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也曾经因为一句:“不行,太像大婶了。”感到敏感吗?为什么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就要愈来愈讨厌过生日?以常听见的“欧巴桑”、“阿姨”称呼为切角,我们想带你看那些女性背负的年龄骚扰。

我在第一章便曾提过,女性越是在意年龄背后附加的“特殊意义”,越会想要隐瞒自己的年龄。而这个“特殊意义”最明显的例子,应该就属“Obasan”[1] 这个字眼了吧。

根据日本的辞典《广辞苑》(第六版)中的解释,“Obasan”一词有两种意思。第一种是“对伯母或叔母表达尊敬及亲切的称谓”[2],第二种则汉字写成“小母”,主要为“年少者对非亲属的年长女性的亲切称谓”。

这两种意思的共通点都是“亲切的称谓”,但社会上其实还流行着第三种意思,那就是“揶揄女性年龄时的称谓”。

以下对于《广辞苑》解释中“Obasan”的第二种意思,也就是年少者对中高龄女性的善意称谓,权且标记为“阿姨”;至于揶揄的恶意称谓,则标记为“大婶”。但如果是书名或引文,则多依循原本的标记,在行文中也会以“欧巴桑”称之。

原本“阿姨”这个词只是用来指称中高龄女性,是一个相当方便的称呼。但正如同我在〈序言〉中所述,如今这个词却会让说者迟疑、听者不悦。

发明“草食男”、“肉食女”等流行语的专栏作家深泽真纪,也曾提倡废除“阿姨”一词,改为统一使用“中年”。“阿姨”成为侮蔑性的字眼,正是因为太多人将这个词等同于恶意的称谓,也就是“大婶”一词。

作家内馆牧子的小说《年纪的骚扰》中有着以下描述:

日本的女人对于“大婶”这个字眼相当敏感。譬如有两个女人在逛街购物,其中一人拿起一件衣服问另一人“这件如何”,如果得到的回答是:“不行,太像大婶了。”拿着衣服的女人马上会把衣服扔下。


图片|来源

又譬如有个长期外派至纽约的女强人,即将被调回东京总公司担任部长。“曾外派纽约”、“女性部长”、“女强人”,这三重形象让办公室里的女职员们感到既好奇又害怕。于是有人打电话给认识这位女强人的海外部女职员,询问“新部长是什么样的人”,如果得到的回答是:“能力很强,但看起来就是个大婶。”那么所有女职员得知之后,好奇心与恐惧感马上会大减。每个人心里都会想着:“就算她有三头六臂,也不过就是个大婶嘛。”

引文中的“看起来就是个大婶”,意思几乎可以跟“俗气”、“老土”划上等号。

延伸阅读:【性别观察】当玛丹娜遭电台拒播,我们看见“仇老”的性别化

事实上,以三十岁以上女性为主要读者群的时尚杂志,几乎都是以“看起来不会像大婶”为宗旨。各种广告文案皆主打“摆脱婶味”,例如“告别婶味的大人穿搭术”,或是“不飘婶味的魅力眼妆”等等。

最近就连女性杂志也开始出现鼓励生育的风潮,例如《CREA》杂志会定期安插“当妈妈!”专栏,但诉求的重点是“当个漂亮的妈妈”。女人就算上了年纪或生了孩子,还是会希望永远当个“成熟女人”,而不是“大婶”。

就算是从来不读女性杂志的女人,光是每天看着电车车厢内的广告及报纸广告,一再暴露在类似的讯息中,也会开始产生“千万不能变成大婶”的想法,如此一来,“大婶”一词自然也会带有负面意义。


图片|来源

女性杂志中标榜“摆脱婶味”的文章,通常会与化妆品广告合作,引诱不希望变成“大婶”的读者购买高价的化妆品。杂志媒体大力宣扬“摆脱婶味”(可算是狭义的“抗老化”),到头来获得最大利益的还是化妆品公司。

“摆脱婶味”的观念当然并非只被利用在化妆品上。其他诸如健身器材、调整型内衣、美容院、整形手术等等,引诱女人花钱的手段可说是数也数不完。着有《欧巴桑经济学》一书的经济学家中岛隆信(庆应义塾大学教授)主张,女人为了不让自己变成“欧巴桑”,花费会一年比一年增加,当她认为“投入的成本已超过维持女性魅力的好处”时,这个女人就会“变成欧巴桑”:

当成本超过了维持生理上的女性魅力所能带来的好处时,女人就会变成欧巴桑。换句话说,在我的定义之下,所谓的欧巴桑就是放弃维持女性魅力的女人。

(〈欧巴桑经济学——放弃了“女性魅力”后的人类行为学〉)

至于中岛对“女性魅力”的定义,则是“只不过是女性荷尔蒙带来的生理特征”。

延伸阅读:年龄不是一条钢索,让喜欢自己的心活出亮丽精采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