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关系里的问题无所遁逃,也无须遁逃。”分享给你 8 个思考人际关系时,可以帮助你面对自己与人群的有益提问。

关于人际剥削的八个提问

人生的幸福与痛苦,都与人有关,因为我们一生都活在关系里头,而痛苦,就来自于关系里的剥削。差别只在于,你是被剥削的人,还是剥削别人的人。但是无论被剥削,还是剥削别人,最终都一样,个个是输家,没人是赢家。

首当其冲,是被剥削的人。被剥削者情绪变得低落,甚至忧郁,习得无助,对于自己有着更加强烈且负向的评价,对于生活失去控制感,对于人生,乃至于未来,则是感到绝望,甚至染上不好的行为,来逃避或作为情绪宣泄,甚至是罹患严重的精神疾病。

而长期剥削别人的人,并没有比较好。因为身边的人陆续远离,无论是直接逃离,还是拉开远远的心理距离。他不是孤芳自赏,曲高和寡,而是待在自己亲手建筑的牢墙内,懊悔盘旋在心中绕,呐喊只有自己听得到。

每个人都一样。我们都在意社会的眼光,我们都在意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在人际关系里,我们都希望被接纳,都希望能安身立命,能有个自在并且安心的避风港。然而生命里最大的风雨,往往都在家里;最痛苦的剧情,往往都是人情。无论是亲情、爱情、友情或各种场域里的情感羁绊与人际关系。

当关系里的痛苦解决不了,每个人都会好想逃,逃到另一段关系里,逃到天涯海角。只是我们就像蜗牛,背着同一个壳,去到下一个地方。壳里面的风暴,会在下一个地方继续上演,甚至掀起更大的惊涛骇浪,接着又变成另一个想逃的地方。反覆着,循环着,最后让我们过着纠结与痛苦的一生。

其实关系里的问题无所遁逃,也无须遁逃。只要愿意面对,持续学习,用对方法,我们一定能够在关系里,找到可以调整的地方,让这段关系逐渐变得舒适及安稳,让此地成为你想回去的家。只是我们都有着思维上的盲点,还有情感上的纠结。

什么是思维上的盲点?例如无效的信念、过时的观点。而什么是情绪上的纠结?例如高涨的愤怒,过度的恐惧及担忧。

思维让我们用错了方法,情绪局限了内在的能量,所以几次尝试失败之后,负向经验就变成了密密的网,让我们不再尝试,放弃努力,束缚了自己,也扼杀了关系变好的可能性。

延伸阅读:如何维持情绪健康:冲破人际关系的高墙

那么,人际剥削到底是什么?它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作用?常见于哪些人?长期下来会有怎样的结果?真的有避免及改善的可能吗?


图片|来源

关于人际剥削的八个提问:

一、什么是人际剥削?

人际剥削(Interpersonal Exploitation),它的起源是,当一个人无法处理个人内在的议题,例如贫乏、空洞、自我中心、自卑、低自尊、自我效能感低落、自我价值感薄弱、负向自我形象、负向情绪⋯⋯,乃至于不完整的自我,因而在人际关系中,以透过不公平的方式,让人感到不愉快,甚至是残忍的方式压榨对方,意图使人来完成自己的目的。

而目的是什么呢?就是符合自己心中的价值,补偿自己内在的空虚,转移自身问题的焦点,来获得暂时性的情绪缓解,或者藉此拥有对于生活及人生的控制感。

人际剥削的方式,不一定是直接威逼、恐吓及要胁,更多时候,是间接,甚至是变形,也就是反向的方式。

例如作为“弱者”。因为弱者往往最能站得住脚。弱,可以获得外在他人的同情与包容;弱,可以更加肯定看来是弱势,实则是剥削的行为,有其合理性。因为我深信着,我就是这么可怜脆弱,我就是如此善良柔弱,也因此行为背后真正的动机、起源及脉络,更是难以厘清。

旁人看不穿,自己看不清,所以也就更难走向改变这条路,让人际关系里,因剥削造成的所有痛苦,最终成为了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

二、为什么会有人际剥削?

