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家 Constantine Sedikide 博士说:“怀旧让我们更像一个人⋯⋯即便是一个向前看的人,有时候也会不自禁回想过去。但这种回想是给个体自身带来好处的。”你也是一个很怀旧的人吗?

It was to slough off a burden of nostalgia that you went so far away.

你走过那么远的路,只是为了摆脱怀旧的重负。

——Italo Calvino 伊塔罗・卡尔维诺

十五六岁时,我躲在房间里偷偷看《春光乍泄》。

何宝荣一遍遍对黎耀辉说“不如我们从头来过”。可是后来何宝荣再也找不到黎耀辉,再也没有机会去说出这句话。影片最后,何宝荣坐在床上,抱着黎耀辉常盖的那条毛毯,像个孩子似的痛哭——那时我想,这就是“回不去”的感觉吧。

回不去,大概是每个人都有的,最接近绝望的体验。英文词语“nostalgia”(怀旧),其实就是描述这样一种“回不去”的感觉。

怀旧一词最初由一位 17 世纪的瑞士医生创造出来,最初是指士兵们由于渴望归家而无法归家,从而造成精神上与肉体上的痛苦。在过去,“怀旧”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负面的情绪,是身心的失调、紊乱。不过,近十多年来的研究却发现,怀旧之情对我们有着意想不到的好处。我们今天来聊聊怀旧之情。

“怀旧”是什么?

Wiki 中是这样定义“怀旧”之情的:

怀旧之情是指对过去的感伤,尤其是指,对于有着愉快的个人经验的某段时间和某个地点的感伤之情。怀旧的英文“nostalgia”构词出自希腊语,前半部分νόστος (nóstos),意思是“回家/返乡”,后半部分 ἄλγος (álgos),意思是“疼痛/痛楚”。

在 19 到 20 世纪,怀旧在曾被认为是一种“属于移民的精神病(immigrant psychosis)”,是一类“忧郁症(melancholia)”。但是当南安普顿的 Sedikides 博士、Tim Wildschut 和其他心理学家开始研究怀旧时,他们发现,这是一种所有人都会经历的感情,7 岁的孩童就已经会有“怀旧”的感觉了(他们喜爱怀念生日与假期)。许多人每周至少经历一次怀旧,而将近一半的人每周会有三至四次怀旧体验。

此外他们还发现,全世界对于怀旧之情的体验是类似的。无论是英国、非洲还是南美,怀旧的主题都是普遍的——对于朋友、恋人和家庭的回忆、假日、婚礼、歌曲、阳光、湖水等等。

社会心理学家 Constantine Sedikide 博士专注研究怀旧数十年。他说,“怀旧让我们更像一个人”。他认为第一个伟大的怀旧者是 Odysseus(《荷马史诗》中的希腊伊卡岛王,在外流浪十年后回到故土与亲人团聚),一个凭藉着对家人和故土的记忆来度过困难日子的流浪人。但是 Sedikides 博士强调怀旧并不等同于思乡病。怀旧不只属于那些远离家乡的人。


图片|来源

“即便是一个向前看的人,有时候也会不自禁回想过去。但这种回想是给个体自身带来好处的。”他说,“怀旧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根源与延续,让我们对自身和身边人际关系感觉更好。它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有质感,同时也能给我们前进的力量。”

此后 Sedikides 博士在社会心理学实验室研制出“南安普顿怀旧量表”。经过十年左右的研究,怀旧不再像曾经那样显得差劲——它的形象变得好多了。

意想不到的好处

我们都知道,怀旧不是一种纯粹愉悦的体验——它是既甜蜜,又苦涩的。即便当你回想甜蜜的往事,也会有一种当下的失落感混合其中。但 Sedikides 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认为,整体来说,怀旧对个体的积极意义要大于消极。

