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期待一场远走高飞。Lady Bird 为了挣脱过度关爱的母亲,第一次选择了自己想要的人生;然而绕了一大圈,她发现自己始终必须回头面对自己的原乡、原生家庭。而这个家,是否还接纳着她?

《淑女鸟》是美国演员格雷塔.葛韦格自编自导的一部青春片,由西尔莎.罗南主演,讲述了一名高中生不甘于当前生活,想考取外地大学逃离家庭和故乡。这部电影精准地呈现了青春成长的过程,令很多人感同身受,成为本届奥斯卡热门影片,已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项提名。

青春年少时,总是期待一场远走高飞

克里斯汀是一名高中生,在加州萨克拉门托的一个教会学校读书,她觉得当前的生活充满束缚,为了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她用鸟作为象征,为自己取了一个个性十足的名字“Lady Bird”(伯德小姐),还要求同学、老师和家人都这么称呼自己。伯德小姐的梦想是考上纽约的大学,冲破当前的多重约束。

生活中最大的束缚来自母亲。让伯德小姐痛苦的是,生活的大事小事上都少不了妈妈的“关爱”,这已影响了她对自己人生的抉择。 当初选择高中,是妈妈做的决定,以后到哪里读大学、读什么学校,妈妈也都替自己做好了打算。

妈妈的过分关心成了某种程度上的控制,让伯德小姐缺少生活上的尝试。当她想独立地做一些事情,妈妈时常对她的表现挑三拣四,不给她成长的机会,之后还会借此打击她。比如,妈妈觉得伯德小姐暂时不必学驾照,就不让她好好学,之后又借着她连驾照都考不上,嘲讽她想考上纽约的大学彷佛痴人说梦。所以,这对母女的关系常常很焦灼。

伯德小姐想摆脱自己的家庭。她的家境不好,一家人住在偏僻的城郊,妈妈是护士,爸爸面临失业,哥哥和嫂子虽然毕业于伯克利大学,但有些嬉皮,不在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优哉游哉地在超市打杂工,很难沟通。伯德小姐羡慕那些住在城区大房子里的人,上学路过时常常幻想有钱人的生活。

家乡就更没什么值得自己留恋的,伯德小姐觉得这里的文化氛围沉闷不堪,人们过着因循守旧的生活,不像东海岸那么繁荣和热闹,她觉得纽约才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很多人都和伯德小姐一样,在尚不能脱离家庭的时候,觉得自己值得过另一种生活。

未来在想像中闪闪发光,让当前的一切显得黯淡。 当下的各方面像一根根铁丝,编织成一个困住自己的笼子。 他们每天想着尽快长大,然后远走高飞——摆脱父母,离开乏味的故乡,就像一只鸟儿飞向自由的天空。

现实生活远比想像中艰难,远方不曾真的闪闪发光

伯德小姐不仅心怀梦想,也愿意为梦想付出各种努力。她知道妈妈不会同意自己,就试着获取爸爸的支援。为了能让申请材料看上去更优秀,她耍了一些小伎俩,更改最差的数学成绩。同时她还利用课余时间打零工,存些钱以备日后需要。

在为大学梦努力同时,青春的爱欲也在伯德小姐的内心萌动起来。

伯德小姐在老师的鼓励下参加了戏剧社,在报名表演中对丹尼一见钟情。有一次在超市,她看见丹尼跟着家人在买东西,便主动打招呼,为自己创造机会。随着进一步接触,两人似乎情投意合,在短暂的暗恋与相思之后,他们就成为了甜蜜的恋人。

初恋总是那么美好。伯德小姐在初吻之后,兴奋地一路狂奔回家。她和丹尼在草坪上约会,点数夜空中的星星。她跟着丹尼一起到他的奶奶家过平安夜,认识了他的家人,相处地也很愉快。

这些生命中正在来临的人与事,和她畅想的未来同样令人激动。

然而,初恋又总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戛然而止。在一次聚会上,伯德小姐无法忍受女厕所的长队,大胆地走进男厕,结果撞见丹尼正和一个男生接吻。她不得不接受现实的残酷,自认为美好的初恋竟然是一场欺骗。

失恋之后,伯德小姐又喜欢上凯尔,一位低调迷人的文艺青年。伯德小姐再次主动争取,很快就和凯尔成了情侣,重燃爱的希望。

可是,命运又和伯德小姐开了玩笑。伯德小姐觉得自己的初夜一定是特殊的、美好的,没想到的是,和凯尔发生的初次性经历竟然那么潦草。她还以为,自己和凯尔都是第一次,结果凯尔连睡过几个女生都记不清楚。

曾经幻想过的美好未来,真的发生时却是另一种模样。伯德小姐意识到,这个世界远比自己想像中更加复杂。当我们以为自己还拥有希望的时候,或许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看清现实的真相;当我们以为能长久地身处幸福之中,可能正经历的只是不幸降临前的一段短暂的平静时光。

而世界的复杂带来的不单单是悲伤和失望。慢慢的,伯德小姐发现那些让她厌恶的一切,好像也不是自己曾经坚信地那样。

比如经常挑剔自己的妈妈,在知道伯德小姐要跟着丹尼一起过感恩节,她没有发火,掩藏起失落之情,依然为女儿挑选漂亮的礼服,在夜里为她裁剪得更加合身。嫂子还对伯德小姐说起,在自己被家人抛弃的时候,是她的妈妈包容和接纳了自己。