因为我们都有着从原生家庭而来的生命课题,我们也都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碰碰撞撞,持续累积着负向情绪。

而这大至生命课题,小到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及碰撞,都有着内在黑洞持续在呼唤。有些是我们的心理状态,有些是负向情绪。它们必须要有对应及出口,让心理状态现身,让情绪流淌出来。而人际剥削,就是它们现身及流淌出来的方式及手段。

三、如何辨识人际剥削?

辨识,从你的感受作为起点。理性是学习,感性是天生。当你主观感受上出现不舒适、不好受,甚至已经感到痛苦难捱,这些都是提醒的讯号。只是我们往往忽视不理、压抑,甚至自以为能够驾驭。而抱怨,也是一个辨识的参考点。

四、人际剥削为什么会难以辨识?

因为我们都想做个“好人”。因为我们的文化,也是如此鼓励着。所以对于好女人、好男人有着各式各样的要求及标准,没有因时、因地、因事,还有因人而调整。

但是,“好”错了吗?“好”并没有错,错是错在这里的“好”,是浮滥的好,是乡愿的好。是自以为正义,自以为良善的好,没有原则,也没有洞见。

当我们持续当个自以为是的好人,不管是在同温层里取暖,或者为了符合社会文化及传统的价值观,我们就会在假象里面,持续自我感觉良好;觉得我的痛苦、牺牲及委屈,有着忍辱负重的使命,顾全大局的光辉。而且身边的其他人都是这么做,社会上的多数人也是这样过来的。

但是别忘了,其他人、多数人选择的方式,泰半都是随波逐流;获得的结果,就是“不满意”,拥有的感受,都是“不好受”。此外,难以辨识的原因,还有“骄傲”。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的是,“弱者”心中的骄傲。

强者的骄傲,我们能理解及推想。真正难以辨识的,是属于弱者心中的骄傲。因为骄傲,正是否认问题的根源。越是骄傲,越会否认问题。对于自己持续,但却有毒的行为模式,自己对他人的错误理解及诠释,更加固执,并且坚信不移。

弱者心中的骄傲,多半难以被看到,包含他们自己。因为他们表现出来的是哀伤、委屈及可怜,而这非常违反我们的直觉。我们常无法理解弱与骄傲怎么会画上等号,怎么会是天秤的同一边。

五、人际剥削最常发生在哪些人身上?

内在空洞贫乏、内在自卑及无能感、低自尊、低自我效能感、低自我价值感、负向自我形象、有着各式各样负向情绪的人⋯⋯乃至于拥有不完整的自我的人,都有可能。因为它是一个循环的历程,在原初关系里的压抑及困难,往往会被带到后续的关系里,进行剥削及破坏。

六、最容易人际剥削他人的是哪些人?

往往是不愿意面对自己的人。无论是剥削别人,还是被剥削的人,都有不愿意

面对自己的一面。

这是一切的起点。尤其我们要清楚辨识出关系里所有可能的既得利益。也就是,如果没有任何好处,那么恶性循环的关系,也是无法维持的。

例如一个在关系里忍气吞声,且离开职场多年的人。若要他们离开关系,可能就会面临到经济上的难题;而待在关系里,就不用面对重新进入职场的考验,承受着不确定性的折腾与不安,还有生活品质变动的风险。而“既得利益”是人人都不愿意承认的,但唯有看见与承认,才能终止恶性循环,看到突破点。

最容易剥削他人的人,通常有着更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为了模糊自身问题的焦点,为了转移注意力,为了填满内在的空虚,让痛苦高涨的情绪能够暂时缓解,或者藉此拥有对生活的控制感。

透过剥削,让别人必须退让、配合及妥协,来服膺自己的需要。因为我的需要,比你的更加重要;我的想法,比你的更是王道。

最容易被剥削的人,则有明显的低自尊、低自我效能感、低自我价值感。他们有一部分内在,是无法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的判断,不相信自己的能力,甚至不相信自己的感受,不相信自己的存在价值。

