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 7 关键,破解你瞎忙的原因。从自律、自然到自愿,找到早起工作者的高效秘密,养成下一个成功的自己!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你可能听过这七个习惯,或是看过这一本书,甚至上过相关的课程。史蒂芬.科维在三十年前出版了《与成功有约: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至今已经被翻译成四十种语言,全球发行超过两千八百万册。

这七个习惯分别是

一、主动积极:帮你扩大影响力
二、以终为始:帮你厘清人生定位
三、要事第一:帮你找到目标与方法
四、双赢思维:帮你创造最大价值
五、知彼解己:帮你维系人际和谐
六、统合综效:帮你化解冲突、找到出路
七、不断更新:帮你改变自己与他人的人生

学好七个习惯,将有助于与人相处共事,甚至成为出色的领袖。
学好七个习惯,就能掌握未来竞争的优势。
学好七个习惯,⋯⋯。

我相信你可以 Google 搜寻找到非常多相关的内容。不过,我不打算谈论这件事,我想说的是:你做到了吗?你的人生因此改变了吗?

如果没有。你觉得为什么?

其实你和成功者的出发点不一样

别误会了,我指的不是聪明才智、身家背景之类的不一样。当然,这是很关键的影响因素,我承认。我想说的是那些聪明才智、身家背景跟你差不多,甚至条件比你差的成功者,出发点其实不一样。


你和有高效习惯的人站在不同的起点,作用力也不同。图片|刘奕酉提供

我在《你凭什么赢职场前 5% 的人?多数人想要,少数人敢要;关键在于用对时间聪明努力、建立影响力》这篇文章中提到,有着高效习惯的人,站在原点的前面运用着高效习惯所带来的复利效应,做起事来事半功倍;而有着低效习惯的人,站在原点的后方,学习着高效方法试图养成习惯,由于没有摆脱低效习惯,低效习惯的作用力抵销了高效方法的成效,甚至可能造成反效果,加速往反向移动。

所以,在养成高效习惯之前,你得先摆脱低效习惯。唯有摆脱了低效习惯,你才会开始站在原点,享受着高效习惯带来的复利效应。

没有摆脱这些低效能习惯,别说你能养成高效能习惯

延伸阅读:七天习惯养成法|面对挑战先说,练习说“好”

举个最实际的例子。没有人反对早起的好处,但是如果你是个夜猫子,每天都凌晨四、五点才睡,然后学别人六点起床,结果会如何可想而知。没有改掉晚睡的习惯,又想效法别人早起利用时间来从事运动、学习或思考,不但不会产生成效,反而导致身体的负担,结果比没有早起还糟。

这叫学半套,许多高效能习惯其实是有先决条件的,如果没有清楚瞭解实践的条件,往往只是依样画葫芦,造成反效果。

改掉一个不好的习惯,比养成一个新习惯来的简单。你得先摆脱这些旧有的习惯:

一、不懂休息,没能有效管理“过度疲劳”感
二、好高骛远,追求完美、总是订了高大上的计画又做不到
三、瞎忙空转,时间花在重工、重做,鬼打墙
四、照单全收,不懂得轻重取舍
五、只进不出,疯狂“输入”但不“输出”
六、光说不练,讲就天下无敌、做就无能为力
七、无效社交,在人脉经营上搞错方向

优秀的人与你我的差别,在于懂得有效管理“过劳倦怠”感。

过劳倦怠,常常出现在竭尽所能发挥自我的人身上。比起优秀的人,我们需要花费更大的心力去完成同样一件任务,也因此更容易产生过劳倦怠感,进而影响我们的表现与持续性。

可是,优秀的人同样会产生过劳倦怠感,只不过他们更懂得如何有效管理,这也是为何顶尖的人可以保持巅峰表现,又能展现一派轻松的关键。关于过劳倦怠感的解决方案,可以参考‘顶尖高手如何持续精进、突破自我,又能保持一派轻松?我从《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颠峰》体会到的三件事’这一篇。

