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应时令或偶尔突发的加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故的、沦为拖延与低效率的常态性加班。当你意识到工作环境弥漫着常态加班的氛围,管理阶层又没有明显的改进动作,或许,这可以是你考虑离开的一个好理由。

把加班时间可视化,避免加班常态化

日本多数企业目前都为了劳动方式改革而不得不处理加班的问题,因此我想利用这一小节来思考加班是什么。

说起来,亚马逊根本没有“加班是美德”的观念。岂止没有这种观念,更把加班的常态化视为一大问题。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时常加班的话,无法确保充足的睡眠,也无法保有和家人等重要的人愉快相处的时光。而且,加班常态化凸显出经营或管理上的失败,因为要不是“员工之间并不清楚什么事要努力到什么程度”,就是“明知员工即便很努力也做不完交付的工作,却毫无补救的办法”。

延伸阅读:【女人迷儿说工作】一个专业的工作者,要懂得休息

话虽如此,亚马逊在繁忙期也会在加班中渡过。其中,被称为“Holiday Peak”的耶诞节前后几周,更是营运部门一年中最忙碌的时期。亚马逊会增加人员加班赶工,以妥善处理数量庞大的进出货业务。

“可容许的加班”和“不可容许的加班”

若让我说的话,我感觉不论公司再怎么三令五申,似乎都不可能突然做到“零加班”。因此,实际研究如何能减少加班可能比较有效。那么,公司(及管理方)究竟该从何处着手呢?

首先,应当做的是“明确订立公司对加班的容许范围”。


图片|来源

这样写,我想一定有公司会说“我们已规定一个月不超过三十小时”。其实,只设定“一个月三十小时以内”的容许范围并不够。比方说,要再增加一项条件,如“一周X次以内”等,目的是要防止加班常态化。

一旦陷入“加班很正常”的想法,不论再怎么努力,加班都不会减少。对公司来说,最希望避免的其实是“加班常态化”,而不是“加班”。明确订立容许范围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做出以日为单位的全体员工加班时间统计图表”。条状图或折线图都无所谓,试着让每天的加班时间“可视化”。这时,原本单以“一个月○小时”无法看出的“加班的真面目”,就会逐渐清晰起来。

A 在一个星期中最忙碌的两天,星期一和五总是会加班三个小时。最后总计,一个月的加班是三十小时。

B 则是星期一到五每天加班一.五小时,最后总计,一个月也是加班三十个小时。哪一个可以说是加班常态化呢? 

答案是 B。

像这样“可视化”每日加班情形,即可一目了然以往一直被归为同样状况的 A 和 B 的差异。最后要做的是“建立能显示加班‘异常值’的预警机制”。例如,设定好“每月○小时以内、一个月X次”的加班容许范围,并在图表中将超出此范围的人标为红色。乍看之下制作此图表有点难度,但运用 Excel 可以轻易的做出来。

全部归类为“一样的加班”会产生不平衡感

A 和 B 的比较不过是一个简单易懂的例子,总之,每一家公司都有“可容许的加班”和“不可容许的加班”。而且,我想实际上每家公司的界线可能都不一样。即使如此,若公司内部未将“可容许的加班”和“不可容许的加班”明确划分开来,结果就是被视为“一样的加班”,使得员工之间产生一种不平衡感。

也推荐你:日剧《我要准时下班》:除了工作,生命还有其他更美好的事


图片|pixta 图库

如果员工是受到优厚的加班费吸引而增加加班,那就有必要重新检讨加班费的给付机制。否则,在实务现场做到“明确订立容许范围→可视化→建立发现异常值的机制”,相信加班的情况会明显逐渐减少。

确实做到“明确订立容许范围→可视化→建立发现异常值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