另一部分的内在,则是太过恐惧。别小看“恐惧”两个字,恐惧是我们一生都要对抗的课题。除了恐惧的内容有一大部分是自己想像出来的之外,还有恐惧也会让我们限缩自信,丧失能量,连尝试都不试,直接举起白旗。

人际关系是持续变化、交互作用,相当复杂的系统。而上述心理状态及特质,并不是全有或全无的概念,而是每个人都会有,如同向度,由少到多;在不同关系里,表现也会各有不同。

七、一个长久被人际剥削的人,会变成如何?

每一个崩坏的人,都是从正常开始。被剥削的人,刚开始还能维持社会功能,能够工作,能够往来于各种人际关系中,能够维持一般生活。但是久而久之,心理状态及人格就会变得扭曲,就像毒素流淌在血液里面,所以远观不明显,但是细节却逐渐彰显,陆续现身。

你会开始觉得,他变得怪怪的,但是又说不上来。例如想法偏激、情绪不稳、行为失控,这些都是从程度轻微,逐渐变得程度剧烈,从只有一点点,到影响全面。然后,他们可能会在其他关系里,去剥削别人。更可能出现身心症状,例如忧郁、焦虑、饮食失调、睡眠障碍⋯⋯等。甚至是伤害自己的举止,例如自杀尝试;还有伤害别人,无论是精神暴力,还是肢体攻击。

八、我们该如何面对人际剥削?

如何面对人际剥削?其中的关键,就是愿意面对。愿意面对,才是变好的起点,也唯有愿意面对,那么,这本书里的各式心理师处方笺,才会有被用在关系里的可能。

面对什么呢?就是“自己”。辨识出属于自己的课题,接着承认自己的课题,担起自己必须改变,还有接下来,成长的责任。


图片|来源

应对方法,化为具体步骤是:

1. 感受先行:

你必须学习“了解自我情绪”,也就是情绪觉察、情绪辨识、情绪理解。

情绪觉察,就是你感受到你被剥削了,例如被羞辱、被贬抑、被软土深掘、被得寸进尺⋯⋯而感到生气、委屈、焦虑、忧郁⋯⋯等相关情绪。简言之,觉察,就是发现自己“有”不舒服的相关情绪。

延伸阅读:阿德勒的幸福学:人类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

情绪辨识,则是进一步分辨出不舒服的情绪,到底属于哪一种情绪。是焦虑?还是忧郁?是生气?还是委屈?还是全部都有?只是一时之间,难以辨清。

情绪理解,则是更进一步去看,引起上述情绪的相关线索。对象、时间、环境,还有自己的状态又是如何,也就是当下自己的状态,也可能导致对情绪理解的误判。

2. 及早处理,永远不迟:

关系里的剥削及痛苦,往往都是日积月累,直到无力可回天。而到了定型的那一天,就是陷入恶性循环,因为百废待举,想要改变,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要化为具体行动,就是及早设立界线,认识清楚自己的底限。该说的,该拒绝的,该表态的,无须客气多礼,或者不好意思。

因为“不好意思”反映出来的,其实是自己的内在课题:例如自卑、自我价值感低落⋯⋯然后你会发现,问题又回到了原点,就是不完整的自我,让人际剥削得以成立,并且持续运作,痛苦不已。

我们都想要过好我们这一生。而人际关系又是影响我们对于人生满意与否的关键。所以在关系里,就要学着不被人剥削或者剥削别人。

拥有人生主导权,你才能过上你想要的人生,不是复制着前人的版本,最后哀叹过一生,而是能成为自己人生真正的赢家。

痛苦抑或幸福,懊悔抑或满足,都是我们自己承受,也是我们自己享受。幸福始于自我的完整,还有人际关系的圆满,只是这些从来都无法一步到位。但是,只要愿意面对,学习改变,那么过好这一生,绝对有可能;而且,就是“你真心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