己的选择。”-盛音


图片|LINE TV 提供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需要有示范与崇拜的对象,只是在失能的家庭中,孩子该学习谁?仿效谁?父亲?母亲?作威作福的黑道老大?讲求义气、交换利益的兄弟?或是身旁的重要他人?

孩子期待被看见,谁又会来看见?孩子期待被肯定?谁又愿意来肯定?走在困惑生命的交叉点上,常常令青春期的孩子很是茫然。

孩子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温暖?孩子为何选择离家?离开家人?家的定义对于孩子来说到底是什么?这股染色的道上情谊,是否真的可以取代亲情?黑道是否真的足以取代家庭?

延伸阅读:家应该教你爱不是恨 专访简嫚书:“如果父母不欢迎这个生命,孩子也不会珍惜自己”

在家庭与黑道的分岔口,孩子是否有权能够选择?

包裹归属的现实糖衣

黑道的吸引力究竟何在?在家庭亲情与黑道义气之间,孩子被相互拉扯推挤,在这界线上,流连徘徊。

我们需要好好思考,孩子走偏的关键点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孩子的生命整个失去了方向,走进了岔路,偏移了一个大弯,偏移了他原本应该走的轨道?甚至于,不可逆转。

黑道透过利用关系的外在的诱因,相衬原生家庭匮乏的内在诱因,无形中,让孩子自然而然往黑社会靠近。

在黑道里,看似满足了孩子归属、认同、寄托、接纳、关心以及被看重的美丽糖衣。但隐藏在背后里,依然是残酷与现实的利用关系。

只是,这一层华丽表象对于初次涉入黑道的孩子来说,总是被兄弟情谊、义气、利益所蒙蔽,无法看透,也不想看透。

黑道与家庭承诺的双重标准

“你要相信你自己,不管经历过什么事情,那些都是你生命的一部分。”-夏林梅

当亲情之间,缺少了相信,而在黑道之间,却彼此给了承诺。

为什么在黑道上,往往兄弟只要一句话,自己就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然而,在家里,亲子却彼此没有什么对话?孩子可以为了兄弟两肋插刀,那么为了家人呢?为什么在黑道上,承诺容易给?而在家庭中,承诺竟然是如此难以兑现?

黑道不断透过同侪的洗脑,改变青少年的认知,也逐渐模糊掉自己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在亲子之间,我们是否有了遗憾。而在加入黑道,却让自己成了遗憾。


图片|LINE TV 提供

亲情与责任:靠岸的力量

“趁现在还有光,你赶快走吧,不要再回头了。”-华哥

脱离家庭容易,但脱离黑道为何竟如此不易?

延伸阅读:专访简嫚书:我们被祝福着出生,但死亡时,不一定有人陪着

每个生命都有各自的困顿难题,生命到底该如何靠岸?停靠哪个港口?如果生命中缺少了灯塔的照亮,家庭的港湾封闭,那孩子的这艘船舶又该如何停泊? 

迷失的船在茫茫大海,失去了导航,没有了动能,在大海中任意摆荡。有多少次的起心动念,想回头,却又让自己无法上岸。是现实的残酷?还是自己的执念?矛盾而茫然。

想上岸?看似一念之间,但如何挣脱那已坠入无尽的暗黑轮回与漩涡,又谈何容易?

这需要一股很大的力量,使劲让自己上岸。而这股力量,《灵异街11号》让我相信,就是来自于那似淡却又浓郁的亲情,以及对自我与家庭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