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看选举战略,为何抹黑策略依然存在?为何选前之夜如此重要?在这个极化且分裂作为常态的世界,不表态又会是好的选择吗?

就要选举了,为什么很多一开始说不要抹黑对方的候选人,自己却变成抹黑别人的人了呢[1]?既然从很早以前就有人在倡导不要再打负面选战,可是为什么尽管是到了今天,负面选战却还是没有“绝种”呢?

看看更多:外国人看台湾政治:政论节目比偶像剧还精彩


图片|pixta 图库

负面讯息影响大

其中一个可能的答案是,因为抹黑真的有用。抹黑和造谣究竟能不能够改变选民的支持度,其实也就是社会心理学当中研究“态度改变”(attitude and attitude change)的议题[2]。

研究显示,负面的讯息远比正面的讯息更容易让人家记得,甚至同样的事情,用负面的方式说也比用正面的方式说来得影响力大[3]。

我们在这边做一个简单的实验,请读一遍下面两个人的人格特质描述,然后抬头看看天空想一想,你比较喜欢哪一个人:

  1. 安安:认真、倾听、积极、用心、贪污。
  2. 熊熊:认真、倾听。

—–(防雷线,抬头看看天空想想,你比较喜欢熊熊还是安安)——

发现了吗,即使熊熊只有两个正面的特质(你甚至不知道熊熊是不是有其他的负面特征),你还是会比较爱他,而比较不爱安安,因为他一个贪污的效果就吃掉其他的正面特质。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往往喜欢用负面讯息来抹黑敌方阵营的对手,因为一个墨鱼弹炸到对方身上的效果,远远胜过自己端出好几盘政策牛肉。

选前之夜最重要:新近效果

那么,为什么总是要在选举之前的几天才开始使出乌贼弹攻击呢?

同样再来玩一个简单的游戏,你比较喜欢下面哪一个人?

  1. 安安是认真的人,做事踏实,虽然有些时候比较胆小,但肯努力、肯打拼、更为国家和人民的未来尽一份心力。
  2. 熊熊是个认真的人,做事踏实,而且肯努力、肯为国家的未来打拼,也愿意替人民进一份心力,只可惜有些时候比较胆小。

—–(防雷线,抬头看看天空想想,你比较喜欢熊熊还是安安)——

你是不是觉得熊熊比较弱?

可是两个候选人提供的讯息明明是一样的啊,怎么会这样?发现了吗?

选前才轰炸负面讯息,是因为“新近效果”(recency effect)──相较于选战中期的负面讯息,我们往往对最近才发生的事情记得比较清楚[4]。更多的时候,“先负后正”反而会让人有好印象[5],毕竟谁无父母,谁无屁股阿!

换句话说,如果你的子弹只有一发,最好的攻击时间点就是选举前的这几天,尤其如果讯息是诉诸恐惧(支持OO就是支持死刑)[3, 6],对于不太常思考只爱用直觉投票的人来说<1>,效果更为明显。


图片|来源

如果有些局势已经无法挽回:初始效果与团体极化

当然,选前的抹黑并不是每次都有用,而且有可能搞得一身腥。

奇怪了,不是说负面讯息影响多,而且新近效果威力很好很强大吗?

其实这些效果都有一些限制——当你的态度还很不明确的、摇摇摆摆不知道要支持谁的时候,的确很容易受到这些讯息影响;但如果你一开始就已经笃定要支持某一个候选人(初始效果,primary effect)[7, 8],甚至已经到他的竞选总部帮忙、到他的脸书按赞(反串的除外),那么你投入的这些时间和精力,就会变成你的防御力。当你唾弃的候选人又丢出炸弹来找你支持的候选人的时候,你有两个可能仍然还会誓死支持、护卫你的候选人:

  1. 你对自己支持的候选人有很多的了解(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甚至比黑函还要了解,知道敌方阵营的“抹黑”只是部分的事实,或者根本不是事实。
  2. 你已经在这个你所支持的候选人身上花了太多的时间和心力了,如果这个时候下线中离,或者是改变态度去支持地方的候选人,一定会让你感觉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9],所以就算对方说的是事实,你也会捂起耳朵说:我不听!我不听!

最后,如果两方阵营口水战已经是常态,那么通常你就会选一边站,然后透过团体极化的过程(group polarization),更相信自己阵营所说的,然后唾弃对方阵营的意见(你看又是那些蓝吱吱/绿疽疽在搞分裂了!)。透过社群媒体的推荐筛选过程,我们更容易看到和自己以前相同或是价值观相似的推文,这样的团体极化过程也会比以往更加明显。

分裂是常态的世界

总而言之,抹黑到底有没有用呢?

端看收到黑函或是讯息的人对于原本候选人的支持程度,以及负面讯息的强度多寡而定,而且也和接收者的性别<2>、讯息传递方式有关[5]。抹黑或许对于举棋不定的中间选民有一部分的效果,但对于已经誓死支持某一个阵营的铁票选民来说,可能不但没有办法抢到票,还会强化两个阵营之间的对立和分裂。

真心推荐:他们是坏人,我们才是好人!分化族群的政治心理学

我觉得,我们似乎活在一个“分裂是常态”的社会,因为“你团/我团”(us-them divide)的思考方式,很容易让我们在其中一团找到安顿的感觉。

有些人厌恶这种分裂的状况,于是跳脱出来干脆不投票、不想要淌这场浑水,这样的好处是,不论到时候是谁当选,做得不好,自己总有理由可以去骂上几句,但是他们却忘记了,在决定了不做出任何选择的同时,其实就是已经做出了选择——

换句话说,如果你不去投票又爱在选后骂,某个程度上你也骂到了,一部分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