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选秀节目看梦想:当我们真的迈进自己的人生才发现,生活的真相似乎不在于哪一种情况才是真实的,而是理想与现实常常混杂在一起,让我们难以分辨自己可以拥有什么,需要放弃什么。

公号 ID:knowyourself2015
公号简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的泛心理学。

最近,办公室在热议《创造101》,几位同事还因支持哪位选手争辩起来,互相 diss。看到大家聊得这么热闹,我在下班后偷偷看了一下,本以为一集两三个小时会太长,结果一口气看完了,正好来聊一聊。


图片|《创造 101》

除了美少女和大长腿,女团偶像或许也可以有别的样子?

说起“女团”,我们很容易想到的是一群貌美、肤白、大长腿的女生组合,或可爱,或性感,能歌善舞,极具魅力。既然《创造 101》要打造一支优秀的中国女团,我想参赛选手们应该都会比较符合这既定的形象,结果让人意外。

虽然有不少选手确实符合这样的预设,但仍有很多人刷新了我的看法。比如,有一个组合名为“蜜蜂少女金华火腿团”,自称“火腿团”是因为她们觉得自己的腿很粗,自认是“101 人中最粗的腿”,还开玩笑说她们就是因为腿才被选进来的。


图片|《创造 101》


图片|《创造 101》

虽然又高又瘦、长相甜美的选手出场时,其他人会投以羡慕的目光,但她们对女生的其他样子也会表示极大赞赏,比如黄色短发、中性打扮的 Sunnee,被很多人形容“好帅”、“好有范儿”。

是否有女性气质、自我形象是否完美,仍然令很多女生焦虑,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受自己想要的样子,而不以外在的审美标准衡量自己。比如  Sunshine 的成员 Cindy,在采访时被问及她们对颜值的看法,她说:“脸大门面啊,看得清楚,你一个屏幕就那么大,我一个脸占了那么多。”


图片|《创造 101》

Sunshine 的出场也令大家意外,三个人带帽子,穿着日常,素面朝天(不知为何她们在表演时又变成化妆状态,或有噱头之嫌)。段奥娟也没有浓妆艳抹,她装着校服入场,登台唱歌时仍旧是一副学生模样。

这种打破固有认知、突破旧有形象的行为引发不少选手的认同,比如非常个性的 Yamy 说起自己参赛的心态:“我希望自己可以立个规矩,就是成为大家的榜样。就我希望 Yamy 站出来给你们看,女团不一定是那种可爱的类型,女团也可以是 Yamy 这种类型。”


图片|《创造 101》

这样的选手来到舞台,是在传达一种声音:女团可以尝试摆脱现状,朝着更丰富性的方向改变。当然,彻底颠覆这种形象并不容易。在训练时,团体舞蹈的设计上更偏向于柔美女性的要求,有一些妩媚多姿的性感动作,这让 Sunnee 和 Yamy 有些抵触,她们询问是否能以自己的方式来演绎,遭到导师的拒绝。

每个站上寻梦舞台的女孩,都载着自己的故事?

参加节目的选手人数很多,上百人有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经历。有些人已经出道,有些人初出茅庐,有些人没什么经验、想做新尝试,有些人出身草根,有些人是演艺明星的女儿⋯⋯这些差异巨大的选手们,让我们更真实地看到追求梦想是一件什么样的事。


图片|《创造 101》


图片|《创造 101》 

在等级评定时,选手张鑫磊和另外两个人临时组团,要开始《创造 101》的第一场表演,入场前被问及她们的优势,张鑫磊自信地说:“我们好看呗。”

颜值能拯救一切?结果,她们的表演很失败,毫无配合,出现差错时也不懂得临机应变,表现得慌张不堪,被导师形容为只有年会表演的水平。张鑫磊听到这些批评尴尬不已。她是直播出身,根本没有女团经验,一直在直播间被人夸奖,没听过什么实话,对自己的表演水平缺少正确的认识。

或许这一组是第一个出场,又是临时组团,非常紧张。但到了后面,还有一些令人意外的选手,比如唱歌完全不在调上、还提前唱了的朱天天,比如将歌曲进行二倍加速,但跳舞又跟不上的尹蕊,这些选手被形容为“不及格”、“也没有什么技巧”。

不少人会疑惑,这不是来参加比赛的吧,水平堪忧。这些选手离她们的梦想似乎非常遥远,她们对自己的表演水平也好像缺少一定的自知之明。这让观众不禁去想,她们这样的奋斗值得吗?她们选择这条道路合适吗?而我们无法替她们回答这些问题、无法替她们下判断,因为我们可能根本不了解她们。

比如,另一位实力不强、但人气较高的选手杨超越,上场前她难以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哭得梨花带雨。她自我介绍为“我们全村的希望”,被戏称为“村花”。她讲起自己参加这个节目的经历,这么说道:“有个通告,2000 块钱,然后还管饭吃,然后我就去了,然后就跟 40 个女的,选 8 个,然后进来的。 ”如果我们无从了解这个简短故事的真伪和具体情况,我们就很难了解,做女团对她究竟意味着什么,想要进入演艺圈对她有什么意义。


图片|《创造 101》

来到《创造 101》的舞台,对有些人来说可能是一个崭露头角的机会,而对另一人来说则是背水一战。


图片|《创造 101》

有一组选手名为“前 1931”,因为她们之前的组合“1931”已经在 2017 年年末解散了。她们对自己追梦三年、无疾而终的事难以甘心,继续奋斗着又面临诸多困境。她们周围的朋友已经过着升职加薪、结婚生子的生活,而她们觉得自己还像个孩子,没有承担普通生活本该有的压力,家里人也不支持自己的选择,使得她们陷入自我怀疑之中。所以,她们参加这个节目,想要再做最后一次努力。

长大就是接受梦想永远无法实现,然后继续做梦?