我们在做计画时,常常有这样的迷思:希望完美的计画一步到位、自律与意志力可以克服一切、多工才是有效率的时间管理者。

但是,其实很多观念都是不正确的,不仅造成了更多时间浪费,甚至是导致计画失败的主因,过去我也常常陷入这些误区而不自觉,比如说:

一、无效的达标技巧,一遇到挫折就自暴自弃。

二、没有计画就将目标告诉他人,产生一定会顺利进展的错觉。

三、目标设定错误,过多、过短、没有优先顺序的待办事项清单。

在‘比达标更重要的事,做对计画让幸福人生动起来!《成功最关键的事》给我的三个启发’这篇文中,提到了做好三个关键,有助于让计画更顺利达标。

为了完成工作而加班,而不是在不加班前提下做好工作,并不是高效工作者的表现。疯狂加班,只是用勤奋来掩饰效率不佳的真相。

高效工作者懂得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处理一些“适当”的项目,而不是将时间碎片化,形成一种瞎忙。是为了将省下的“整块”时间回归到生活,从而让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更为平衡,而不是为了有更多时间时时刻刻都在工作。

造成无意义的瞎忙,主要是由于:

一、时间碎片化 (一个人瞎忙)
二、过度协作 (一群人瞎忙)
三、节奏不协调 (高效时段、轻重缓急与个人状态的有效搭配)
四、不懂拆解任务 (化整为零,逐一完成是敏捷的概念)
五、花时间省钱 (不懂时间的价值)
六、无效社交 (不能杜绝社交,但要精简社交)
七、手机上瘾 (注意力空间的不当使用)

尽量将时间花在高价值的事情上;如果不能选择,也要从低价值的事情中,找出创造价值的可能性。

有效的时间管理,是拚时效、不比时长。

很多人以为建立自己的影响力,就是多结交一些大神或大咖。这其实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误解,当你跟这些大神还不到一个级别时,你和他的人脉就是一种无效连接,对你没有太大用处。

你渴望跟比你强的人建立人际关系,而那些比你弱的人希望跟你建立人际关系,但是如果等价交换的机制无法建立,这样的人际关系就很难建立。

因为偶然的关系建立起的不平等人际关系,可能会带给你一次、二次的帮助,但是如果你不能给予回报,这种人际关系就会变成一种施舍,终究会断掉。

抱人大腿的永远是弱者,打铁还需自身硬。


图片|来源

从自律、自然到自愿

养成高效习惯需要自律,摆脱低效习惯也需要自律。

不少文章会告诉你要自律,但你可能觉得很难做到。为什么?因为不是你自愿的,当然觉得痛苦。

我想告诉你的是,自律只是初期的方式,如果一件事长期都要告诉自己要自律、要自律,其实效果会很差,甚至会导致心理与生理上的问题。为什么?因为你的大脑、身体在抗拒、在拒绝你的勉强。

如果你是发自内心的想做这件事,根本就没有自律的必要性,因为⋯⋯这是你喜欢做的事。

长期来说对你的身体较友善的方式,是从自律养成一种习惯,自然的体现在生活与工作中。你不用时时提醒自己该那么做、怎么做,就是自然而做的做,像呼吸一样。然后从自然提升到发自内心的自愿去做这件事,你有强烈的动机、意愿去做,甚至是积极提升能力只为了把这件事做的更好。

自律是常识,你会去关注做什么是好的。
自然是技术,你会去思考如何做让它变成一种习惯。
自愿是艺术,你会知道为什么要做,而且想做的更好。

在你生活的周遭,一种都见过两种优秀的人:一种人,他比你优秀,是因为你输给他的天份;另一种人,他比你优秀,是因为你败给他的热情。

自律的方向没有错,但不是终点,而只是起点。让自己从自律到自然、再到自愿,才是最有效率的做法,不必将专注力放在自律这件事上。

比方说阅读这件事的三个层次,我要阅读,我想阅读,我爱阅读。不同层次,引发不同的过程,造就不同的成果。当你不去在意阅读目标,不去追求阅读方法,单纯的热爱阅读这件事,就会像滚轮一样越滚越快。

发自内心,就无需自律。

延伸阅读:想过斜杠人生?拥有“自我管理能力”才不会累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