从凯尔家中出来,伯德小姐为初夜的失望而痛苦,恰巧妈妈开车过来接自己,看到女儿沮丧的样子,妈妈没有责问,而是主动伸开双臂给出安慰。伯德小姐扑进妈妈的怀抱,她想不到竟会从与自己天天吵架的妈妈那里获得慰藉。母女两人对这样的温暖状态都有些惊讶,一时有些不习惯。

年少时,对生活的理解常常带着激情般的冲动。我们总觉得自己能够看清这个世界的黑与白,能够尝出生活的苦与甜,然而这个世界并非伯德小姐想像中的非黑即白,在两个极端之间是有无数个层次的灰色地带。未来不会仅仅因为我们心存美好期望,就放弃它对我们的考验;同样的,当下的生活也不会因为我们的厌烦,就放弃对我们的友好和良善。

我们远远地出走,历经艰险,最终只是回到了一开始出发的地方

当伯德小姐逐渐意识到生活的真实之后,她也在一步步认识到自己的“真实”,她不得不接受,自身并不像自己想像中那么“好”。

一次,伯德小姐在洗漱时看到橱柜里有一些精神类药物,药瓶上写着爸爸的名字。她从妈妈那里求证才得知,爸爸已与抑郁症斗争了很多年,这让伯德小姐非常惊讶。爸爸是家里和自己最亲近的人,他总是尝试理解自己,尊重自己,还会背着妈妈说明自己,然而作为女儿,她竟然对爸爸的身心健康一无所知。

妈妈经常批评自己过于自我中心,但伯德小姐只是将这吵架时的气话,从未认真思考这个问题。面对有些寒酸的生活现实,伯德小姐有时会刻意掩盖,不愿让人看到自己的窘困和虚弱。 她还对新朋友撒谎,说自己住在城区的大房子里。

伯德小姐做事也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还伤过爸爸的心。她害怕同学看到年老的爸爸开着低档车送自己上学,就在离学校很远的地方提前下车。 她对这事不以为意,但父母心里一直不是滋味。

我们在心里都会设想一个更好的自己,希望能成为一个群体的不可或缺的人,甚至是站在人群中心的人,被其他人仰视和羡慕。为了维持这个更光鲜的自我设定,我们不得不花费心思去经营、去伪装;当我们在这个设定中沉浸过久,真实的样子很容易就被遗忘。

当伯德小姐意识到这一切,她渐渐有所领悟。生活的很多折磨和痛苦都源自人们对真实自身的无视和逃避。她与妈妈经常吵架,是因为妈妈希望自己能成为她心中更好的样子,虽然她一直与妈妈“较量”,但她的努力很多时候并不是捍卫真实的自己,更像是情绪上的敌对。

如果自己就是粗心的、胆怯的、不那么聪明的人,如果自己必须付出艰难的努力才有希望做出一些改进,这样的自己还值得自己爱吗,值得别人爱吗?

这之后,伯德小姐尝试接受自己,试着脱下之前的伪装。她知道自己和凯尔那群人无法真诚相处,不愿继续迁就,之前已经伤害了自己最好的朋友,现在她要努力说出内心的想法,以真实的面貌去面对这个有些艰难却也不乏美好的世界。

一切都在变好,哥哥找到工作,家庭氛围更加和谐,一所纽约的大学将伯德小姐列在待录取的名单之中,然而这件事一直没和妈妈沟通,她还觉得女儿在毕业后就要在当地大学就读。一次机缘巧合,这件事情暴露了,让改善中的母女关系迅速恶化。妈妈生气又失望,不愿和伯德小姐说任何话,甚至在她要离开家乡飞往纽约时,她都没进到机场大厅里送行。离开机场没多久,她又后悔地赶回来,可惜女儿已经离开。

妈妈是个好强的人,当她知道女儿真要离开,才觉得自己没给过她什么说明,反而一直在阻碍。她不知道该如何与女儿缓和关系,她一遍遍地尝试写信,但都半途而废。幸好爸爸将这些扔掉的信捡起来,偷偷交给了伯德小姐,才让她在到达纽约之后明白妈妈对自己的感情和态度。

到了纽约,全新的生活在克里斯汀的面前展开。其实,从她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伪装和真实,“Lady Bird”这个名字就失去了当初的意义,她不再需要一个象征着自由的符号来加持自我了,她已获得成长的力量。

所谓“成长”,或许就是我们终于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性,能够一定程度地跳出局限的角度看待周遭的人与事,就是我们开始接受自己真实的样子,哪怕自己是虚弱的、不堪的,也愿意努力着一点点实在地改变。

成长也意味着,我们不再需要刻意地为自己找一个敌对的物件,不再装成一副飞扬跋扈的姿态,向别人或自己证明自身的勇气和力量。在较为清楚地明白了内心的渴望和理想之后,我们会将生命的力量用在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和奋斗上。没有虚拟的舞台,可能也没什么观众,我们面对的更多是自己,和当下的具体生活。这条道路或许会更加孤独和寂寞,但也更有可能通向符合我们天性的真实存在。

回首过往,母亲、家庭和故乡不再是束缚了,而这一切曾经在多大程度上算是真正的束缚?或许,只有在克里斯汀在离开之后,在另一个地方用另一种眼光,她才能看清这些源头式的生命经验。

这些经验,不是我们自身所能选择的,无论当时如何接受或反抗,这些经验都在塑造和影响着我们对自身,对人际关系,对社会和世界的态度和想法。我们带着父母、家庭和故乡的印迹出发,迈向远方,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而这场旅程的终点或许仍是我们的童年和青春,仍是我们的家庭和故乡。

而我们走过那么远的路,最终也只是带我们回到一开始出发的地方而已。只是这一次,我们才会第一次真正认识这个一切开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