当一百零一个人从不同的处境、怀着不同的想法来到舞台,她们面对的是具有明晰等级划分的比赛方式。节目刚开始,她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座位,而在等级评定后,她们将被划分为 5 个等级,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住在大小不一的宿舍。

在刻板印像中,女性常常是温柔的、善解人意的,不应该争强好胜。而在《创造 101》的舞台上,我们能看到不一样的形象。

金字塔式的座位排列,上方是 11 个 A 位,就是最后组团者的座位。强东玥是第一个 A 位获得者,但在随后的评定中出现了第 12 位被评定为 A 的选手,是 Yamy。导师们决定将其中一个从 A 位降级,当 Yamy 来到强东玥面前,她不愿选择被直接替换下去,而是喊出来“battle”,且不说有几分胜算,即便是输,那也要输得有理有据,不能憋屈了自己。

在随后的 battle 中,Yamy 表现出强大的气场,甚至带有一定的攻击性,在强东玥跳舞快要结束时,她从舞台的一端冲到强东玥身旁继续强势地舞蹈,让 battle 模式名副其实。最后强东玥输了,但也是不卑不亢地说:“让我有空间去到 A 班,去到那个位置。”这场对决真是激动人心,让人看到女生自信饱满、强势有力的样子。

在这场比赛中,无论你原来的水平如何,现在身在什么位置,都有可能受到其他人的挑战。唯有不断地拼搏与努力,才可能将席位保留到最后,也唯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

段奥娟在等级评定的表演时唱了《从前慢》,动听的嗓音惊艳全场,被胡彦斌高度表扬。然而,这不是纯粹的歌唱比赛,还看重选手的舞蹈能力,而段奥娟没什么跳舞经验。她只能在训练时拼命地努力,才可能缩小自己与其他人在舞蹈上的差距。

在训练阶段,有很多练习生在课后自行加练,根据教室的监控,段奥娟在排练时长上位于第七,用自己的汗水争取到了下一轮表演的 C 位,在表演中表现得很好,最后也获得了胜利。 


图片|《创造 101》

让这个节目更立体的是,这里不仅有着奋斗改变人生式的励志故事,也有着令人纠结的现实困境。当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能够换来回报时,事实并非如此。在等级评定中被划到 C、D、F 般的选手通常更为努力,其中有不少人在训练后升入了更高等级的班级,而有些人依然没有变化、甚至被降级,她们对这样的结果有些失望,感觉自己努力了,但没有被看见。

当前 1931 的成员们倾诉心声时,胡彦斌在鼓励她们之后,继续问道,如果这背水一战没有火,如果她们无法入选最后的 11 人,该怎么办。选手们不禁哽咽起来,这似乎就是中国女团现状的一个缩影,有很多公司都要说做女团,而做到最后,很少有真正成熟的,无法对每个人成员负责,不得不解散。每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压力,演艺圈有它表面的光鲜,也有它残酷的一面。


图片|《创造 101》


图片|《创造 101》

这个节目之所以好看,其中一点就是它所包含的多重矛盾。当我们觉得,有打破性别偏见的选手参赛,以为能让女团形象变得丰富时,有些选手仍旧需要在 battle 中大喊“不要给我放太性感的歌”、仍旧需要根据既定的形象要求进行排练和表演。当我们看到努力奋斗的励志故事,我们也看到了徒劳无获的犹疑。甚至在每期的点赞榜单上,当我们也能看到专业实力与人气也并不匹配。

这些都太真实了,和我们的具体生活一模一样。很多人告诉我们理想具有多么巨大的力量,让我们相信拥有梦想的人生才值得过,只要足够勤奋和拼搏,我们必会披荆斩棘,走上坦荡大道;还有很多人告诉我们,现实如何坚不可摧,一切脱离实际的想法都是异想天开,追求这些想法无异于以卵击石,只有遵循现状才能过上舒服安宁的生活。

当我们真的迈进自己的人生才发现,生活的真相似乎不在于哪一种情况才是真实的,而是理想与现实常常混杂在一起,让我们难以分辨自己可以拥有什么,需要放弃什么。很多人都将这种困境视为二选一的抉择,有些人选择追求理想,但又无法触及,在希望与绝望之间摇摆,有些人选择接受现实,在教条式的生活中安稳,又时而感到某种束缚。

这种困惑是成长式的,所以在《创造 101》这档节目中比较突出。这样的困惑隐隐要求着我们走向一种成熟状态。成熟,不会因人已成年而自然到来,而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在《为什么长大?》一书中,我读到了一段有力的总结:“ 懂得理想和经验对我们有同等的要求,则需要更大的勇气。成长意味着尊重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达到这些要求。尽管知道自己永远不可能完全成功,但不会屈从于教条,也不会绝望。只要你活的时间足够长,教条和绝望总会诱惑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周遭的世界更贴近应然,但也不忽视它的真实面目,这是成年人应该做的事。”

在无法彻底改变人们对于性格抱有的偏见时,在自己不断努力而无法达到预期的理想时,要明白这并不意味着放弃,我们自身仍旧值得我们去发声,去表达。对于每个人的生活而言,除了既定的外在评价标准,永远都有一个维度值得我们去努力,那就是对自我的评价。努力去发声,努力在理想与经验的裂缝中前行,努力对得起自己,或许是一个人最需要坚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