首先研究者们通过实验发现,怀旧是一种对抗消极情绪的有效策略。当你沉浸在怀旧的情绪中,随后它会抵消你的孤独感、无聊感、以及焦虑感。

此外,英国心理学家 Erica Hepper 发现,年轻人有更高的怀旧倾向,接着在中年时期下降,最后又在年老时重新升高。“怀旧帮助我们处理人生中的转折,” Hepper 博士说道。“年轻人刚刚搬离家乡或者刚开始他们的第一份工作,怀旧能够帮助他们度过这种动荡的过渡期。”

最后,怀旧不仅仅能作用于我们的心理,它甚至能直接影响到我们身体上的感觉。

在中国南方的中山大学的 Xinyue Zhou 教授发现,在寒冷的日子里,怀旧的情绪更加普遍。同样,在寒冷房间(68 华氏度,即 20 摄氏度)的人会比在温暖的房间里的人更可能怀旧。这些参与者们被要求估计室内的温度,结果显示,那些在房间里有过怀旧情绪的人,对室温的估计更高。也就是说,怀旧让他们的身体感觉更加温暖。

心理学家认为这说明怀旧系统与进化有关。如果你能通过记忆系统让自己感到舒适——至少主观上是舒适的——那不得不说这是人类一种复杂而神奇的适应能力。它能让你有更大的概率存活下去。

怀旧与哲学式的“存在”

“怀旧对于存在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Routledge 博士说。“它带来了珍贵的经历,让我们相信我们是有价值的人,拥有着有意义的生活。我们的一些研究表明,经常沉入怀旧情绪的人更能够坦然面对死亡。对他们来说,死亡会相对没有那么令人恐惧。”

对此,研究者们做了两个实验。

在第一个实验中,研究者们给被试播放过去的畅销歌曲、让他们阅读他们喜爱的歌词,让受试者们产生怀旧的情绪。另外设一组对照组。在怀旧情绪产生后,研究者测验了被试与对照组的情绪状态。结果显示,这些受试者比对照组更多感受到“被爱”和“生活有意义”。

在第二个实验中,研究者们让一些受试者们阅读一篇由牛津哲学家写的文章。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个人对世界的作用是“微不足道、悲惨与无意义的”,所以生活只是一种虚无。通过阅读这篇文章,研究者们希望唤起被试们的生存焦虑感。结果显示,文章的读者们变得更容易怀旧,(也许是为了驱赶这种萨特式的绝望),同时,如果当人们在阅读这种惨淡的文章之前就产生了怀旧情绪,他们将不容易被文章说服。

我们该怎样想起过去?

Stephen Stills 的歌曲《Suite: Judy Blue Eyes》中这样唱道:“不要让过去来提醒我们现在已不再如此。(Don't let the past remind us of what we are not now. )”

Sedikide 博士说,“许多人,将怀旧定义为用过去与现状作对比,然后隐晦地感叹过去更好——‘那些过去的好日子啊’但是这不是怀念过去的正确方式。这种比较对你没有任何益处,相反,它和抑郁情绪、精神问题、乃至脑部疾病都相关。”

“但是如果我们以一种更哲学的方式来专注地思考过去,不将过去与现在比较,而是专注地回味过去,思考‘我的生活意义何在?’——他们就能获得潜在的收益。 ”

针对这两种不同的怀旧方式,研究者们测试了养老院中的人们、从癌症手术中恢复的女人与监狱的囚犯,研究结果支持了 Sedikide 博士的观点。

最后,有没有完全无法陷入怀旧的人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些对亲密关系持怀疑态度的人——心理学术语称其为,“回避型(avoidant)”的人——比其他人在怀旧中要收获得更少。当然也有一部分人由于过度沉溺于怀旧而损害到自己的精神健康。但是对大部分人而言,Sedikides 博士建议,我们可以做关于“怀旧”的有规律的练习:

“如果你不是精神病患者也不是回避型人格,我认为一周怀旧 2-3 次会对你的身心健康有帮助。”他说,“体验怀旧是一种珍贵的经历。当你失去,你仍拥有关于所失之物的全部记忆,并且没有人能将它们从你手中夺走。它是你的无价之宝。”

音乐能让人快速产生怀旧情绪,它因此也成为了这些“怀旧”研究者们最爱的一种工具。